我的攝友們都會有個在團隊出發(fā)前的清晨拎著相機去掃街的習(xí)慣,幾乎每次出行都會“走這個流程”。這次也不例外,只要有機會就會早起出去走走、拍拍,了解了解當?shù)仄胀癖姷纳顮顩r。 當我們跟著攝導(dǎo)老師來到那些街巷的時候,街巷里已經(jīng)忙碌起來了。 信奉伊斯蘭教的人們一早就會到祈禱室去誦經(jīng),祈禱。 這幾位應(yīng)該是印度教的,還沒等神殿開門就過來拜神了; 邊上的萬壽菊花環(huán)攤倒是早早準備好開張了。 那是一處印度教的神殿,進去看看; 還有把神龕設(shè)在自己家里的。 小巷子里的出去打水的人, 小孩子, 街角有盲人等著布施, 街上也有早早聚在一起喝茶閑聊的人。 二樓陽臺上的這位應(yīng)該是下面店鋪的老板吧? 最忙碌的還要是販運蔬菜的, 小店里的蔬菜和其他食物品種挺多; 這里已經(jīng)要開秤賣貨了。 活禽店, 從雞蛋批發(fā)商店里進貨,他們是用平板車運雞蛋, 我還在馬路上見過這么運雞蛋的,技高人膽大。 有的餐飲店已經(jīng)開張營業(yè), 有的不知道還在等什么? 等廠家送貨? 烤餅的手藝不錯, 烤出來的餅是這樣的; 這兩家做的是烙餅, 烙餅上可以加雞蛋。 烙餅鏊子下的火蠻旺的。 在眼前閃過的應(yīng)該是送貨的了。 不理解為啥要在街邊生火煮東西?看看煮啥? 一甕湯。 街邊的各家雜貨店也都開始營業(yè)了, 我猜這家小店的東西應(yīng)該是印度盤香? 街上居然還有專職的郵遞員給分發(fā)報紙,車籃里的報紙滿滿的,丁寶的人家還真不少。 貨柜里有吉他,那就是樂器店了;店開得也蠻早的。 <p class="ql-block">這一大塊裝著電表、開關(guān)和插頭,電線亂飛的電器板太恐怖了!可主人則若無其事。</p> 機上的三輪車在兜生意, 有虔誠的穆斯林手捧可蘭經(jīng),帶著孩子乘車,大概去祈禱。 還有電動三輪小客車, 送香蕉的也來了, 車越來越多,摩托車, 三蹦子,轎車都開起來了。 我們的攝友給三輪車師傅拍照。 時間差不多了,返回; 街上已有成群結(jié)隊、手提袋子和筐(用于放在頭頂運貨)的打工人;我想袋子里大概就是他們的午餐了。 等人還是等貨? 大馬路上也有了帶著工具和午餐去打工的人。<div>我們也該回酒店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