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青龍寺,又名石佛寺, 位于陜西省西安市南郊大雁塔東北、曲江池遺址北面的樂游原上,即唐長安城的新昌坊南隅,占地120畝。</p><p class="ql-block"> 青龍寺創(chuàng)建于隋代,是由官府所建的皇家寺院。 前身是靈感寺,建于隋開皇二年(582年)。 唐武德四年(621年),靈感寺廢;景云二年(711年),改為青龍寺。明代時,青龍寺寺院廢毀,地面建筑無存,殿宇遺址被埋沒地下。</p> <p class="ql-block">筆者跟隨寇丹老師學習茶文化的過程中,寇丹老師曾提到:“長安(西安)青龍寺聲名遠揚,主要歸功于唐代的惠果大師與日本的空海大師?;莨髱熢谥腥諆蓢嗣裼押猛鶃硪约胺鸾涛幕涣鞯臍v史長河中,書寫了濃墨重彩的光輝篇章。而空海大師不僅在日本影響力巨大,密宗文化與漢學、書法、茶文化等,其事跡在中國同樣廣為人知?!?lt;/p> <p class="ql-block">筆者跟隨寇丹老師學習茶文化?一盞香茶?談古論今</p><p class="ql-block">惠果大師(746年 - 806年),俗家姓馬,世人尊稱其為青龍寺和尚,籍貫為京兆府萬年縣(今陜西西安),是唐代密宗的杰出僧人。他9歲便跟隨曇貞研習佛經(jīng),17歲時向不空大師求授密教真言,22歲又在善無畏弟子玄超阿阇黎處學習胎藏、蘇悉地等法門。此后20余年,惠果一直師從不空,盡得其所傳瑜伽法門,將“三密四曼”之理鉆研至深?;莨跁茻o畏、不空兩家之長,創(chuàng)新性地將胎藏界密法與金剛界密法合二為一,創(chuàng)立了“金、胎不二”的學說。因其學識淵博、佛法高深,常應皇帝詔令進入內(nèi)殿,舉行修法祈禱儀式,深受代宗、德宗、順宗三位帝王的優(yōu)厚禮遇,被尊稱為“三朝國師”。同時,他在長安青龍寺東塔院設立灌頂?shù)缊?,世人敬稱他為“秘密瑜伽大師”。由于惠果長期駐錫青龍寺,而青龍寺又坐落于地勢高峻、風景清幽的樂游原上,在唐代中期達到極盛,成為唐代密宗的重要道場。</p> <p class="ql-block">9世紀初至中葉,眾多日本“學問僧”“請益僧”紛紛前來長安求法。唐建中元年(780年),耶婆提國(今印度尼西亞爪哇)的沙門辯弘來到中國,向惠果大師求傳密法。次年(781年),新羅僧人惠日也慕名而來,跟隨惠果學習密法,回國后依然虔誠修行。在眾多入唐求法的日本留學僧人中,有空海、圓行、惠遠、圓真、宗睿等人都曾在青龍寺求法,其中最負盛名的當屬空海,青龍寺因此成為對外傳播佛教密宗的重要寺院之一。</p> <p class="ql-block">貞元二十年(804年),日本僧人空海抵達青龍寺求學,他拜中國密宗大德惠果大師為師,潛心鉆研密宗文化與中國漢學,憑借其勤奮好學,終成學識淵博、造詣深厚之人?;莨谟杩蘸0㈥^黎位灌頂,并毫無保留地將不空所傳密藏傾囊相授。同時,惠果安排二十余位經(jīng)生抄寫經(jīng)卷,邀請供奉丹青李真等十余人繪制胎藏界、金剛界等大曼荼羅10幅,還讓供奉鑄博士楊忠信等人制造道具15件,一并交付空海。</p><p class="ql-block">次年6月,空海再次拜謁青龍寺密宗第七祖惠果法師,懇請傳法?;莨麨樗e行了胎藏界、金剛界的灌頂以及傳法灌頂儀式,將密宗師徒傳承的重要信物——佛像、衣缽和舍利等,鄭重地傳給空海,授予他“普照金剛”法號,并讓他接受傳法大阿阇梨位,使空海成為密宗第八祖。</p> <p class="ql-block">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惠果大師在青龍寺圓寂,空海為其撰寫碑文以表敬意。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空海謹遵惠果大師“早歸本朝,流布密教,普利眾生”的遺訓,隨遣唐使船隊返回日本?;貒?,空海全身心投入到密宗教義的傳播之中,成為日本東密的開山祖師。正因如此,青龍寺在日本人心目中具有崇高地位,被視為圣寺,更是日本佛教真言宗的祖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空海從中國攜回的經(jīng)典中,包含《大日如來劍印》《十八契印》《阿阇黎大曼荼羅灌頂儀軌》《金剛界金剛名號》等,相傳這些皆為惠果所著。