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雄偉壯觀的萬里長城是人類建筑史上罕見的古代軍事防御工程,是中華民族的驕傲與象征,它凝聚著我們祖先的血汗和智慧。它以悠久的歷史,浩大的工程,雄偉的氣魄著稱于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不到長城非好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作為一名業(yè)余攝影愛好者和旅行者, 我對萬里長城,早就向往已久。很想登上長城,一覽它巨龍般的身軀和磅礴宏偉的氣勢,就在本月(2025年5月中旬其中的幾天里),我于其他親友一行四人,自駕于河北等地旅游,其中沿途的景點包括三個長城地段(金山嶺長城、司馬臺長城和淶源長城),不用說,我登上了長城。自此,圓了我的“長城夢”(可以這樣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旅途歸來,將所攝長城圖片、視屏,稍加整理,作此美篇存念并與美友分享。</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河北淶源縣烏龍溝段長城</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河北淶源縣 烏龍溝長城建于明朝,屬內(nèi)長城,修建這段長城的目的應該是為了防止蒙古族的入侵。明朝疆土地圖雖大,軍事卻一直積弱,軍事體制畸形,導致沒有一支強大的軍隊穩(wěn)定邊疆,而中國又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當時北方的蒙古、滿族都近距離的威脅北京。俺答汗曾破古北口包圍京城三天;明土木之變后的1449年瓦剌曾破紫荊關直逼京城,而烏龍溝就是紫荊關的外圍防線,守只有一線,破則京城門戶洞開。修建內(nèi)長城是明朝特殊的條件下的產(chǎn)物:蒙古未滅,時而降伏時而造反;東北的滿族也漸漸興起,不時與明朝軍隊發(fā)生沖突,在自家后院修建一條內(nèi)部防御線拱衛(wèi)京師絕對是無奈的選擇。戚繼光任薊州總兵時,曾總理薊州、昌平、保定三鎮(zhèn)練兵事,也就是天津薊縣、北京昌平、河北保定一線,環(huán)繞北京,而戚繼光當時的主要敵人就是蒙古,這里的長城也是戚繼光主持下修建的。</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金山嶺長城</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金山嶺長城是長城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段之一,位于河北省灤平縣與北京市密云區(qū)交界處,距北京市區(qū)130公里。始建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為大將徐達主持修建。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抗倭名將薊鎮(zhèn)總兵官戚繼光、薊遼總督譚綸在徐達所建長城的基礎上續(xù)建、改建。是萬里長城的精華地段,素有"萬里長城,金山獨秀"之美譽,障墻、文字磚和擋馬石是金山嶺長城的三絕,素有"攝影愛好者的天堂"美譽。金山嶺長城已經(jīng)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區(qū)、一級旅游景點,并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外籍游客登上了長城,他們對長城贊嘆不已……</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司馬臺長城</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司馬臺長城位于北京市密云區(qū)北部的古北口鎮(zhèn)司馬臺村北,緊鄰古北水鎮(zhèn),司馬臺長城的城墻依險峻山勢而筑,并以奇、特、險著稱于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司馬臺長城東起望京樓,西至后川口,全長5.7公里,其中鴛鴦湖水庫將該長城分為東西兩段。東段有敵樓16座,西段有敵樓19座,共計35座(包括已毀水中一座)。1987年司馬臺長城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是我國唯一保留明代原貌的古建筑遺址,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原始長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司馬臺長城背倚藍天,橫亙東西,山勢猶如人的手指并攏,呈雙向階梯狀。登上第六個敵樓可以看到奇景。爬上仙女樓,俯首看腳下的懸崖,刀削斧劈一般,幾縷霧嵐掛在絕壁處,更顯得陡峭驚險。特別是東段的“險”,長城似巨龍蟠伏于絕崖峭壁之上,千米之內(nèi),密布14座敵樓。特別是在陡立的山峰一側(cè),聳起一架天梯,天梯傾斜度為85度,下臨懸崖,寬僅容腳,幾近直立,且無扶手,長約百米,寬僅一磚,左右兩側(cè)皆是900米的深淵,此處只能四肢爬行而過,令人膽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司馬臺長城集萬里長城的各種特點為一身。就拿城墻來說,此段有單面墻、雙面墻、梯形石墻;敵樓的樣式來說,有兩層、三層、扁形、圓形、拐角形、兩眼、三眼、四眼、六眼、二十四眼;而頂部樣式,許多是司馬臺長城獨有。其中兩個最有特色的樓子。一個是仙女樓,傳說是由一個羚羊變成的,因蓮花仙女居這而得名,它形體修長、長年在白云中若隱若現(xiàn),恰似不愿出門的少女,漢白玉石拱門上刻有并蒂蓮花浮雕,為萬里長城上所僅有。第二個樓叫望京樓,海拔986米,是北京文物最高點,站在此樓手可接天,遠山近水,盡收眼底。</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城墻磚上的銘文: “萬歷五年石塘路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作者簡介: 老 驥(馬瑞剛),業(yè)余攝影愛好者。山西晉中介休市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顧問;介休市職工攝影協(xié)會會員;國際攝影協(xié)會四星級會員、介休分會顧問;中國攝影旅游網(wǎng)會員、特約攝影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聲明 : 本美篇中部分文字來源于網(wǎng)絡。</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