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8月21日(2018年)早上到宣化很著名的“朝陽樓”吃過早餐,出發(fā)。其實這次出行的路線就是走出來還沒有最后確定,走到哪算哪。繼續(xù)沿“G6”向烏蘭察布市開去。</b> <b>向往烏蘭察布是因為這里是我戍邊的地方,七十年代初期,我曾經(jīng)在烏蘭察布市(當時是集寧市)服役,離別幾十年只有2015年從二連浩特回返經(jīng)過時匆匆一瞥。</b> <b> 烏蘭察布內(nèi)蒙古下轄市,原烏蘭察布盟,住地集寧市,東部與河北省接壤,東北部與錫林郭勒盟相鄰,南部與山西省相連,西南部與首府呼和浩特毗連,西北部與包頭相接,北部與蒙古國交界,國境線長100多公里。烏蘭察布系蒙古語,譯為“紅山口”。</b><br> <b> 烏蘭察布地理位置優(yōu)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所轄12個盟市中,烏蘭察布是距首都北京最近的城市,是進入東北、華北、西北三大經(jīng)濟圈的交通樞紐,也是中國通往蒙古國、俄羅斯和東歐的重要國際通道。</b> <b> 我們的住地毗鄰集寧市區(qū),現(xiàn)在的發(fā)展已經(jīng)把我們當年的陣地都包圍在市區(qū)之中,所以我們曾經(jīng)守衛(wèi)的山頭已經(jīng)辟為“白泉山森林公園”。想當年我們在荒禿禿的山頂站崗,滿山除風化石就是貼著地皮長的荒草,唯一和我們作伴的就是滿山的田鼠,一眼望去可以看到天邊,今天的白泉山已經(jīng)郁郁蔥蔥,山上山下層林疊嶂,我們的坑道、碉堡、戰(zhàn)壕早已不見了蹤影,但我知道他們還在我們腳下,深深的埋在深土之中。</b><br> <b> 先到了集寧戰(zhàn)役紀念館,這是一個建設的很具規(guī)模的廣場,周邊幾個不同類型的紀念館和幾組雕塑,廣場北面是著名將軍紀念碑,西面是各類武器展示廣場,給人一種恢弘和具有文化底蘊展示的建筑群,我們一行人又拿我們城市“軍校廣場”相比,呵呵......</b> <b>寬闊的街道、層次分明的建筑、原來的山坡也使這個城市具有了立體感,“霸王河”多么熟悉的地方,曾在“集訓隊”集訓一年,也曾在“霸王河”邊的肉聯(lián)廠訓練過民兵,扛著馬克沁機槍到“霸王河”邊去掃射,今天的“霸王河”一條沿河公園建設的不遜于大城市的“沿江公園”,真的令你的眼睛不夠用,一天你還是了解不了集寧,今天的烏蘭察布。</b> <b> 在紀念館偶遇幾位原“邊防二團”的老兵,他們也是參加戰(zhàn)友聚會,從河南、山東重返集寧,共同語言讓我們在一起聊起往日集寧,一條馬路,兩輛汽車,一年刮兩次大風,一次刮半年等等等等,今天集寧的變化簡直令人驚訝,我還想,是內(nèi)蒙古太富有了?還是河北太窮?我到居住的城市時,要比集寧強很多,現(xiàn)在看看,兩個城市可以用“天壤之別”形容。</b> <b>2016年09月,烏蘭察布入選“中國地級市民生發(fā)展100強”之一。</b><div><b><br></b></div><div><b> 我要找我們曾經(jīng)的營房住地——毛不浪,這原本是一個村莊,村邊有一天然泉水,我們和當?shù)氐睦习傩斩汲赃@口泉水,毛不浪因泉得名。</b><br></div> <b> 2015年我曾站在白泉山往山下望,可以清楚的看見這眼泉水,當時時間緊張沒有找到毛不浪,此次我的目的就是要到毛不浪看看我們曾經(jīng)的住地,4月份兩位戰(zhàn)友重返毛不浪,還看到半棟殘存的營部營房(我們的住地除營部還有我們615團四連、機槍連、炮連,我記憶包括食堂一共六棟建筑),此次我要了了心愿。</b> <b>參觀完紀念館領(lǐng)一行人到老虎山坑道去回憶一下當年在里面是怎樣生活工作的,收票的女孩聽說我就是當年挖掘坑道的老兵,不但沒有收我們一行人的票,還說真想和你一起下去聽你講講當年的故事。</b> <b> 無數(shù)次問路,但環(huán)境變化太大了,中午我們吃飯的地方其實就離毛不浪泉水不足50米,但擦肩而過,沒有找到泉水,從“霸王河”回來我仍不甘心,連同行者都說,你真是不找到不罷休啊。又多方打探,終于找到了那眼清泉,現(xiàn)在已經(jīng)建設成為公園一部分,景色十分優(yōu)美。</b> <b>(當年我們就喝這泉水) </b><div><b><br></b></div><div><b> 我抑制住激動的心情,獨自向村里走去,這里還殘存著十幾戶沒有拆遷的農(nóng)戶,仔細尋覓著往日的蛛絲馬跡,回憶著曾經(jīng)的步履......</b></div> <b> 歲月無情啊,正如戰(zhàn)友國富兄說的,當年的毛頭小伙,血氣方剛,為了戍邊衛(wèi)國,站在祖國邊防一線,經(jīng)風雨見世面,憶往昔,當年一個人站崗還害怕的年齡,經(jīng)過軍訓、營建、種地、挖掘坑道的鍛煉,真正體會到了當兵不后悔,當兵吃的苦才是一生的財富,站在故地,我心底自豪的說:我們才是真正的一代中國軍人。</b><br> <b> 面對大概的方位,我們的住地向營房故址敬了一個軍禮,拍了幾張照片,泱泱的回到車旁。已經(jīng)沒有了一點殘存的痕跡,一老叟獨自在院墻角曬太陽,前去問道,老人是毛不浪村民,姓任,76歲,往事、故人都很熟悉,告訴我,殘存的半棟營房7月份已經(jīng)拆掉了,遺憾啊,還是晚了一步,了了一份心愿、多了一絲遺憾。</b> <b>(二)</b><div><b> 參觀完雞鳴驛天還早,今天住到哪里?略一思索,宣化。<br><br> 雞鳴驛到宣化區(qū)區(qū)40公里,沿G6很快就進入了宣化古城,(臨行前雞鳴驛的景區(qū)司機詳細告訴我們從哪里下高速),很快入住,在天黑前轉(zhuǎn)了轉(zhuǎn)“宣化古城”。</b><br></div> <b> 宣化古城號稱“京西第一府” 一座古老的城市,城是一個景,景是一座城。經(jīng)歷了千年的歷史淘滌,她滄桑依然,傳承著獨特的魅力和風韻。沒想到這座千年古城竟然人聲鼎沸,馬路車流不息,彰顯出古城的生氣。</b> <b> 幾座歷史遺存的城門樓,清遠樓、鎮(zhèn)朔樓、大新門修繕的非常好,看不出近代人工痕跡,比起咱們的水泥“大旗桿”真真無語了。</b> <b>晚飯后,幾位女士在步行街漫步,竟然隨路邊音樂聲,邊走邊扭,看了視頻也“引俊不禁”。</b> <b>(未完待續(xù))原創(chuàng)2018.10.12 15:18<br> 2025-5-21 修改 2025年6月11日發(fā)表</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