在日本真言宗的承傳系統(tǒng)中,八祖里惠果被列為七祖,因此,惠果在當今日本真言宗信眾心中聲望極高,依舊備受尊崇。</p> <p class="ql-block">空海(公元774 - 835年),作為一位日本僧人,在唐代時踏上大唐國土求法。他拜于青龍寺東塔院惠果大師門下,一年后返回日本??蘸2┎杀婇L,精通多種技藝,對日本文化教育事業(yè)貢獻巨大,作為日本真言宗的開山鼻祖,民間尊他為日本的“孔子”。</p> <p class="ql-block">公元804年,空海抵達中國后,四處游歷,遍訪名寺。他曾前往洛陽白馬寺參訪學習,后又在長安青龍寺師從中國密宗大德惠果大師,盡得漢傳佛教密宗的真?zhèn)鳌?06年回國后,空海創(chuàng)立了佛教真言宗(又稱“東密”)。他著有《文鏡秘府論》《篆隸萬象名義》等書籍,這些著作保存了大量中國文學和語言學資料。由空海編纂的《篆隸萬象名義》,是日本第一部漢文辭典,對唐朝文化在日本的傳播起到了關鍵作用。其另一部重要著作《文鏡秘府論》,不僅推動了日本對唐朝文化的理解與吸收,更是研究漢唐中國文學史的重要資料。</p> <p class="ql-block">1997年,日本佛教界友好人士向中國洛陽捐贈了一尊空海大師塑像,安放在白馬寺清涼臺西側,以此紀念空海大師。傳說空海法師受到梵文字母拼寫原理的啟發(fā),發(fā)明了日本字母假名(平假名),隨著時間推移,片假名在平假名的基礎上逐漸發(fā)展形成??蘸7◣煘槿毡疚幕l(fā)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此外,他還是一位著名的書法家,與嵯峨天皇、橘逸勢并稱為“三筆”,無論是漢字書法還是梵文書法,都造詣極高。這位偉大的法師在日本歷史上被贊譽為“最多才多藝的人物”。194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湯川秀樹評價他“從世界范圍來看也不遜于亞里士多德、達?芬奇”。文學家幸田露伴(1867 - 1947)也曾說:“大師是我們思想上不可忘卻的恩人。”</p> <p class="ql-block">空海大師塑像</p><p class="ql-block">寇丹老師又如同數(shù)家珍一般,詳細介紹起日本空海法師在茶文化領域所發(fā)揮的獨特作用。</p> <p class="ql-block">筆者跟隨寇丹老師學習茶文化?一盞香茶?談古論今</p><p class="ql-block">唐貞元二十年(804 年),日本學問僧空海隨遣唐使一同來華求法。他們所乘的船隊遭遇颶風,在海上漂流了 34 天,于八月十日在福建長溪縣赤岸(今霞浦縣)登陸,幸得當?shù)匕傩站戎?。停?41 天后,由福建觀察使閻濟美迎入福州,安置在開元寺住宿。</p> <p class="ql-block">在空海入唐登入點——霞浦赤岸的空海佛像。王東明 攝</p><p class="ql-block">空海精通漢文,他以大使的名義撰寫了《為大使與福州觀察使書》,幫助使團順利消除了與當?shù)氐臏贤ㄕ系K。在福州期間,他前往開元寺參拜,見到寺額乃是歐陽詢的手筆,后來還將歐陽詢的真跡帶回了日本。同時,空海創(chuàng)作了《靈源深處離合詩》等三篇詩文,其中《與福建觀察使入京啟》情真意切,深深打動了閻濟美,閻濟美因此破格批準他前往長安,就此開啟了空海為中日文化交流貢獻力量的歷程。直至今日,開元寺仍立有“空海入唐之地”的石碑,默默見證著這段充滿佛緣與文化交流的佳話。</p> <p class="ql-block">在福州的這段日子里,空海法師對唐朝的茶藝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他頻繁出入茶館,悉心研習茶藝,深入探究種茶與制茶技術,還購置了唐瓷茶具,對中國茶文化推崇至極。在此期間,空海不僅參與當?shù)毓倜窕顒?,還涉足建善寺,全方位接觸到了豐富的茶文化。