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爸爸離開我已有十八年了,可他的音容笑貌卻從未在我記憶中淡去。明天農歷五月十五民間俗稱“大端陽”,也是我的爸爸誕辰一百周年,十八年了每天我都有無盡的思念,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深深的映入我的腦海,望著泛黃的老照片,那些關于他的故事,如潮水般在心底翻涌。 </p><p class="ql-block"> 爸爸生于崇州市普通農戶家里,生逢亂世,惡劣的生存條件沒有消磨他的意志,卻始終懷揣著對生活的熱忱,家里貧窮沒上過一天學,他卻深知“人勤一世千川綠”的道理,七歲到煤窯挑煤炭、十四歲開始學習烹飪,傳統(tǒng)川菜的烹飪伴隨了他的一生。在我的記憶里,爸爸的手總是粗糙卻很有力,工作時,他握著鍋鏟把美味佳肴烹制,翻動著面食蒸出花的世界,可口的飯菜讓人贊不絕口;閑暇時,康定城四周的山上成了他創(chuàng)收的戰(zhàn)場,他彎腰砍下的柴火,貼補著家中的希望,長此以往脊背彎成一道溫暖的弧。那些被汗水浸透的衣裳,那些在伙食團潮濕地上踩出的腳印,那些青山上的柴火樁都是他與摯愛的土地最深情的對話。</p><p class="ql-block"> 爸爸是個爽朗的人,我們住在康定北三巷,那年月鄰居家婚喪嫁娶都在我家廚房辦席,爸爸當然就是絕對的主角,從食材的采購到制作,他總愛說:“住街坊,喜鄰居”“山朝、水朝,不如人朝”言語里透露出他對鄰里互助,團結友愛;爸爸是個幽默的人,我讀書時成績不是很好,他看著我的試卷,總愛說:“你們老師應該到法院上班,就喜歡打××,打個鉤鉤也要得嘛”;爸爸又是一個沉默的人,卻把對我的愛藏在無數個細節(jié)里,老家有句俗語:一個人在世,如果不給后代留一個遮風擋雨的踏踏(崇州話)就算白來世上一趟。在哪個沒有商品房出售和沒有錢的年代,爸爸硬是靠肩背手挖平整出一塊27平方的房基建起了二層小樓,留給了我;我工作在縣上,條件很艱苦,他和媽媽總是托人在不同的季節(jié)給我?guī)砻朗?。一次爸爸搭熟車來看我,不巧我臨時出差回康定,在哪個通訊不暢的年代,我們父子倆在路上完美錯過,由于我工作的地方條件太艱苦,年少想家,為減輕的思鄉(xiāng)之苦,爸爸想舉家搬遷來我工作的地方,好在媽媽阻擋了;我有了女兒以后,爸爸對他孫女的愛超出了對我的愛,這也許就是人們常說的“隔輩親”,做菜時單獨給她做,女兒生病打針,爸爸心疼得悄悄抹淚;爸爸總是把最好的最正能量得方面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p><p class="ql-block"> 爸爸最讓我敬佩的,是他發(fā)自內心的堅韌與善良。文革中他被誣陷進了學習班,他堅信自己沒有錯,相信組織能給他正確的結果;那年,我回崇州老家,爸爸兒時的玩伴告訴我說,你爸爸年輕時候,我們都還是餓,他經常給我吃的,難怪爸爸經常給我說:“街坊鄰居,能幫就幫忙一下忙嘛”;晚年生病住院,我提出來給他單位說一下,能不能幫忙請一個護工,他一再告誡我:“不要給商業(yè)局(商務局)說,單位退休人員多,都去添麻煩不好,單位有單位的事情要做”,說實在的爸爸的寬容與豁達,早已在我的心里種下了善良的種子。</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退休在家常?;貞浧鸷桶职衷谝黄鸬娜兆樱貞浧鸢职值囊簧哌^的路。我明白,爸爸沒有萬貫家財留給我,他老人家留下的是一種刻進血脈里的力量,是面對生活磨難時的不低頭,是對家人毫無保留的付出,是對世間萬物的慈悲。他一生做好一項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到傳統(tǒng)川菜的烹飪中,無論是在家鄉(xiāng),在行軍打仗的隊伍,在和平時期建設中,他用一生詮釋了“平凡”二字的重量,卻在我們心里豎起了一座永不崩塌的高山。</p><p class="ql-block"> 百年光陰,不過是歷史長河中的一瞬,可爸爸的故事,卻在我的腦海里愈發(fā)清晰,我將傳承好。此刻,我多希望能再為他泡上杯茉莉花茶,遞上煙桿為他點燃葉子煙,看他坐在老藤椅上,吧嗒吧嗒抽著煙,再聽他絮絮說著那些過去的時光,家鄉(xiāng)的風土人情。可惜歲月無聲,唯有這一紙文字,承載著跨越時空的思念。</p><p class="ql-block"> 謹以此文紀念我的爸爸百年壽辰,愿清風帶去我的牽掛,愿歲月溫柔以待那個在記憶里永遠溫暖的身影,如果有來生,爸爸我愿意還做您的兒子,我們在續(xù)父子情緣,爸爸,您誕辰百年了,我很想您。</p><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9日于柳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