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昵 稱:司建學(xu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美 篇 號:58003618</span></p> <p class="ql-block"> “岜沙”系苗語地名?!搬薄钡拿缯Z發(fā)音為“bi a”意思是“巴茅草多”。岜沙村位于黔東南從江縣丙妹鎮(zhèn),被譽(yù)為“<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國最后一個槍手部落</b>” 和苗族傳統(tǒng)文化“活化石”、“博物館”。 3月11日下午,帶著對堂安侗寨的一絲留念,急急匆匆趕到從江縣,晚宿從江,第二天上午,直奔岜沙,欣賞“剃發(fā)鐮刀、 木槍緊握,愿陪合影無溝壑。廣場表演、奏響蘆笙,扛槍挺背跟他學(xué)?!钡拿褡屣L(fēng)情。</p> <p class="ql-block"> 進(jìn)入岜沙村的山門時,看到山門口有兩個村民,懷抱火藥槍,悠閑自得的立于山門旁,這就是所謂的“持槍”,由于好奇,上前聊了幾句,無奈方言難懂,只能了解大概意思,他們是正?!吧习唷保刈o(hù)山門,手里的槍是真的,但是沒有裝填火藥。</p> <p class="ql-block"> 進(jìn)入山門后,沿途有許多“生命樹”,岜沙人剛剛出生時,父母便會為其種下一棵杉樹,這棵樹就是生命樹。之所以選擇杉樹,是因為它易成材、木質(zhì)好、耐腐蝕。岜沙的“沙”,就是指杉樹多的意思。樹會以孩子的名字命名,樹和人是融為一體的兩種形態(tài),一起沐浴暖陽和風(fēng),一起經(jīng)受風(fēng)霜雪雨,從小到大、由弱變強(qiáng),茁壯成長。</p> <p class="ql-block"> 岜沙苗寨還有一個樹種就是香樟樹,四季長青,香味持久。在村口處,有一個亭子,叫《香樟紀(jì)念亭》,亭子里展示一個香樟樹根,看了介紹才知道,建毛主席紀(jì)念堂時,村里把一棵最大的香樟樹敬獻(xiàn)給紀(jì)念堂,剩下的樹根被留在村里,供村民及游客參觀紀(jì)念。</p> <p class="ql-block"> 過了樟樹紀(jì)念亭,遠(yuǎn)眺可見被群山包圍著的岜沙苗寨,清一色的吊腳樓一個挨著一個,岜沙人祖祖輩輩在這里耕耘,創(chuàng)造了具有濃厚底蘊(yùn)的岜沙文化,這一點(diǎn)可以從村口的“<b>岜沙苗族文化陳列館</b>”和“<b>岜沙村村史館</b>”可以得到準(zhǔn)確的答案:這里是一個純苗族聚居村寨,被評為中國傳統(tǒng)村落、國家4A級景區(qū)、全國歷史文化名村、全國農(nóng)業(yè)旅游示范點(diǎn)、中國鄉(xiāng)村旅游模范村、全國特色旅游景觀名村、貴州甲級旅游村寨、中國森林鄉(xiāng)村。</p> <p class="ql-block"> 村口有一個不大的廣場,純木結(jié)構(gòu)的構(gòu)筑物上,“<b style="color:rgb(237, 35, 8);">岜沙-中國最后一個槍手部落</b>”非常醒目,這是告訴人們,岜沙人是可以持槍的,不過,現(xiàn)在也只是在表演的時候放幾槍,平時大概只是作為道具使用。村口廣場的對面,是村部,仔細(xì)看了下四塊牌子,其中一塊在其他村很少見,是“<b>貴州省從江縣丙妹鎮(zhèn)岜沙村股份經(jīng)濟(jì)合作社</b>”,看來,這個村的經(jīng)濟(jì)收入應(yīng)該是可以的。</p> <p class="ql-block"> 路過一戶人家的門前,門檻上趴著一個天真無邪的孩子,眼神始終盯著過往的游人,我停下腳步,“嗨,小朋友好!”他只是略微咧了咧嘴,立馬恢復(fù)警惕狀態(tài),盯著我看,似乎把我當(dāng)成“入侵者”,讓我心生“敬畏”,小家伙長大一定是一位了不起的“槍手”!孩子,岜沙苗寨,以你為榮。