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走進西什庫教堂

北潦

<p class="ql-block">這幾天,北京城艷陽高照,都是三十五、六度的天氣。我想江南的雨季到了,自己也該回了。臨行,還想在城里轉轉,一時又想不出去哪兒。</p><p class="ql-block">今早洗漱時候,我忽然想起西城區(qū)那座赫赫有名的西什庫教堂來。是北京四大天主教堂之首的北堂(東堂是王府井天主堂,西堂是西直門天主堂,南堂是宣武門天主堂)。庚子年義和團、清兵圍攻炮轟、火燒西什庫教堂。即“北堂事件”,震驚當時(也有稱其“西什庫教案”)。前幾次來京,尋訪過,每次都見大門緊閉,先是正在修繕。后來就是“口罩”,終未能一訪。</p><p class="ql-block">飯后欣然前往,幾經轉車,抵達西什庫大街已經不早了。從西安門大街拐入西什庫大街,一眼望去教堂的大門正開著,大門的左右兩邊,各掛一幅牌子,寫著“天主教北京教區(qū)主教府”和“北京教區(qū)西什庫教堂”。</p><p class="ql-block">透過樹陰下長長的過道,抬眼望去,一座哥特式白色宏偉建筑映入眼簾。幾個高聳尖塔,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格外搶眼,近前一看更為驚艷。</p><p class="ql-block">白色墻體的哥特式教堂,兩則各有一座雙檐中式碑亭。碑亭里的赑屃駝著巨碑,與高堂廟宇所見無異,金色的琉璃瓦,更多出一份皇家氣勢。教堂拱頂大門前的月臺是漢白玉圍欄,圍欄的石柱上是一個個活潑可愛的小石獅,正前方的石階梯兩旁又各立一尊威武的大石獅。碑亭石獅與哥特式尖頂完美結合,風格獨特,令人耳目一新。</p> <p class="ql-block">教堂雖然大門緊閉,有路標所示“教堂入口處”很醒目。正前往,忽見一位老婦人正在鎖門,見我便問:“你是來朝圣的嗎?”我一時不知作答。</p><p class="ql-block">她見我愣著,接著說:“不是來朝圣,下午兩點來參觀吧。”語氣和藹可親。她說“西什庫教堂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可以到處看看,拍拍照?!蔽抑x過老人,轉身陪著她走出小路,并聆聽她給我作大致地介紹。</p><p class="ql-block">別過老人,見有幾位和我一樣零散的游人在林蔭,在碑亭,在歷史陳列館里參觀流覽。</p><p class="ql-block">碑亭里一方是滿文碑,另一方碑的陽面有“上諭”二字,是光緒遷建詔書。陰面為教皇及法國和清廷三方,建西什庫教堂的協(xié)議書。</p><p class="ql-block">令我最感興趣的則是歷史陳列館里面那些圖片及資料。西什庫教堂始建于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因法國傳教士洪若翰以金雞納霜治愈康熙瘧疾,獲得賜地而建。據《燕京開教略》載:“康熙偶患瘧疾,洪若翰、劉應進金雞納……皇上以未達藥性,派四大臣親驗,先令患瘧者服之,皆愈。四大臣自服少許,亦覺無害,遂請皇上進用,不日瘧瘳……”</p> <p class="ql-block">治好了瘧疾的康熙帝龍顏大悅,賜地在中南海的蠶池口修建教堂,名“救世主堂”。這既是傳教士獲得權利,也可看出康熙的自信。</p><p class="ql-block">不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皇帝第一次明確諭令禁止西洋傳教士在中國行教。原因是教皇克雷芒十一世認為中國儒教及祖先崇拜違反天主教義。雍正二年(1724), 清廷又明令禁止天主教,不許國人信奉;各省西方傳教士被遣往澳門、廣州,不許入內地傳教;各地教堂被改為公廨、倉庫、書院及廟宇等。只有在北京的傳教士沒有遭到驅逐。乾隆、嘉慶、道光各朝一直嚴厲執(zhí)行禁令。道光元年(1821年)清廷正式立法禁教,并在《大清律例》中增補了禁教條款。道光七年(1827年),建在蠶池口的救世主堂也被清廷拆除,并沒收全部教產。