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甘南自由行(一)麥積山石窟

秋日思語

<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2號我們飛往蘭州,次日租車開啟甘南自由行行程。</p> <p class="ql-block">黃河穿過蘭州的空中模樣。</p> <p class="ql-block">蘭州一隅市容俯瞰。</p> <p class="ql-block">7月3號,我們抵達(dá)天水市,順道到伏羲廟看看。</p><p class="ql-block">伏羲廟,原名太昊宮,位于甘肅省天水市,是中國西北地區(qū)著名古建筑群之一,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為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伏羲祭祀建筑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由于伏羲是古史傳說中的第一代帝王,因此建筑群呈宮殿式建筑模式,整個建筑群坐北朝南,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沿縱軸線依次排列,層層推進(jìn)。</p> <p class="ql-block">2001年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筑,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wù)院批準(zhǔn)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p> <p class="ql-block">沿中軸線一路行進(jìn),主體建筑先天殿呈現(xiàn)在眼前。這是伏羲廟最古老的建筑,有540多年歷史。殿內(nèi)正中,高達(dá)3米的伏羲彩繪圣像身披樹葉,手托八卦,殿頂繪制著河圖洛書、先天八卦和六十四卦。</p> <p class="ql-block">先天殿前,一株千年側(cè)柏從根部分為兩支,一支向東已枯死多年,另一支傾斜于先天殿屋面上方,每逢春夏,仍枝繁葉茂,在殿前灑下片片光影。</p> <p class="ql-block">伏羲廟里有一尊龍馬雕像,這尊龍馬頭有角,背有雙翼,身附鱗甲,似馬非馬,已有龍的雛形,可稱龍馬。</p><p class="ql-block">龍馬像已成為伏羲廟的吉祥圣物。</p> <p class="ql-block">各色花紋鏤雕裝點著槅扇門和檻窗。</p> <p class="ql-block">天水最著名的景區(qū)當(dāng)屬麥積山石窟。</p><p class="ql-block">麥積山石窟位于秦嶺西端北側(cè),是小隴山中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似農(nóng)家麥垛而得名。麥積山石窟與莫高窟、龍門石窟、云岡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p><p class="ql-block">中國四大石窟,我們只有麥積山石窟沒有來過,必須來這里填補空白。</p> <p class="ql-block">游客服務(wù)中心有兩個:一個是進(jìn)入麥積山的時候,修得很大的服務(wù)中心(門票在這里買),離麥積山石窟有好幾公里,需要做觀光大/小巴車到石窟。一個在麥積山石窟下面200米,特窟票在這個小游客中心買。</p> <p class="ql-block">我們決定既然來了,不留遺憾,多看幾個窟吧。</p><p class="ql-block">我們單挑133/135/127加44/78窟。價格如下:180×3+100?2=740,兩人一共??1480元。</p><p class="ql-block">所有石窟都存在特窟高價的現(xiàn)象, 為保護(hù)文物限制游客。還好,我們趕的不是旅游旺季,特窟票都有,據(jù)說旺季特窟票在網(wǎng)上很快售罄。