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7日,打擾第兩千三百六十一天。高考卷作文題中的家國意項,有人說,歲月已矣,于尋常日子中的我們似乎些許模糊,可在歷史文學(xué)、家教閱歷的累積之下,論起來,難道何曾亦不是清晰可辨?甚至,如若一時辨認不清,我們心內(nèi)是否有一份責(zé)任去尋出那一片片歷史的鏡片。熊熊燃燒虎門銷煙的場景中,那鏡片照見的是林則徐帶著腐朽晚清的靈魂掙扎求生的剛毅;五四運動浩瀚如潮的抗議聲中,那鏡片鑒別著國賊的荒唐與熱血錚錚的青年的脊梁;書信散亂的書房里,奮筆為國為家的狂人魯迅,那鏡片亦反照見人性的蒙昧與麻木;夏夜如鏡的嘉興南湖水面中,那鏡片映照的是思想主義境界之下,希望的朝霞與燎原火花的綻放。以此,歲月拼湊的一片片歷史鏡面,我們該當(dāng)拾起、回憶、反將之為動力。當(dāng)日寇鐵蹄踏破山河故里,偌大的華北容不下一張書桌的彼時;當(dāng)趙忠堯教授捧起菜罐,一路忍受灼心之痛輾轉(zhuǎn)千里護送著鐳輻射材料抵達昆明的那刻;當(dāng)你至今詫異于從那炮火連天、艱困非常的西南聯(lián)大走出一個個偉大的科學(xué)家、軍事家、文學(xué)家、革命家、藝術(shù)家的奇跡故事,你方才覺知,無論是老舍在《鼓書藝人》中開不了口的說書人,還是艾青詩歌中嘶啞的喉嚨,抑或穆旦在他的文學(xué)里以帶血的手相擁的段落,都不曾中斷過的我們家國的底色,這,才是我們,永遠青春,不懼不褪的底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