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里古鎮(zhèn)位于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qū)北部,距雅安市區(qū) 27 公里,是國家 4A 級旅游景區(qū)和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zhèn)。它以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和獨特的自然風光而聞名,被譽為“中國小麗江”。</p> <p class="ql-block">入住酒店</p> <p class="ql-block">上里古鎮(zhèn)<b>地理位置?</b>?: 上里古鎮(zhèn)位于雅安雨城區(qū)以北,東鄰蒙頂山,西靠蘆山,北臨天臺山,南到碧峰峽,地處北緯 30°線上。</p><p class="ql-block">?<b>?自然環(huán)境?</b>?: 小鎮(zhèn)四周群山環(huán)抱,森林覆蓋率達 85%以上,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均溫度 15°。這里空氣清新,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是避暑的理想之地。</p> <p class="ql-block">古鎮(zhèn)依山傍水,田園小丘,溪水潺潺,青石板路蜿蜒曲折,形成獨特的田園水墨畫。</p> <p class="ql-block">上里古鎮(zhèn)是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曾是南方絲綢之路的一部分。古鎮(zhèn)見證了歷史上商貿(mào)往來的繁榮景象。</p> <p class="ql-block">上里古鎮(zhèn):古鎮(zhèn)保留了許多明清風貌的吊腳樓式建筑,傳統(tǒng)青瓦木構合院式民居密布于街巷之中,高低錯落,與自然景觀和諧相融。</p> <p class="ql-block">到達都江堰…</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是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的著名水利工程,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約公元前 256 年),由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它不僅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和世界自然遺產(chǎn),也是國家 5A 級旅游景區(qū),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鼻祖”。</p> <p class="ql-block">寶瓶口<b>位置?</b>?: 寶瓶口位于湔山(今名灌口山、玉壘山)伸向岷江的長脊上,是內江的進水口。</p><p class="ql-block">?<b>?結構?</b>?: 它是一個人工鑿成的狹窄通道,形似瓶口,控制著內江水流進入成都平原的量。</p> <h3>寶瓶口功能與作用</h3><ul><li>?<b>?節(jié)制水流?</b>?: 寶瓶口起到“節(jié)制閘”的作用,能夠自動控制內江的進水量,防止洪水泛濫。</li><li>?<b>?水量調節(jié)?</b>?: 當內江流量超過一定值時,水流會被拒之門外,確保成都平原的灌溉安全。</li></ul><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離碓位于都江堰水利工程堰首處,是玉壘山被開鑿后形成的石堆,夾峙于岷江內外江之間。其東側為內江水口(寶瓶口),西側與虎頭山隔江相望。古人通過鑿穿玉壘山,將原與虎頭山相連的巖體分離,形成獨立的“離碓”,從而實現(xiàn)分流岷江水量的功能。</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魚嘴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核心組件,以其科學的分流設計聞名于世。都江堰魚嘴的設計巧妙地利用了岷江的地形和水勢,實現(xiàn)了自動分水的功能,無需借助蠻力阻擋水流。</p><p class="ql-block">?<b>?科學原理?</b>?: 魚嘴的分流設計暗合現(xiàn)代流體力學原理,體現(xiàn)了古代中國水利工程的高超智慧。</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魚嘴位于岷江江心,形似魚嘴,將岷江分為?<b>?內江?</b>?(灌溉用)和?<b>?外江?</b>?(泄洪用):</p><ul><li>?<b>?分水機制?</b>?:利用彎道環(huán)流原理,枯水期(約 60% 水量)通過內江引向成都平原,洪水期(約 40% 水量)則流入外江排洪。這一設計巧妙平衡了水資源調配與防洪需求。</li></ul> <p class="ql-block">再見了都江堰,青城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