</p> <p class="ql-block">麥積山石窟始建于十六國后秦時期(早于敦煌莫高窟),歷經(jīng)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余個王朝、1600余年的開鑿和修繕,現(xiàn)存窟龕221個,各類造像3938件10632身,壁畫979.54平方米。</p><p class="ql-block">1961年列入首批<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全國重點文保單位</b>,2014年入選<b style="color:rgb(57, 181, 74);">世界文化遺產(chǎn)</b>。??</p> <p class="ql-block">麥積山石窟保存的造像以泥塑為主,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藝術(shù)、建筑等方面的實物資料,體現(xiàn)了千余年來各個時代塑像的特點,反映了中國泥塑藝術(shù)發(fā)展和演變過程,豐富了中國古代文化史,為后世研究中國佛教文化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和史實。</p> <p class="ql-block">特窟票我們兩人加另一位女孩,由景區(qū)拿著特窟鑰匙的講解員帶領(lǐng)我們一路爬樓梯參觀。當(dāng)我們路過普通窟時,講解員會停下來詳細(xì)介紹。</p> <p class="ql-block">第3窟(千佛廊),是通向第4窟的廊道,整個廊道仿長廊的建筑形式開鑿而成,共計十四間,長36.5米。是中國石窟中唯一一個長廊千佛。雕刻的千佛分兩部分,在棧道面以上為兩排,棧道面下有四排,共計 297 身塑像。</p> <p class="ql-block">千佛雖然以紗網(wǎng)封閉,但是能如此接近佛像也就知足了。</p> <p class="ql-block">千佛雖大體相同,但每個千佛的發(fā)式、表情、手印、坐式、衣著等還是有差別的。</p> <p class="ql-block">我隔著紗網(wǎng)勉強(qiáng)照了幾張,效果不好,還是隔著紗網(wǎng)看看吧。</p> <p class="ql-block">第4窟稱上七佛閣(又稱“散花樓”)。七個佛閣內(nèi)各供一佛,共七佛,是全國石窟中最大的一個仿宮殿開鑿的洞窟,其他如敦煌、云岡、龍門、天龍山等石窟中的同類窟龕無論在整體規(guī)模上或是細(xì)部的裝飾上都遠(yuǎn)遜于這個洞窟。</p> <p class="ql-block">在第4窟,你可以看到一塊獨特的牌匾——“是無等等”。這塊牌匾的作者,是明清時期的大書法家王了望?!笆菬o等等”的含義可以理解為:世間萬物,對錯得失,不過如此。</p> <p class="ql-block">中間一龕內(nèi)作一佛二弟子六菩薩,其余各龕均為一佛八菩薩,但每個龕內(nèi)三壁上方的影塑千佛為北周作品,精工細(xì)致。</p> <p class="ql-block">第4窟洞窟的左右兩側(cè),各塑一金剛力士,為北宋作品,身高四米有余,均上身袒露,腰圍戰(zhàn)裙。一個手拄金剛杵,雙目怒張,闊口大張,似乎在大聲呵斥敢于作亂的鬼怪和褻瀆佛祖世間小丑;</p> <p class="ql-block">另一個緊握拳頭,嘴唇緊閉,雙目怒視,似正欲對鬼怪施展其無可阻擋的、超越凡人的力量。</p><p class="ql-block">這對金剛佛又被稱作“哼哈二將”。</p> <p class="ql-block">在7個佛龕的上方,各有一幅飛天壁畫,為北周原作,未經(jīng)后代重繪。飛天的線條流暢,如行云流水,飛天衣帶飛揚,雖是靜止的畫面,但卻給人一種滿壁生風(fēng)的感覺,這種藝術(shù)效果當(dāng)時是雕塑或壁畫任何一種單一的手法都難達(dá)到的效果,這種作法在全國僅此一處。</p> <p class="ql-block">秘?以“秘”字代表特窟頁,以下同。</p><p class="ql-block">44窟入口處有??鎖,入門以后是一條封閉的通道,共設(shè)兩窟:43與44窟。44洞窟只有一扇窗門,打開觀賞雕塑。</p><p class="ql-block">塑像為西魏文皇后乙弗氏,其造像服飾色彩設(shè)計融合了皇室尊貴與佛教特征,土紅色袈裟可能隱喻其皇后身份,而石青色僧祗支則呼應(yīng)其出家為尼的經(jīng)歷。??