初次品味茶湯時,他便被茶的獨特魅力深深吸引,不僅著迷于其祛火解毒、消食化積的功效,更感悟到茶與禪修之間相輔相成的關系。在赤岸的這段經(jīng)歷,讓空海首次接觸并深入理解了茶的種植與制作技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空海不僅為日本引進了中國佛教,還引入了中國茶葉與茶文化,為日本茶業(yè)發(fā)展和茶道建設做出了具有歷史性意義的貢獻。他既是中日佛教交流的使者,也是中日茶文化交流的使者,更是中日友好情誼的使者。</p> <p class="ql-block">抵達長安后,空海全身心地苦心研習藏傳佛教的密宗教義。當時的唐都長安,街景繁華熱鬧,建筑雄偉壯麗,氣勢恢宏??蘸5淖阚E遍布長安城內(nèi)的各大寺院。他四處拜訪高僧,廣泛結交文士,還潛心修習梵語,佛法造詣日益精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空海在長安完成學法后,于 806 年 8 月回國。歸國途中,他特意從長安經(jīng)寧波港,攜帶中國茶苗帶回日本種植。茶籽被播種在京都高山寺和宇陀郡內(nèi)牧村赤埴,其所帶去的茶臼則保存在赤埴隆寺。空海的這一舉動,引導日本人逐漸養(yǎng)成了飲茶的愛好。后來,日本人以中國茶道為藍本,不斷演進發(fā)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日本茶道。直至 835 年 4 月 22 日,61 歲的空海在高野山金剛寺圓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空海在大唐學習生活兩年后,于公元 806 年,將大唐的飲茶文化帶回日本。在空海與嵯峨天皇的大力推動下,日本上流社會掀起了以飲茶為時尚的風潮,史稱“弘仁茶風”。</p> <p class="ql-block">美國威廉?烏克斯所著的《茶葉全書》記載:“大同元年(806 年),僧侶弘法大師(即空海)從中國研習佛法歸來,他對茶極為喜愛,……亦攜帶大量茶籽,分植于各地,并將制茶常識在國內(nèi)廣泛傳播?!?lt;/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隨著佛教的廣泛傳播,中國的茶葉在唐朝時期傳入日本。空海法師帶著滿載的佛經(jīng)、佛像以及精美的曼陀羅彩繪回到日本??蘸T诨貞涀约旱膶W佛經(jīng)歷時曾寫道:“佛事之余,每得閑暇,便刻苦學習梵語,手邊常有香茗相伴?!?lt;/p><p class="ql-block">正是空海、最澄、都永忠等一眾日本訪唐僧人,最早將中國的飲茶之風引入日本,使得中國茶道成為日本茶道的源頭,最終促使日本茶道發(fā)展成為日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日本茶道</p><p class="ql-block">據(jù)文獻記載,中國茶對日本茶文化影響深遠,鑒真太師是最早向日本傳播中國茶文化的先驅(qū)。后來,日本高僧最澄、空海法師前往中國浙江天臺山國清寺學佛時,也將中國茶籽帶回日本,把中國茶籽種植在日本近江臺麓山地區(qū),并在本國積極傳播中國飲茶習俗,最終建立了日本最古老的茶園——日吉茶園。</p><p class="ql-block">空海和最澄和被公認為是日本平安時代(794 - 1185)的佛門宗師。如今,每當人們談及茶道與茶文化,往往會自然而然地聯(lián)想到日本,日本茶道似乎已然成為日本文化的標志性符號之一。</p> <p class="ql-block">1981年,日本真言宗代表團來到西安,主動提出捐資重建青龍寺以及空海紀念碑,隨后又捐資興建了“惠果、空海紀念堂”。惠果大師為中日兩國人民友好及佛教文化交流所作出的貢獻,永載史冊。</p><p class="ql-block">1982年,西安與日本在青龍寺共同修建了空海紀念碑。1984年,由日本真言宗本部六本山會與西安市政府再共同在青龍寺建立“惠果空海紀念堂”。 “惠果、空海紀念堂”也在青龍寺落成。</p><p class="ql-block">惠果空海紀念堂選址在考古發(fā)掘的四號殿堂遺址以北六米的地段。