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伏羲廟,原名太昊宮,俗稱人宗廟,位于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qū)伏羲路110號,是中國西北地區(qū)著名古建筑群之一,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為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伏羲祭祀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伏羲廟占地面積13000平方米,院落重重相套,四進四院,宏闊幽深。由于伏羲是古史傳說中的第一代帝王,因此建筑群呈宮殿式建筑模式,整個建筑群坐北朝南,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沿縱軸線依次排列,層層推進,莊嚴雄偉。伏羲廟對于研究中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筑藝術(shù)、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fēng)情等,有著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p> <p class="ql-block"> 麥積山石窟始建于五世紀(jì)初,保存了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000多平方米壁畫,題材豐富。麥積山石窟以泥塑、石胎泥塑為主要藝術(shù)形式而聞名,是中國唯一保存北朝造像體系最為完整的石窟,同時還是唯一保存有中國北朝崖閣式建筑實例的石窟,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shù)陳列館”,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入列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p> <p class="ql-block">? 官鵝溝是位于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的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由官珠溝、鵝嫚溝和雷古山三大核心游覽區(qū)組成,總面積66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75.1%,以原始森林、瀑布群、高山草甸和地質(zhì)奇觀著稱,兼具自然與人文景觀?。</p> <p class="ql-block"> 臘子口藏語意為“險絕的山道峽口”,是甘川古道的咽喉要道。峽谷長約30米,寬僅8米,兩側(cè)為百米懸崖,臘子河湍急穿行,地形險要,素有“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之稱。1935年9月,紅軍在此突破國民黨軍隊封鎖,取得臘子口戰(zhàn)役勝利,為長征北上打開通道,成為中國革命史上的重要轉(zhuǎn)折點。??</p> <p class="ql-block"> 扎尕那山,位于如今的甘肅迭部縣西北28公里處,益哇鄉(xiāng)的最上部。解放以前屬卓尼縣楊土司的四十八個旗(藏語稱為瑪日)之一。當(dāng)?shù)氐氖甲鏋橥罗谌樫澑刹嫉暮笠帷?lt;/p><p class="ql-block"> 甘肅省迭部縣益哇鄉(xiāng) “扎尕那”是藏語,意為“石匣子”。是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俗有“閻王殿”之稱。</p> <p class="ql-block"> 若爾蓋花湖生態(tài)旅游區(qū)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北部,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該旅游區(qū)以熱爾大草原腹地的天然海子為核心景觀,湖區(qū)保留了完整的泥炭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夏季野花遍野,形成獨特的"湖中有花、花間有鳥"生態(tài)景觀,擁有"中國最美濕地"稱號。景區(qū)通過木質(zhì)棧道串聯(lián)多個觀景點,可近距離觀賞黑頸鶴等珍稀鳥類,與九曲黃河第一灣共同構(gòu)成川西北草原旅游核心資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黃河九曲第一灣,又稱四川若爾蓋黃河九曲第一灣景區(qū),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唐克鎮(zhèn)和轄曼鎮(zhèn)交界處景觀。由于北秦嶺、龍門山和大雪山三大構(gòu)造帶的擠壓,阻擋了黃河由西北向東南繼續(xù)前進的道路,黃河在若爾蓋縣唐克鄉(xiāng)與白河匯合,形成黃河九曲第一灣。景區(qū)屬高原大陸性高寒濕潤區(qū),全年四季界限模糊,年均氣溫1.2℃。有各種生物生活,包括黑頸鶴、耗牛、錦雞、黃鴨、野兔、丹頂鶴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郎木寺,位于甘、青、川交界處,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郎木寺鎮(zhèn)郎木村,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郎木寺處在海拔3480米,占地面積55公頃。</p><p class="ql-block"> 郎木寺分為兩部分,一個為四川達倉郎木寺寺院,也叫做格爾底寺,虎穴、仙女洞、郎木寺大峽谷以及肉身佛舍利都位于四川郎木寺這邊。另一個是甘肅寺院,也叫賽赤寺,通往天葬臺的方向,兩個寺院隔著小溪相互守望。</p> <p class="ql-block"> 拉卜楞寺,位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藏語全稱為:“噶丹夏珠達爾吉扎西益蘇奇具瑯”,意思為具喜講修興吉祥右旋寺。簡稱扎西奇寺,一般稱為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藏語“拉章”的變音,意思為活佛大師的府邸。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拉卜楞寺占地總面積86.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40余萬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拉卜楞寺是1709年由第一世嘉木樣協(xié)貝多吉大師主持始建,經(jīng)歷代嘉木樣大師和各大活佛的不斷擴建和完善,寺院成為佛家神圣的宗教禪林、傳播知識的綜合性學(xué)府,以及整個安多地區(qū)藏民族的文化藝術(shù)中心,被世界譽為世界藏學(xué)府。贏得第二西藏之稱。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國最好的藏傳佛教教學(xué)體系。</p> <p class="ql-block"> 根據(jù)2016年1月該館官網(wǎng)顯示,寧夏博物館館藏文物近4萬件,有國家一級文物159件,三級以上珍貴文物4000余件,其中胡旋舞石刻墓門、鎏金銅牛、力士志文支座被鑒定確認為國寶級文物。</p> <p class="ql-block">鎮(zhèn)館之寶——鎏金銅牛。</p> <p class="ql-block">西夏文與漢文對照。</p> <p class="ql-block">滿漢全席(石頭)。</p> <p class="ql-block"> 東升廟位于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后旗巴音寶力格鎮(zhèn)北山坡,始建于1751年(清乾隆15年),屬于藏傳佛教寺廟,是烏拉特后旗重點宗教活動場所之一。舊廟在“文革”中遭到破壞,現(xiàn)僅存一座大殿,為仿藏式建筑,應(yīng)廣大信教群眾請求,經(jīng)批準(zhǔn),烏拉特后旗東升廟在修繕各殿及僧舍齋堂的同時,在大殿西山坡上恢復(fù)重建了東升廟釋迦牟尼露天宗教造像(東升廟陽山大佛)。造像總高度81米,其中:佛身高度69米,底座(萬佛殿)12米,建筑面積2401平米。從山門前第一節(jié)臺階開始,連接?xùn)|升廟各殿和造像前平臺的踏步臺階共989步。東升廟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營造清凈、整潔、環(huán)保的藏傳佛教寺廟。</p> <p class="ql-block"> 早就聽說甘南之美、之高、之秘,心心念念向往之。2025年5月29日,我與閨蜜終于踏上甘南之旅。風(fēng)吹過草原,揚起格?;ㄉ系穆吨?,落成記憶深處最珍貴的畫面。牦牛悠閑踱步的身影,讓草原生動得像會呼吸的綠毯。八天的甘南之游,經(jīng)歷了一年四季,何其有幸,在6月與大雪中的郎木寺相遇,寺廟顯得更加莊重、肅穆。在麥積山石窟尋覓穿越千年的“東方微笑”,也終于完成我倆走完中國四大石窟的心愿。草原、湖泊、花海、濕地、河流、寺廟;藍天白云、清風(fēng)拂面、經(jīng)幡搖曳、細雨蒙蒙、皚皚白雪,這點點滴滴的甘南畫面永遠定格在記憶中,像一幅永遠鮮活的唐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