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每年的高考萬眾矚目,尤其語文題目。</p> <p class="ql-block"> 2025年的高考即將落下帷幕,昨天的語文題目已引起大家的關(guān)注。</p> <p class="ql-block"> 高考于我已是幾十年前的事了。</p> <p class="ql-block"> 可今年全國一卷的一道語文題引起了無限的沉思。</p> <p class="ql-block"> 本當(dāng)?shù)唬瑓s不能平靜。</p> <p class="ql-block"> 作文題目選自1941年12月,穆旦詩集《贊美》詩中的一句:</p><p class="ql-block"> 我要以帶血的手和你們一一擁抱。</p><p class="ql-block"> 因?yàn)橐粋€(gè)民族已經(jīng)起來。</p> <p class="ql-block"> 看著題目,不覺對(duì)這雙帶血的手充滿崇敬。</p> <p class="ql-block"> 這一定是一雙為捍衛(wèi)民族尊嚴(yán)而染血的手。</p> <p class="ql-block"> 這時(shí)作者已然決心,為了國家的存亡而染血了。</p> <p class="ql-block"> 因?yàn)橐乐腥A民族的傳統(tǒng),沾著非正義之血的手是沒有再伸出的機(jī)會(huì)。</p> <p class="ql-block"> 1903年,魯迅先生在《自題小像》中寫道:我以我血薦軒轅。</p> <p class="ql-block"> 以筆為戟,示拳拳報(bào)國之誓言。</p> <p class="ql-block"> 說來汗顏,此前對(duì)穆旦并不熟悉,似曾相識(shí),若以音譯名字識(shí)人,會(huì)誤為某位中東詩人。</p> <p class="ql-block"> 1918年4月5日,穆旦出生于天津市,祖籍浙江海寧市袁花鎮(zhèn),原名查良錚,是金庸堂兄。</p> <p class="ql-block"> 1935年,穆旦考入清華大學(xué)地質(zhì)系,后改讀外文系。</p> <p class="ql-block"> 1940年畢業(yè)于西南聯(lián)大,留校任教。</p> <p class="ql-block"> 1941年的中國,正處在山河被踐踏、民族被蹂躪、國之已破、家將滅亡的重要時(shí)刻。</p> <p class="ql-block"> 中國抗日戰(zhàn)爭(zhēng)進(jìn)行到中期,世界上德國、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肆虐。</p> <p class="ql-block"> 1941年3月1日,豫南會(huì)戰(zhàn)中國軍隊(duì)取得勝利。</p> <p class="ql-block"> 1941年夏秋,八路軍與日本侵略軍展開了殊死的反掃蕩斗爭(zhēng)。</p> <p class="ql-block"> 1941年12月5日,德軍進(jìn)攻莫斯科失敗。</p> <p class="ql-block">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成功,美國等20多個(gè)國家對(duì)日宣戰(zhàn)。</p> <p class="ql-block"> 1941年12月9日,中華民國政府正式對(duì)日宣戰(zhàn)。</p> <p class="ql-block"> 值此時(shí)刻,詩人穆旦寫下了《贊美》:</p><p class="ql-block"> 走不盡的山巒的起伏,河流和草原,</p><p class="ql-block"> 數(shù)不盡的密密的村莊,雞鳴和狗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恥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僂的人民,</p><p class="ql-block"> 我要以帶血的手和你們一一擁抱。</p><p class="ql-block"> 因?yàn)橐粋€(gè)民族已經(jīng)起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等待著,我們無言的痛苦是太多了,</p><p class="ql-block"> 然而一個(gè)民族已經(jīng)起來,</p><p class="ql-block"> 然而一個(gè)民族已經(jīng)起來。</p> <p class="ql-block"> 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必須要用鮮血來捍衛(wèi)尊嚴(yán)的。</p> <p class="ql-block"> 詩人穆旦用行動(dòng),踐行了自己的誓言。</p> <p class="ql-block"> 1942年2月,穆旦投筆從戎,加入中國入緬遠(yuǎn)征軍,進(jìn)入緬甸抗日,后隨軍翻越吃人的野人山回國。</p> <p class="ql-block"> 迄今,世界四大文明僅余中華文明仍在延續(xù),那是灑出一腔腔愛國熱血、一個(gè)個(gè)染血的雙手奮斗的結(jié)果。</p> <p class="ql-block"> 回首中華民族近代文明進(jìn)程,鴉片戰(zhàn)爭(zhēng)、甲午海戰(zhàn)、八國聯(lián)軍、抗日戰(zhàn)爭(zhēng)、抗美援朝、中印邊境反擊戰(zhàn)、對(duì)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哪一幕沒有這一雙帶血的手。</p> <p class="ql-block"> 如今重溫穆旦的這篇《贊美》詩篇,意義非凡。</p> <p class="ql-block"> 我愿與這雙染血的手相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