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地壇,又名方澤壇,是古都北京五壇中規(guī)模僅次于天壇的第二大壇。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它靜臥于安定門外東側(cè),與天壇遙相呼應(yīng),與雍和宮、孔廟、國子監(jiān)隔河相望,共同構(gòu)成了古都的文化地標(biāo)。</p> <p class="ql-block">方澤壇簡介。</p> <p class="ql-block">地壇,這座莊嚴(yán)肅穆、古樸幽雅的皇家壇廟,是明清兩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圣地,也是我國現(xiàn)存最大的祭地之壇。壇內(nèi)總面積達37.4公頃,整體呈方型,建筑樸實端莊,別具一格。從整體到局部,無一不遵循我國古代“天圓地方”、“天青地黃”、“天南地北”、“龍鳳”、“乾坤”等傳統(tǒng)理念和象征傳說進行構(gòu)思設(shè)計。</p> <p class="ql-block">如今,地壇留存有方澤壇、皇祇室、宰牲亭、齋宮、神庫等一系列古建筑,它們見證了歷史的滄桑,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p> <p class="ql-block">地壇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作為明清兩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場所,它是中國現(xiàn)存最大的祭地之壇。自1531年至1911年,先后有十五位皇帝在此連續(xù)祭地長達381年,留下了無數(shù)歷史的印記。</p> <p class="ql-block">1912年,地壇被中華民國政府征為養(yǎng)濟院。1923年8月,被黜清帝溥儀首次開放地壇,1925年更名為“京兆公園”,1928年又改稱“市民公園”后逐漸荒廢。直到1957年,地壇恢復(fù)公園身份,更名為“地壇公園”。自1981年起,國家投入資金對公園古建進行修復(fù),至1984年5月,地壇公園正式售票開放。如今的地壇公園分為內(nèi)壇和外壇,由兩重壇墻環(huán)繞,主要建筑集中于內(nèi)壇,現(xiàn)有方澤壇、皇祇室、牌樓、齋宮等旅游景點,其布局與營建體現(xiàn)了對傳統(tǒng)文化的深刻詮釋。</p> <p class="ql-block">作為中國歷史名園,地壇公園于1984年被評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晉升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12月,地壇公園被授予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稱號,又于2015年3月入選北京歷史名園首批名錄。</p> <p class="ql-block">地壇公園,承載著我兒時的記憶。59年上小學(xué)時,我就在地壇公園西門附近的蔣宅口小學(xué)就讀。那時,地壇沒有門票,可以隨意進出。</p> <p class="ql-block">當(dāng)年,安定門城樓還在,我們放學(xué)后常常去城墻根玩耍。地壇是我們常去的地方,那里留下了我們無數(shù)的歡聲笑語。</p> <p class="ql-block">好多年沒有再來地壇了,最后一次來這里還是因為地壇書市。</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地壇已成為旅游景點,同時也是市民早晨休閑鍛煉的好去處。</p> <p class="ql-block">今天上午10點,老伴要去這附近的一家招標(biāo)公司評標(biāo)。我們早飯后早早出發(fā),路上不堵車,停好車后便來這里游覽。</p> <p class="ql-block">公園里彌漫著一片祥和的氣氛,市民們在這里享受著幸福快樂的生活時光。</p> <p class="ql-block">古樹參天,紅墻綠瓦,綠草如茵,這一切都彰顯著地壇厚重的歷史底蘊。</p> <p class="ql-block">地壇與天壇作為明清兩代皇家祭祀的場所,其核心區(qū)別體現(xiàn)在祭祀對象、建筑形制、地理位置與文化象征上:天壇以圓形建筑為主,用于祭天祈谷;地壇則以方形建筑為核心,專司祭地。二者共同構(gòu)成了中國古代“天圓地方”宇宙觀的具體表達。</p> <p class="ql-block">天壇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稱“天地壇”,1530年嘉靖帝推行分祀制度后專用于祭天。其主要功能是在冬至祭天、孟春祈谷,祈求風(fēng)調(diào)雨順與五谷豐登。</p> <p class="ql-block">地壇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與天壇分祀制度同步形成,原名“方澤壇”。其主要功能是在夏至祭地,表達對大地滋養(yǎng)萬物的感恩。</p> <p class="ql-block">天壇位于北京南郊(屬陽),地壇位于北郊(屬陰),形成“天南地北”的方位對應(yīng)。</p> <p class="ql-block">面積上,天壇占地約273萬平方米,規(guī)模為地壇的6倍以上(地壇42.7萬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地壇方澤壇作為明清皇家祭祀地祇的核心場所,其建筑形制與細節(jié)設(shè)計集中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天圓地方"的宇宙觀與"以皇權(quán)為中心的大一統(tǒng)"的政治理念。通過雙重方形結(jié)構(gòu)、陰數(shù)排列的石塊、黃色主調(diào)等元素,既象征大地承載萬物的陰柔之德,又彰顯帝王對疆域統(tǒng)治的合法性。</p> <p class="ql-block">方澤壇建筑群通過多重設(shè)計強化皇權(quán)統(tǒng)治合法性:四正四隅格局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疆域觀念;祭祀配位設(shè)置構(gòu)建以皇權(quán)為中心的天下秩序;黃色主調(diào)凸顯"地謂之黃"的文化關(guān)聯(lián)。</p> <p class="ql-block">如今,地壇文創(chuàng)園成為一處新的文化地標(biāo)。</p> <p class="ql-block">中醫(yī)藥文化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現(xiàn)。</p> <p class="ql-block">八段錦圖解為游客提供了養(yǎng)生的指導(dǎo)。</p> <p class="ql-block">長廊里,拉胡琴的市民為公園增添了藝術(shù)的氣息。</p> <p class="ql-block">打牌的市民展現(xiàn)了生活的閑適。</p> <p class="ql-block">練竹板的愛好者在這里找到了自己的舞臺。</p> <p class="ql-block">地壇中醫(yī)藥養(yǎng)生文化園成為一處傳播健康理念的場所。</p> <p class="ql-block">紅墻下的兒童,他們的歡笑為古老的地壇注入了新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古柏蒼蒼,它們見證了幾百年的風(fēng)霜。</p> <p class="ql-block">如今,古樹都有人認養(yǎng),得到了更好的保護。</p> <p class="ql-block">地壇到處都是一級以上的古樹,它們是歷史的見證者。</p> <p class="ql-block">油麻藤纏繞在古樹上,為公園增添了一抹綠意。</p> <p class="ql-block">地壇文物陳列室,讓游客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地壇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推開厚重的大門,仿佛推開了一扇通往歷史的大門。</p> <p class="ql-block">參天大樹下,即使在盛夏,也涼爽宜人。</p> <p class="ql-block">地壇公園導(dǎo)游圖,為游客提供了便利的指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