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隨筆)《再想在八鋪炕住一宿》</p><p class="ql-block"> ———寫在“7.20”荒友回鄉(xiāng)聚會(二)</p> <p class="ql-block"> 時光荏苒,歲月不言,歲月是讓人猝不及防的東西,爭不過朝夕,又念以往。八鋪炕,我多年以來一直心心念念。</p> <p class="ql-block"> 這次“7.20”荒友聚會,我有一個安排計劃,除參加三天農(nóng)場聚會,抽出一天的時間,伙同好友去趟八鋪炕。而且決定,車到百草湖,徒步上山,領略廟嶺七月疊翠,感受“曲徑通幽處,禪房草木深”的意境。腳踏南山水庫邊,山水含煙,梢條花開。</p> <p class="ql-block"> 我與八鋪炕結緣,小時候就聽到八鋪炕的地名,有一種好奇感。1964年,14歲的我,央求母親,隨舅父第一次踏上去八鋪炕的路,白雪皚皚,銀裝素裹,一路向北,狗皮帽子結了白霜,手腳凍得發(fā)麻,興致勃勃的我竟全然不顧。到了南山頭,看著低矮的幾座茅草房,冒著縷縷青煙,飄向近在咫尺的山林中,我愣神了,這就是我想象的八鋪炕?晚上,我躺在伸不開腿的土坑上,外面不時傳來野狼的嚎聲,我一時難以入睡?!鞍虽伩坏目辉趺催@么短?”與我想象的寬敞的八鋪大炕,大相徑庭。委屈住了一宿,第二天執(zhí)意回家。這一宿八鋪炕至今難忘,那時的八鋪炕,就是一處臨時居住的部落。</p> <p class="ql-block">冬季去廟嶺八鋪炕的山路</p> <p class="ql-block"> 兩年后,暑假期間,我參加玻璃廠一名勞動干部組織的支農(nóng)麥收,十來名少年自帶行李來到八鋪炕(16隊),參加割麥,為的是掙得學費,減輕家里的負擔。住的條件改善了,睡在會議室臨時搭建的木板鋪,這下腰腿伸展開來,唯一擔心的是蛇上床,好在這恐怖的事情沒有發(fā)生。</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到了北面麥地,農(nóng)業(yè)技術人員給我們分塊,我一看傻了眼,眼前是一大片倒伏的麥田,或是大風刮倒,或是野豬禍害,簡直無法下鐮刀,割上一天,恐怕也掙不到吃飯錢,我感到這是欺負人。勞累一天的我,躺在木板大鋪上,感覺還是挺放松,在家從來沒睡過木板鋪。</p> <p class="ql-block"> 1975年,應16連長李天瑞和指導員高峰君邀請,我和張燦臣連長,帶領兩個瓦工班,乘坐16連派來的羅馬和28兩輛小型車,去16連義務搶蓋四五排家屬房。當時的16連象過年似的,殺豬宰羊,喝著八鋪炕小燒。晚上,睡著溫乎的熱炕,那個解乏。</p> <p class="ql-block"> 兩個連隊結對子,宛如“親家”,大伙干勁十足,沒幾天功夫,16連拔地而起五棟家屬房,砌成了30多鋪火炕。看著這些新房新坑,職工家屬笑開顏,紛紛贊揚,“八鋪炕舊貌變新顏?!?lt;/p> <p class="ql-block"> 深深的八鋪炕烙印,難得的八鋪炕故事素材,我心系桑榆情暖夕陽,退休后,開始撰寫有關八鋪炕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2019年2月10日,我寫的第一篇《八鋪炕的故事》,發(fā)表在《興凱湖微生活》。雖然有的表述尚缺嚴謹,但基本上把八鋪炕的來龍去脈表達清楚了。同年8月17日,《十六隊廟嶺周邊悠悠趣事》,轉載《興凱湖微生活》,作品中披露了我第一次到八鋪炕的情景;還談到了廟嶺、小五組、百草溝和百草湖,多年以后百草湖才叫響。</p> <p class="ql-block"> 2022年8月疫情三年后回農(nóng)場,特地去了一趟百草湖,寫了一篇《三年后回農(nóng)場,廟嶺腳下百草湖》,轉發(fā)在《興凱湖微生活》,抒發(fā)了我對廟嶺、百草溝和百草湖的不解情緣。</p> <p class="ql-block"> 從2024年8月起,我開始密集撰寫有關八鋪炕的故事,先后創(chuàng)作了《達子香花開的時候》,一口氣寫了八篇。八鋪炕廟嶺枝頭盛放的達子香明艷熱烈,遠遠看去如雪如錦。在這美景如畫的春光里,本地青年和齊齊哈爾女知青仲艷,“只羨鴛鴦不羨仙”,演繹最美的戀情。美麗動人的愛情故事在《興凱湖微生活》上連載。</p> <p class="ql-block"> 緊接著,反映在八鋪炕發(fā)生的真實流民故事,《孩他娘,我在八鋪炕等你》,講述了一個心酸家庭,未能在八鋪炕團聚,留下了終生的悔恨。《興凱湖微生活》連載五篇。</p> <p class="ql-block"> 對八鋪炕興趣不減,推出《我曾在八鋪炕南山頭住一宿》,六十一年前的滿滿的回憶。</p> <p class="ql-block"> 深挖八鋪炕的故事,寫了《王景坤赴八鋪炕致敬“老西子”》,表達了一對戎馬生涯戰(zhàn)友深情。