</p><p class="ql-block">從十八世紀初到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便是清廷推行的所謂“百年禁教”,直到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失敗,教禁漸弛。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同治四年(1866年),救世主堂在原址復建。第二年救世主堂又建了印書館、圖書館。</p><p class="ql-block">光緒十二年(1886年) ,慈禧太后以救世主堂臨近三海(北海、中海、南海)在鐘樓頂可窺見御園,以擴建西苑,令其拆除遷建。次年清政府撥銀45萬兩,擇地西安門內的西什庫重建教堂,即為西什庫教堂。</p><p class="ql-block">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西什庫教堂建成。同年,義和團圍攻并焚燒西什庫教堂,次年重修,并加高一層,成現在的樣式。</p><p class="ql-block">1958年,“獻堂獻廟”運動中,西什庫教堂被上繳國家,教堂收藏的教會藏書和文獻,被運出教堂移交北京圖書館收藏。</p><p class="ql-block">1985年,西什庫教堂重修,退還北京天主教會。同年12月24日,舉行開堂圣典,恢復宗教活動。</p> <p class="ql-block">在西什庫教堂的歷史陳列館里,不僅是了解一座教堂的歷史,似乎在讀一部中國近、現代西方宗教傳入的歷史。正當我走出來。忽然發(fā)現從教堂外走來一大幫人,排著長長的隊伍,個個頭戴小紅帽,像是旅行團。他的跟在幾個教堂工作人員后面,正向教堂里走去。先行給我介紹情況的那位老婦人也在隊伍前面。我在想,莫非這教堂也開始接待旅行團了?</p><p class="ql-block">我也跟在隊伍后面想早點進去看看。當行至門口,那位老婦人好象認出我來,她對我說:“這里是華北地區(qū)的主教府,他們是從唐山過來朝圣的。早上出來,趕了半天的路剛到……”老婦人拒絕我進去,說話時仍然和藹可親。</p><p class="ql-block">我一直等到下午教堂開放時間,才得以走進教堂。陽光透過玫瑰花窗,將斑斕的色彩灑在滿廳整齊排列的桌上、橙上,灑在大廳里彩色立柱上;灑在地板上,灑在圣像前的鮮花上;滿堂光鮮亮麗,栩栩生輝。一個個黃色的拱頂像一朵朵倒垂的蓮花,用紅色勾勒出線條與一根根黃藍相間立柱相連,顯得莊嚴肅穆。紅、黃、藍三基色,象征生命、天、地,大概宗教的本源都是相通的。</p><p class="ql-block">當我看到一幅身著滿族服飾的圣母馬尼亞懷抱頭戴花翎帽小耶穌的油畫,我被吸引了。同樣還有幅身著漢服的圣母馬尼亞懷抱頭戴烏紗帽的小耶穌油畫。宗教帶有本土化色彩,好像成為必然。</p><p class="ql-block">想到天主教傳入之初,與孺家禮儀制度發(fā)生沖突。十七世紀羅馬教廷就發(fā)布禁令,不許中國信徒參與祖先祭祀活動。這條禁令到了1939年,羅馬教廷還是廢除了。</p><p class="ql-block">走進西什庫教堂,使人感覺它不僅是座宗教場所,更像座“歷史檔案館”,從康熙賜地建堂到道光拆除、同治重建;再到光緒遷建和庚子之變;再到現代重生,它的故事映射了中國近三百年來的對西方宗教及文化開放、沖突和相融的縮影。</p><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10日初稿于北京,6月12日二稿于蕪湖)</p> <p class="ql-block">1888年新落成的西什庫教堂</p> <p class="ql-block">1900年遭義和團焚燒后的西什庫教堂。</p> <p class="ql-block">1901年修建增加一層高度的西什庫教堂就是今天的模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