</p><p class="ql-block">特窟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下同。</p> <p class="ql-block">秘?乙弗氏像呈鵝蛋臉,肌肉飽滿。經(jīng)歷了千載風(fēng)雨,面部依然圓潤如玉。微微一笑,給人雍容華貴之感。既有佛的大慈大悲,又有母性的慈愛。</p> <p class="ql-block">秘?乙弗氏一生經(jīng)歷悲慘,作為西魏開國皇帝的皇后,先是被廢,后又被迫自盡。</p><p class="ql-block">從西魏到今天,麥積山東崖下部的44窟這座佛像完美的微笑凝固了一千五百多年,誰能想,就在這樣的微笑后,還隱藏著如此巨大的不幸與痛楚?</p> <p class="ql-block">麥積山5號普通窟開鑿于隋末唐初,窟里現(xiàn)存有15身塑像,前廊里只有一身塑像特別引人注目,被稱為“踏牛天王”。</p> <p class="ql-block">踏牛天王俗稱“牛兒堂”。這位西域?qū)④娚砀?.6米,身披長甲,腰系戰(zhàn)裙,下穿寬腿扎腳褲,腳蹬圓頭靴,站在牛犢背上,顯得格外威武(護(hù)欄擋住了牛犢)。</p> <p class="ql-block">第5窟的壁畫為隋代所繪。</p> <p class="ql-block">第5窟主佛龕供奉現(xiàn)在佛--釋迦牟尼,左右分立迦葉與阿南兩弟子,另外立有四菩薩。</p> <p class="ql-block">主佛窟的穹頂與四壁布滿精美絕倫的壁畫。</p> <p class="ql-block">第5窟的過去佛--燃燈佛,面部通紅。</p> <p class="ql-block">燃燈佛近照。</p> <p class="ql-block">第5窟的第三龕的未來佛--彌勒佛,面帶微笑,右手手指雖然有些殘缺,但依然顯得慈祥。</p> <p class="ql-block">彌勒佛右側(cè)的菩薩露齒開心而笑,左側(cè)的菩薩則低眉微笑,三人面龐都顯得豐潤俊美,充滿了初唐造像的特點。</p> <p class="ql-block">淺淺一笑的菩薩;</p> <p class="ql-block">露齒一笑的菩薩,極其傳神。</p> <p class="ql-block">秘?麥積山第78窟是麥積山石窟現(xiàn)存最早的洞窟之一,開鑿年代北魏。該窟位于西崖中下部,具有濃厚的西域犍陀羅地區(qū)的特點,佛像的高鼻深目、頭頂水波紋、高肉髻、袈裟半偏袒式形制等特征與中原地區(qū)人的形貌有所不同,很大程度上仿照了西域人物特征。</p> <p class="ql-block">秘?右協(xié)持菩薩與左協(xié)持菩薩。</p> <p class="ql-block">第13窟俗稱“東崖大佛”,鑿于隋代(581-618),是麥積山石窟現(xiàn)存泥塑造像中最高最大的一組造像,為一佛二菩薩組合,其中左側(cè)菩薩左手托花蕾于肩頭,如果不仔細(xì)觀察的話,還以為菩薩是托腮的動作,非常有趣。</p> <p class="ql-block">正中主尊為阿彌陀佛,高15.7米。佛左側(cè)為觀世音菩薩,高13米;佛右側(cè)為大勢至菩薩,高13米,裝束、神態(tài)等大致同左側(cè)菩薩,左手上揚至頜下,掌心托一圓蓮。</p> <p class="ql-block">秘?127窟是麥積山石窟較大的一所洞窟,極為富麗堂皇。窟內(nèi)正壁的一佛二菩薩由石雕而成,與麥積山多數(shù)木骨泥塑不同??邇?nèi)各幅壁畫均是大畫面處理,人情事物十分復(fù)雜,故事情節(jié)變化多樣,畫面結(jié)構(gòu)恢宏舒展,具有極高的藝術(shù)與研究價值。</p> <p class="ql-block">秘?麥積山127窟為平面橫長方形帳形頂窟,寬8.0米,深4.0米,高4.0米,是西崖三大洞窟之一(另為133和135窟)。</p> <p class="ql-block">秘?正壁石雕一佛二菩薩像,采用北魏晚期“秀骨清像”風(fēng)格,脅侍菩薩面容清秀,體現(xiàn)中國佛教美學(xué)。??與麥積山多數(shù)木骨泥塑不同,該窟造像為石質(zhì)雕刻,工藝更為復(fù)雜。??</p> <p class="ql-block">秘?正壁佛像背后,光飾十二身飛天,巧妙融合火焰紋與飛天形象。???