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離開奧地利,到達斯洛文尼亞首都盧布爾雅那附近的中餐館吃晚餐。正值復活節(jié),老板已休息,特地趕回來接待我們。</p> <p class="ql-block">晚上住在附近的酒店。</p> <p class="ql-block">清晨起來,一下被周邊的景色驚呆了!</p> <p class="ql-block"> 如此迷人的綠色、湛藍的天空,讓我們對此次歐洲旅行充滿期待。</p> <p class="ql-block"> 從慕尼黑飛機落地后,我們在歐洲的旅途將一直乘坐這部大巴,直到法蘭克福離境為止。五十座,對我們二十來人的團來說,很寬綽。師傅是捷克人,六十多歲,高大魁梧。</p> <p class="ql-block"> 盧布爾雅那(Ljubljana)是斯洛文尼亞共和國的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面積約170平方公里,人口27萬。</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34年羅馬人在這里建城,公元6世紀末斯拉夫人把城市擴建到盧布爾雅那河,城市因此得名。它地處多瑙河支流薩瓦河上游、阿爾卑斯山山麓群山環(huán)抱的河谷盆地之中。是一座歷史悠久、古色古香、小巧玲瓏、令人流連忘返的美麗小城。著名的盧布爾雅那古城堡、普列舍倫廣場、教堂、龍橋和“三重橋”都是這座小城的亮點。</p> <p class="ql-block"> 由于受過多種族的統(tǒng)治,盧布爾雅那的城市建筑處處可見到多元的風格、尤其是奧地利和意大利的影響痕跡。位于市中心地帶周圍,遍布文藝復興風格、巴洛克風格、新古典風格的古老建筑與橋梁。整個國家,隨處都保留著中世紀的景象,體現了極強的文化氣息。城市植被覆蓋率高,景色十分美麗。</p> <p class="ql-block"> 城市廣場,盧布爾雅那的中心廣場,廣場不是很大,中間是巴洛克式的卡尼鄂拉噴泉建于1751年,仿效羅馬那瓦納廣場的四河噴泉,底座的三組雕像分別代表斯洛文尼亞的三條河流薩瓦河,克爾卡河和盧布爾雅那河。</p><p class="ql-block"> 廣場旁的市政廳建成于1718年,為文藝復興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街上很安靜,文化氣息濃厚。</p> <p class="ql-block">鮮花早市,繁花種種,足以說明當地人是多喜歡花卉。</p> <p class="ql-block"> 博物館尚未營業(yè),厚重的大門讓人浮想聯翩,充滿渴望。</p> <p class="ql-block"> 小城街道邊的墻上,滿是涂鴉,沒覺得凌亂,倒顯出生機。</p> <p class="ql-block"> 盧布爾雅那龍橋的來歷與當地古老傳說及20世紀初的建筑革新密切相關?。該橋建于1901年,由建筑師喬治·扎尼諾維奇設計,最初計劃裝飾翼獅雕像,最終以四尊青銅飛龍雕像聞名,其靈感源自古希臘船員戰(zhàn)勝龍形怪獸的傳說,成為斯洛文尼亞首都最具代表性的地標之一。????</p> <p class="ql-block">薩瓦河穿城而過,給城市帶來靈氣。</p> <p class="ql-block">游人不多,他們在三橋旁悠閑地觀望。</p> <p class="ql-block"> 普列舍倫廣場,圓形的廣場以斯洛文尼亞偉大詩人普列舍倫命名,如今斯洛文尼亞的國歌就是采用他的詩歌作詞。詩人的青銅雕像豎立在廣場旁邊,沉思的詩人頭上是高舉手持月桂樹枝的女神。</p> <p class="ql-block">?盧布爾雅那三重橋是斯洛文尼亞首都的標志性建筑,由一座主橋和兩側的兩座副橋組成,橫跨盧布爾雅尼察河,連接老城與市中心。? 其主橋歷史可追溯至13世紀,1931年由建筑師約熱·普列赤涅克增建側橋形成現有三橋并行的獨特景觀,現為免費開放的全天候景點和城市文化活動的核心場所。????1</p> <p class="ql-block"> 若不是這次旅行的安排,我真還不知道盧布爾雅那有這么美麗的風景。雖然時間短暫,但印象深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