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葵是唯一以“蜀”命名的中國古老植物,在中國有至少2000年的栽培歷史。 蜀葵因在每年端午節(jié)前后開花,故被稱為“端午花”。植株高可達2米,莖枝密被星狀毛和剛毛;葉子近似乎圓心形,上疏被星狀柔毛,下被星狀長硬毛或絨毛;花序頂生單瓣或重瓣,有紫、粉、紅、白等顏色;因其可達丈許,花多為紅色,故而得名“一丈紅”。 蜀葵還曾出現(xiàn)在敦煌壁畫中,并通過北方、南方、海上三條絲綢之路被引種到南亞、中東、歐洲各國,是最早被引種到歐洲的中國花卉之一。如今,在世界各地的很多園林中,都可看到蜀葵的身影。 蜀葵如詩,端午花開似火,卻淡然自在,不爭不擾。它筆直向陽,紅艷如忠魂,淺白若初雪,雖尋常卻美得驚心。十首詩詞道盡花中君子魂:岑參嘆"人生不得長少年",陳標憐"得人嫌處只緣多",而它只管循著薰風開落,在時光里站成永恒的姿態(tài)。 昨日一花開,今日一花開。 今日花正好,昨日花已老。 始知人老不如花,可惜落花君莫掃。 人生不得長少年,莫惜床頭沽酒錢。 請君有錢向酒家,君不見,蜀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