考古學(xué)家推測,正壁的主佛造像可能是以北魏時期的乙弗皇后為原型雕刻的,44窟對乙弗皇后做了簡介,這里再提一筆。</p> <p class="ql-block">秘?乙弗氏16歲嫁給西魏文帝元寶炬 。然而,元寶炬面對國內(nèi)動蕩時,不得不與柔然部落聯(lián)姻,娶了柔然長公主。長公主一心想要成為皇后,乙弗氏為了成全她,主動請求廢后,轉(zhuǎn)而出家為尼。后來文帝聽信謠言將乙弗氏賜死,死時年僅31歲。</p> <p class="ql-block">秘?在藝術(shù)處理上,雕像較其他石窟的宗教作品更富有現(xiàn)實主義的色彩,把神圣與世俗很好地結(jié)合起來。</p><p class="ql-block">這尊協(xié)持菩薩一手下垂,一手平舉,頭部微微低下,長眉細(xì)目,薄而微瞇的眼瞼,細(xì)長上揚的雙眸,少女的聰慧狡黠與活潑美麗呼之欲出。</p> <p class="ql-block">秘?左龕右側(cè)這尊被稱為 “紅佛”的供養(yǎng)菩薩,為中國古代雕塑中之佼佼者。</p> <p class="ql-block">秘?127窟內(nèi)四壁和藻井都布滿了彩繪,全部都是北魏時期的作品,場面十分壯觀。</p> <p class="ql-block">秘?壁畫色澤濃郁,風(fēng)格清新。雖然是北魏時期的彩繪,但風(fēng)格極具南朝畫風(fēng)。</p> <p class="ql-block">秘?133號特窟始鑿于北魏末年,是麥積山里空間最大,內(nèi)容最為豐富以及精品最多的洞窟。</p><p class="ql-block">133窟呈復(fù)室疊龕的“業(yè)”字形布局,前室橫長方形,后室縱長方形,類似漢代墓葬結(jié)構(gòu)??唔敱A粑赐旯ず圹E,中心巖墻增強(qiáng)穩(wěn)定性。??</p> <p class="ql-block">秘?窟內(nèi)入口處為一組塑像,呈獻(xiàn)的是釋迦牟尼成佛后與兒子羅睺羅相見的場景。通過佛祖復(fù)雜的表情,可以感覺到佛祖內(nèi)心的糾結(jié),既有見到兒子的激動喜悅,又有對兒子未曾養(yǎng)育的愧疚,整組造像將父子相見時的一往深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p> <p class="ql-block">秘?講解員特意關(guān)燈,她以手電筒照向釋迦摩尼,我們仿佛看到佛祖明亮眼睛里盈滿淚珠,惟妙惟肖、感人至深。</p> <p class="ql-block">秘?年少的羅睺羅雙手合十、神情恭謹(jǐn),面帶卑怯地站在父親身側(cè),似在問候父親,又似在向佛祖敬禮。生動詮釋了“人間慈父與世外圣人”的雙重性。??</p> <p class="ql-block">秘?133窟還有一尊號稱東方微笑的“微笑小沙彌”,他也是北魏最具特色的代表作之一。一個十來歲充滿稚氣的小沙彌,側(cè)立于佛師旁,細(xì)瞇雙眼、嘴角微揚的憨厚表情,融合禪意與童真,被譽為麥積山三大代表作之一。</p> <p class="ql-block">秘?133窟內(nèi)墻壁和洞頂都有小佛龕,稱之為“影塑”,雖然都是模子印出來的,但是密密麻麻排列得尤為壯觀,再加上石碑上的佛像和洞窟里的佛龕,講解員說有上萬余尊,因此133窟又稱“萬佛洞”。</p> <p class="ql-block">秘?133窟10號造像碑,雕刻于北魏晚期,圓首方形,以連環(huán)畫的形式生動地展現(xiàn)了佛傳故事,濃縮了佛陀本生和佛傳故事的內(nèi)容,基本概括了釋迦牟尼佛從出生到圓寂的主要經(jīng)歷,是北朝時期保存情節(jié)眾多,雕刻最精美的佛傳故事造像碑。</p> <p class="ql-block">第98窟位于西崖中部,又稱“西崖大佛”,為摩崖石胎泥塑,由一佛二菩薩造像組成。左側(cè)菩薩大部分損毀,僅剩一段裙擺。</p> <p class="ql-block">造像正中立佛為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左側(cè)為觀世音菩薩(現(xiàn)泥胎已脫落)、右側(cè)紅臉的是大勢至菩薩。中間的阿彌陀佛高12.2米,原作于北魏,后期北周、宋、元、明、清等不同歷史均做過維繕,原貌已基本無存。</p> <p class="ql-block">阿彌陀佛頭部細(xì)節(jié)。