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半個月前筆者歐洲旅游一趟,在馬路上隨拍了一些有趣的現(xiàn)象和瞬間。</p> <p class="ql-block">原生態(tài)大石頭充當隔離墩</p> <p class="ql-block">這是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在一些馬路的中央、或是在停車場等有需要進行隔離的區(qū)域,不知道他們從哪里弄來一些大石頭,一字排開或者是三三兩兩地擺放,充當隔離墩。冷眼一看,這樣的場景與現(xiàn)代化的大都市極不協(xié)調(diào)。在我們國內(nèi),即使是在一個縣級市里,即使其經(jīng)濟上再不寬裕,也會將那些“原生態(tài)”大石頭加工打磨一番,或是做成球形或是做成方狀。他們?nèi)绱藢⑹^從山上開采出來就直接拉到了馬路上,是因為缺乏“加工”資金呢,還是特意追求“自然美”?抑或,是因為他們不愿意在門面與花架子方面多花一分錢?</p> <p class="ql-block">特制自行車馱帶嬰幼兒</p> <p class="ql-block">這個景象在幾個國家都有看到。此次歐洲之行,所到之處我覺得騎自行車的人大大增多了。騎車明顯的好處就是既能鍛煉身體還能代步并且環(huán)保。一些國家的市區(qū)馬路上都辟有自行車的專屬車道。</p><p class="ql-block">這種馱帶嬰幼兒的專用自行車引起了我的關(guān)注。過去在我們這里也曾經(jīng)熱行過“母子車”。如今,如果你沒有一把子年紀,還真不知道我說的這個母子車長什么樣,即使你自己就曾經(jīng)是那里面的小乘客。</p> <p class="ql-block">這張照片拍攝于1985年,騎車的是我夫人,挎斗車里躺著的是我們才五六個月的兒子。那個年代,此種母子車很盛行,休完產(chǎn)假的年青媽媽繼續(xù)去上班,哺乳期時孩子要隨身攜帶,怎么辦,大都是請人幫忙制作一個單輪挎斗,連到自己的自行車上。由于那種車都是自行設(shè)計、制作的,樣式不一,有很多安全隱患,加之騎行費勁又剎車不靈,經(jīng)常發(fā)生事故,據(jù)說有一粗心媽媽,在一陣子輕快的騎行之后突然發(fā)覺,那個裝著寶貝兒子的挎斗不知在什么時候脫落甩丟了。</p> <p class="ql-block">你再看人家如今這輛母子車(或稱父子車)多么規(guī)范和堅固,其設(shè)計一看就覺得非常合理,裝放孩子的小單元安排在自行車的前輪與后輪之間,既美觀還靈巧,坐在車內(nèi)的孩童還戴著安全頭盔呢。</p> <p class="ql-block">歐洲的狗都是“裸體”的</p> <p class="ql-block">盡管牽狗行走的場面比比皆是,但我還真不好意思舉著手機迎面拍攝人家,如果是那樣,我既冒犯了人又侵犯了狗(肖像權(quán)),所以我還是很猥瑣地在后面偷拍。</p><p class="ql-block">我承認,這張照片沒有一點新聞性。在那些西方國家,馬路上時不時就會出現(xiàn)人的裸體場面,狗的“裸體”算個啥?雖然,他們對脫光衣服在大街上行走早就不以為然,但如果誰要是給狗穿上衣服,一定會覺得十分怪誕。對比國內(nèi),那些自稱狗爸狗媽的們,他們非要給自家的狗如他們的孩子一樣穿上各式各樣的應季應時服裝,我真搞不清他們是怎么想的。那種放縱自家狗“裸體”的是否屬于洋人的不文明我不好斷言,但我能確定,那種給狗穿上服裝的絕對屬于沒正形。哦,我多說一句,據(jù)我有限的見識,比照人的標準給狗穿衣服的,除了我們中國,很少在哪里再見到。</p> <p class="ql-block">有盲人,無盲道</p> <p class="ql-block">在科隆,我竟然先后兩次在路上看到了盲人。例如上圖這位女士,手持盲杖,肩上還背著一個雙肩包,盲杖的端頭安有一個小滑輪,她一左一右地滑動盲杖,步履匆匆,如果是從她身后看,根本看不出她是一位盲人。我一時不好核實,她的行走自如是因為她手中的那根“魔杖”呢,還是僅僅是取決于她的個人能力與毅力。我很不禮貌地、也是不由自主地跟隨了她幾十米。</p><p class="ql-block">事后我的腦海里反復出現(xiàn)她的畫面。我又聯(lián)想到我們的“自家”。在我國,無論是大城市還是小縣城,盲道早已全面覆蓋。從這個“表面”現(xiàn)象上看,我國絕對是世界上最重視盲人的國家。然令人十分不解的是,多少年來,從南到北從東到西,我不曾目睹過一位盲人在那條盲道上行走。這不是很滑稽嗎?這算不算是睜眼人干了一件閉眼人的事?兩年前我在《盲道》一文中曾呼吁我們的有關(guān)部門,在為盲人做事時應該講求實效,注重科技投入,真正做到讓視障者能夠比較自如地走出家門。</p> <p class="ql-block">隨地小便</p> <p class="ql-block">以上兩張照片攝自盧森堡的鬧市區(qū)。第一幅是團友王老先生,正在歡快地釋放;第二幅是本人,僅僅是擺個樣子、留個影。</p><p class="ql-block">包括盧森堡,在歐洲市面的廁所中撒一泡尿是要付一歐元的,而在這里則是免費。這種在鬧市區(qū)專門為男性開設(shè)的“解決小問題”的設(shè)施,極大地方便了路人和游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