平面布局采用早期舊殿遺存,為面寬五間,進深五間的大方殿。復原后的方殿體積高大,具有唐代建筑風格,是西安第一座復原建筑。</p> <p class="ql-block">“惠果空海紀念堂”</p><p class="ql-block">空海紀念碑,紀念碑由碑座、碑身、碑頂、欄板及周圍四個圓形石燈組成。碑高10米,通體采用漢白玉而制。碑身以大雁塔為楷模,以空海坐像的形態(tài)為基礎,青磚出檐,分為三層。碑頂是密宗所特有的法器造型“五輪塔”,自下而上依次代表地、水、火、風、空。外圍欄板上刻有的波浪紋圖案。四周的四個圓球。</p> <p class="ql-block">空海紀念碑</p><p class="ql-block">1986年,在青龍寺的重建過程中,日本慷慨地向其捐贈了11種不同品種、總數(shù)近千株的珍稀櫻花。青龍寺有最齊全的櫻花品種,最悠久的櫻花種植歷史,最珍貴的櫻花文化。 在一個月的櫻花季里,早期的彼岸櫻、八枝垂櫻、野生櫻、染井吉野,中期的一葉、楊貴妃、郁金、松月,晚期的普賢像等十幾個品種的櫻花將依次開放。</p><p class="ql-block">2012年5月,青龍寺遺址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 2019年,青龍寺“空海紀念碑院”被評為第四批“二十世紀建筑遺產(chǎn)”。</p> <p class="ql-block">2022年,青龍寺入選全國十大櫻花地青龍寺遺址院內(nèi)的櫻花,共有11個品種,近千株,其中包括“一葉”、“關山”、“御衣黃”等名貴品種。這些櫻花都是日本人民作為珍貴禮物贈送給西安人民的?!盁o論是從品種還是從范圍上,這都是整個西北地區(qū)最全最多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每年3、4月時,櫻花爛漫的季節(jié),滿院都是花香。櫻花如海映唐風,青龍寺千年禪意靜候有緣人。這些規(guī)模宏大、品種繁多的櫻花便競相綻放,構成了一道無與倫比的春日勝景,令人陶醉。游客們紛紛踏青賞花,他們將內(nèi)心的祈愿寫在紅色的許愿帶上,然后鄭重地系在樹梢。這些許愿帶匯聚成一片紅色的海洋,裝點著春意盎然的青龍寺,使得古典的建筑與花海相互映襯,更顯出一番獨特的古典之美。</p> <p class="ql-block">惠果是在青龍寺修行的密宗大師,他的教誨對日本文化影響深遠,這座密宗祖庭不僅承載著空海大師東渡的傳奇。如今,每逢日本游客踏足西安,他們都會虔誠地前往青龍寺,以表達他們的敬意與緬懷。</p> <p class="ql-block">寺內(nèi)建筑均仿照唐代風格建造,其中復原的方殿巍峨聳立,氣勢磅礴,展現(xiàn)了唐代建筑的精湛工藝。值得一提的是,這不僅是西安地區(qū)第一座成功復原的唐代建筑,更值得一提的是,它竟然未設大雄寶殿,這一獨特設計更是為游客們帶來了別樣的體驗。</p> <p class="ql-block">青龍寺遺址保護所的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為了探尋自身的文化根源,從日本前來西安的游客,百分之九十八都會到訪青龍寺。這部分游客幾乎占了我們每年游客總數(shù)的三分之一。其中大約一半的游客都集中在3月底4月初櫻花盛開的時候前來?!?lt;/p> <p class="ql-block">其他游客跟著孫導的聲音往寺里走,腳步聲混著風吹鈴響漸漸遠了。我和王總在青龍寺大門的廊下歇腳,陽光透過雕花窗格,在青磚地織出銅錢似的光斑。指尖蹭過廊柱上剝落的朱漆,我望著檐角垂落的風幡說:"當年寇丹老師握著我的手篩茶,茶在水里輕顫,他說'注水要穩(wěn),做人別慌'——如今那些教過的茶理,倒像這檐角的銅鈴,風一吹就在記憶里晃出聲來。"王總與寇丹老師也有亦師亦友的過往,不禁感嘆歲月如梭!</p><p class="ql-block">圖片來自網(wǎng)絡</p><p class="ql-block">2 0 2 5年5月 2 1日?上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