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 年 6 月 7 日上午,陽光明媚,藍天白云,微風和煦。內蒙古和林格爾縣南山腳下、寶貝河畔的諾敏·何航空基地人來車往,絡絳不絕,一場盛大的紀念活動正在這里隆重舉行——《諾敏.何飛行攝影 20 周年》紀念活動。這不僅是一場對飛行攝影大師諾敏·何二十年堅守的致敬,更是一場展現內蒙古壯美山河的視覺盛宴,吸引著無數攝影愛好者、專家學者以及各界人士的目光。</p> <p class="ql-block">紀念大會環(huán)節(jié)莊重而熱烈。諾敏·何站在臺上,深情回顧了自己 20 年飛行航拍“與風搏斗、與險相伴”的艱辛歷程。從最初對飛行的懵懂向往,到如今成為世界罕見的“左手駕機、右手持大畫幅相機”的飛行攝影師,這一路走來,充滿了無數的挑戰(zhàn)與磨難。他用生動的語言講述著那些驚心動魄的故事,讓在場的每一位聽眾都仿佛親身經歷了一般,感受到了他在飛行攝影道路上的執(zhí)著與勇氣。</p> <p class="ql-block">緊接著是令人耀眼奪目的飛行表演環(huán)節(jié)。諾敏·何駕駛著飛機沖上云霄,在湛藍的天空中劃出一道道絢麗的五彩煙霧帶。他連續(xù)做出幾個“萊維斯曼”等高難度飛行動作,即通過大仰角爬升到頂點后反向俯沖,實現180度快速轉向。飛機在他的操縱下,時而俯沖,時而急轉,精準地重現了那些拍攝瞬間。這一刻,他仿佛與飛機融為一體,成為了天空中自由翱翔的雄鷹,讓觀眾們驚嘆不已,深刻感受到了飛行攝影的魅力與震撼。</p> <p class="ql-block">座談研討環(huán)節(jié)更是精彩紛呈。各位專家和來賓們紛紛發(fā)言,高度評價諾敏·何熱愛祖國、熱愛家鄉(xiāng)的高尚情操,以及他對航空攝影事業(yè)的執(zhí)著精神和所做出的巨大貢獻。他們用真摯的話語表達著對諾敏·何的敬意與欽佩。諾敏·何則動情地說:“飛行是信念,攝影是使命。只要還能飛,我就會繼續(xù)拍下去?!边@簡單而堅定的話語,激勵著在場的每一個人,也讓我們看到了他對航空攝影事業(yè)的無限熱愛與執(zhí)著追求。</p> <p class="ql-block">諾敏·何從學生時代起就特立獨行,敢闖敢拼,敢于冒險,勇于探索,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人生軌跡。他在父親的影響下,自幼喜愛攝影,從小就萌生了飛翔藍天的夢想。2003年非典疫情讓諾敏·何下定決心毅然舍棄廣告公司的事業(yè),踏上了追求童年夢想之路。從此,攝影與飛行成為諾敏·何的心之所向,行之所往。2005 年,45 歲時學習飛行駕駛,同年開啟航拍征程。這一決定,讓他成為世界罕見的“左手駕機、右手持大畫幅相機”的飛行攝影師,被美聯社專家稱為“全球唯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以近乎偏執(zhí)的毅力,諾敏·何用 15 年時間飛遍內蒙古自治區(qū)的 12 個盟市、103 個旗縣區(qū),拍攝了20 余萬張照片。他的鏡頭記錄下黑城遺址的滄桑、莫日格勒河的蜿蜒、黃河太極灣的恢宏壯美,甚至冒著風雪清掃跑道只為捕捉雪中草原的瞬間。他堅持使用 8×10 大畫幅膠片,追求“航拍真實,發(fā)現美好”,拒絕后期修飾,讓每一幀都成為不可復制的歷史證據。</p> <p class="ql-block">他的作品屢獲國際認可:2024 年接連斬獲平遙國際攝影大展“評審委員會大獎”和中國攝影金像獎紀實類獎項;多幅作品被內蒙古檔案館收藏,成為生態(tài)變遷與文化保護的珍貴檔案。2008 年,他更以“駕機傳遞奧運火炬”創(chuàng)造世界紀錄,讓五星紅旗與蒙古族盛裝輝映長空。</p> <p class="ql-block">從物理教師到飛行攝影師,諾敏·何以勇氣和熱愛打破了職業(yè)與年齡的界限。他的航拍不僅是藝術創(chuàng)作,更是一部內蒙古生態(tài)與文化的空中史詩。正如中國攝影金像獎評委會所言,他“讓大畫幅相機插上翅膀”,將影像的文化書寫推至嶄新高度。展望未來,這位 66 歲的“草原雄鷹”仍將繼續(xù)翱翔藍天,用鏡頭為北疆大地留下更多永恒的光影,書寫屬于內蒙古的壯麗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