</p> <p class="ql-block">阿彌陀佛腳部細(xì)節(jié)。</p> <p class="ql-block">右側(cè)菩薩跣足立于圓蓮臺上,菩薩面部側(cè)向主尊立佛,頭戴三瓣式高花冠,寶繒于耳后垂及肩部。我以為這張照片的拍攝角度,使菩薩神態(tài)十分鮮活。</p> <p class="ql-block">比較一下正面拍照的第98窟的右側(cè)菩薩,遠(yuǎn)不如上圖近拍來得傳神。</p> <p class="ql-block">主佛像挺拔飄逸,跣足立于升騰的卷云之上。</p> <p class="ql-block">秘?麥積山石窟第135窟,開窟于北魏晚期至西魏,被譽為“天堂洞”,是西魏時期的一處重要窟室,位于西崖的最高點。這個特窟以其獨特的藝術(shù)風(fēng)格和歷史價值吸引著無數(shù)游客。</p> <p class="ql-block">秘??主佛造像?:高1.90米,肉髻高聳,面容方圓,身著褒衣博帶式袈裟,衣紋流暢自然。左手作無畏印并巧妙設(shè)計蓮花支撐結(jié)構(gòu)以解決受力問題,體現(xiàn)了古代工匠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秘?135窟現(xiàn)存造像17身,其中佛像8身,菩薩像9身。石雕像4身。窟內(nèi)正中及三壁佛龕內(nèi)均為北魏時期造像。?開鑿時間?:北魏晚期至西魏時期(約公元5世紀(jì)末至6世紀(jì)初),屬于麥積山石窟群中較早的洞窟之一。????</p> <p class="ql-block">秘?左壁的佛龕保存著西魏原作,其中的坐佛形象清瘦,懸裳自然流暢,完全覆蓋了佛座的正面。</p> <p class="ql-block">秘?坐佛左右二脅侍菩薩表情謙恭和藹,服飾厚重,是西魏造像中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秘?左協(xié)持菩薩。</p> <p class="ql-block">秘?右協(xié)持菩薩。</p> <p class="ql-block">秘?135窟中的泥塑坐佛(隋581年~618年)。這一尊佛像頭部微微前傾,肉髻微微凸起,發(fā)型光滑,臉型圓潤,嘴上露出一陣輕輕的微笑,從正面看則似笑非笑,雙手置于胸前(雙腿已缺),似虔誠地默誦經(jīng)文。</p> <p class="ql-block">麥積山的第九窟,又被稱為中七佛閣,始建于北周,窟內(nèi)有19身塑像為宋代重塑,現(xiàn)存壁畫是明清繪制,融合了多個朝代的藝術(shù)特點。</p> <p class="ql-block">這尊童子泥塑神態(tài)自然,側(cè)臉若有所思,超高的藝術(shù)造詣令人心動。</p> <p class="ql-block">第四佛龕是釋迦摩尼與阿南、迦葉兩弟子的造像。</p> <p class="ql-block">第四龕頂部繪共命鳥,為雙頭童子形象,鳥翅鳥爪,新奇別致。</p> <p class="ql-block">我對麥積山石窟的描述沒有完全按真正的參觀順序?qū)?。那些特窟不允許拍照,但是因為游客不多,講解員給足時間讓我們細(xì)看,印象比較深,網(wǎng)上找的相關(guān)圖片都是親眼所見,但是拍到的照片永遠(yuǎn)不如親臨其境。</p><p class="ql-block">麥積山石窟的出口,我走到這里真有些戀戀不舍。</p> <p class="ql-block">下山途中回看麥積山石窟,大腦像過電影一般想著那諸多的佛龕與栩栩如生的佛像,內(nèi)心生出很多感慨。</p><p class="ql-block">順便提一句:一定不要趕周末、大小長假、寒暑假旺季來麥積山,淡季會有最好的參觀體驗。</p> <p class="ql-block">瑞應(yīng)寺,一個很小的寺廟在麥積山的山腳處。</p> <p class="ql-block">我們在瑞應(yīng)寺庭院里遠(yuǎn)望麥積山。</p><p class="ql-block">麥積山石窟與另外三大石窟不同:敦煌石窟以壁畫為主,龍門與云崗石窟以石雕著名,麥積山這里是砂巖,石雕很少,以彩色泥塑為主。這里的佛像具有和藹可親的面容,雖是天堂的神,卻像世俗的人,看后很震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