</p> <p class="ql-block"> 上午十點(diǎn)過左右,村里的女孩,穿上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裝,走出各自的家,朝著表演場地匯集。原來,在岜沙苗寨,每天上午十點(diǎn)半左右都有一場特色的表演,走,趕緊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 這里就是表演廣場,岜沙人民蘆笙簫默、載歌載舞,向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講述岜沙苗寨的過往云煙,富有特色民族文化底蘊(yùn)的岜沙漢子,吹奏的蘆笙都非常有特色,那蘆笙的高度超越了每個人,聲音特別的宏亮。槍手們登場了,他們緊握岜沙苗寨特制的土槍,目光如炬,掃向四方,一旦有來犯之?dāng)常麄儠敛华q豫的開槍還擊,原來,他們持槍是為了自衛(wèi)。</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一刃寒光代剪刀,祖?zhèn)骷妓囎藻羞b。頭顱敢向鋒前試,留得苗疆氣節(jié)驕?!?lt;/b>驚心動魄的場景上演了,咋看讓人膽顫心驚,就像第一次走玻璃棧道的感覺,其實都是多余的,在剃頭刀子沒有發(fā)明之前,岜沙人自創(chuàng)技藝,用鐮刀為族人剃頭,一直流傳至今。雖看的心驚膽戰(zhàn),卻佩服岜沙人的膽大心細(xì),我估計最關(guān)鍵的是鐮刀刃口好。</p> <p class="ql-block">? 知道這是什么意思嗎?離開表演場后,順道走上一個山包,小徑兩側(cè)的樹上裝飾,引起我的好奇心,岜沙人在樹上捆綁鞋子是什么意思?原來是一種祈福和紀(jì)念的行為?。在岜沙苗寨,人們相信每一棵樹都是生命的象征,樹上捆綁的鞋子代表著對生命的敬畏和對祖先的紀(jì)念。還有一種說法是為了轉(zhuǎn)運(yùn),聽從“高人”指點(diǎn),重新開始。不管啥情況,尊重習(xí)俗,不加多議。</p> <p class="ql-block"> 在村中,有一塊“<b style="color:rgb(237, 35, 8);">祖母石</b>”,讓人好奇,雖然從外觀上看沒有什么特別之處,但是卻見證了岜沙文明的歷史。祖母石是岜沙人最早落寨時立下的見證, 因為苗族過去沒有自己的文字記載,因此只有“立石為證”,讓它見證岜沙人在這塊土地上的世代繁衍,生生不息。由于年代久遠(yuǎn),祖母石已一分為二,遍布劃痕,雨水滴打而成的水槽深約3厘米,歷經(jīng)歲月滄桑,秣厲人間風(fēng)雨。</p> <p class="ql-block"> 見過用瓦片、茅草、石板等作為屋面遮風(fēng)擋雨材料的,第一次見到用樹皮的。在岜沙苗寨,就不足為奇了,隨處可見用杉樹的皮當(dāng)“瓦片”蓋的房子,據(jù)說,當(dāng)?shù)厝藶榱斯?jié)約建房成本,就地取材,把完整的樹皮當(dāng)瓦片用,使得房屋更加自然、更加生態(tài),不得不為岜沙人的智慧點(diǎn)贊。</p> <p class="ql-block"> 群山包裹著村寨,云霧挾持著吹煙,岜沙人民用聰明才智守護(hù)這美好家園;用精湛技藝傳承文明生活習(xí)俗;更是用滿腔熱情迎接五湖四海賓朋!“<b style="color:rgb(237, 35, 8);">木樓錯落曬新谷,繡娘指尖生彩霞</b>”,愿岜沙人民生活越來越美好!</p> <p class="ql-block"> 走出岜沙村,還在回味岜沙人給我們帶來的無盡歡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5.06.08</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江蘇·沭陽</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