</p> <p class="ql-block"> 我還匯編了《家鄉(xiāng)人話說當年八鋪炕》文章,共同傳唱八鋪炕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我從八鋪炕長大的同學,偶爾向我三言兩語他父親在吉林老家,解放前被國軍抓壯丁,逃離部隊奔向八鋪炕。根據(jù)這粗線條的描述,我構思了《一路朝北八鋪炕》故事,共十集,在《興凱湖微生活》連載,受到了讀者的關注與認可。</p> <p class="ql-block"> 在此基礎上,在文友和朋友提供作品,《八鋪炕的故事》文集,水到渠成,于2025月年元月出爐《八鋪炕的故事》,3月進行二次印刷。這是8510農(nóng)場第一本寫基層生產(chǎn)隊的書,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栋虽伩坏墓适隆穯柺?,昭示后人,八鋪炕不會老去,冬天給了它一個寧靜的夢,它會在春風中蘇醒,讓自己再一次年輕,讓人們記住。</p> <p class="ql-block"> 寫到這里,8510荒友聚會聚籌備組負責人王文生透露,7月22日晚上參加全程的家人在八鋪炕高根水庫聚餐。到時,夕陽斜影,水庫漣漪,青山倒影,五十多名荒友歡聲笑語,在八鋪炕青山綠水間蕩漾,為八鋪炕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p> <p class="ql-block"> 史向前</p><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7日</p> <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姚華</p><p class="ql-block">文圖編輯:史向前</p><p class="ql-block">美篇呢稱:對世界充滿愛</p><p class="ql-block">美篇號:17032884</p><p class="ql-block">美篇配圖:史向前</p><p class="ql-block">美篇配歌:回到那年</p><p class="ql-block">演唱:致謝網(wǎng)絡提供者</p><p class="ql-block">發(fā)布時間:2025年6月7日</p> <p class="ql-block">作者簡介:</p><p class="ql-block"> 史向前(筆名:石進),男,1950年生,遼寧黑山人,高級政工師,2010年在黑龍江省8510農(nóng)場退休。</p><p class="ql-block"> 代表作品:散文《8510農(nóng)場紅星大樓》《8510農(nóng)場十八年》《8510農(nóng)場地域文化》《8510農(nóng)場在北大荒創(chuàng)造的第一》小說《紅星大樓之戀》《緣在東山腳下》《一路朝北八鋪炕》家史敘事《房子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曾在《學理論》發(fā)表評論,連續(xù)四屆獲黑龍江墾區(qū)優(yōu)秀論文獎。在遼寧《晚晴報》《大連晚報》《大連日報》發(fā)表散文數(shù)篇,《宜居城市大連》獲《大連晚報》征文一等獎。</p><p class="ql-block"> 2021年,被《參考消息》授予榮譽讀者稱號,《喜得榮譽證書》一文,刊登在《參考消息》(讀編互動)欄目上。2022年《陽臺上的幸?!房恰洞筮B日報》,榮獲征文佳作獎。</p><p class="ql-block"> 現(xiàn)為大連市沙河口區(qū)作家協(xié)會會員、大連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遼寧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聘為《興凱湖微生活》微信公眾號平臺簽約作家</p> 讀者點評 <p class="ql-block">@史向前?[抱拳]大家都應該感謝你和其他八五一零本土作家,讓我們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和眷戀注入了文化血脈使得家鄉(xiāng)的概念更加形象深刻[強][強][強]</p><p class="ql-block"> 王文生</p><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7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史向前?@姚華~天津~東海?,您們的文章使我們的聚會上升到了北大荒文化精神傳承的高度。[強][強][強][強]</p><p class="ql-block"> 劉桂珍</p><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