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chenhua / 5483396</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云南地形復雜,文化多樣,尤其是怒江深切的峽谷地帶,是最具神秘感的地方。當我們翻開關于怒江大峽谷的圖書和畫冊時,“溜索”“露天澡塘”“人喜歡來的地方”“紋面女”“不通公路的遺世村落”等,一些神秘的詞組,躍然紙上,不由得吸引你的眼球,每一處都想自駕去探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月24日,我們從丙中洛出發(fā),沿怒江而上,去游學探索神秘的霧里村。一路向北前行,我們將遇到什么樣的風景,遇到什么樣的人,他們從哪里來,將會從哪里去,答案在游學的旅途中,慢慢揭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午時分,我們來到霧里村,這是隱藏于219國道,怒江大峽谷中的一個寧靜、美麗而又神秘的小村莊,位于云南省怒江州貢山縣丙中洛鎮(zhèn)北面8公里處,與秋那桶村比鄰。小村座東朝西,背靠碧羅雪山,與高黎貢山隔江相望,碧綠的怒江如一條絲滑的綢帶,穿村而過,于塵世間悄然分隔出一片世外桃源,形成一幅“清晨云霧繞,峽谷大江流”的壯麗畫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個“不通公路的遺世村落”,至今進出村莊,只能跨過橫亙在怒江上的古老鐵索橋,或是通過北面崖壁上人工鑿出的茶馬古道,靠徒步出行。我們選擇跨過南面的鐵索橋,沿怒江岸邊的石板路,徒步約2公里進入村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沿崎嶇蜿蜒的石板路,走進村子,高聳的碧羅雪山和高黎貢山,猶如一道天門豁然打開,云霧繚繞的峽谷,怒江濤聲依舊,原始淳樸的風光,美得驚艷。一片斜坡上,散落著50余戶人家,有藏族、怒族、獨龍族、傈僳族和漢族,他們和諧共生,各自保留著獨特的信仰與風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兒時見過的手扶拖拉機,在這里,依然是主要的勞作生產(chǎn)工具,村民們依然保持著最傳統(tǒng)的農(nóng)耕生活方式。田野間,穿著民族服飾的村民,在地里勞作;無拘無束的孩童,自由嬉戲,天性成長;家禽家畜,慵懶、閑散、覓食;頑皮的小狗,追逐、戲鬧、撒歡,一種久違的和諧與寧靜,滿足了我對世外桃源生活的渴望與初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霧里村,不僅僅是原始風光,是高聳的碧羅雪山,是綿延的高黎貢山,是深邃的怒江峽谷,是云霧繚繞的仙境。但霧里村也因為怒族織錦而詩意浪漫,因為獨特建筑而特色濃郁,因為民族文化而顯得智慧與光彩。霧里村,不只是一個自然風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們走進怒江邊上的一戶人家,木樓上的平臺上,兩個怒族婦女,正在紡織,七彩的錦緞就像滾滾的怒江水,怒族的紡織工藝源遠流長,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與文化內(nèi)涵。我們饒有興趣的體驗了一下,看似操作簡單,實則難以領會。紡織工藝以棉、麻、羊毛等天然纖維為原料,經(jīng)過紡紗、織布、染色、刺繡等多道工序,制作出精美絕倫的織物。這些織物不僅具有實用價值,還有一種詩意與浪漫,更是怒族文化的象征和傳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山坡上,一家人,看上去像是弟兄幾個,沒有任何建筑機械,正在用肩扛人拉的原始方法,建造自己的房屋。上前交流,因語言不通,他們只是點頭表示問候,憨厚的笑容里,我們依然感受到了他們的淳樸與好客。他們建造的房,以干欄式木楞房及土墻房加蓋石片屋頂為主,是典型的怒族瓦楞木屋,往往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布局合理,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建筑就地取材,運用傳統(tǒng)工藝建造,分為上、中、下三層,冬暖夏涼,有較強的實用性。怒族傳統(tǒng)的建筑,每一棟都承載著歲月的痕跡與民族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霧里村,一個美麗脫俗的小山村,一個讓所有人驚嘆,讓眾神眷顧的夢幻仙境。漫步其中,不舍離去,我不斷思考著,作為外人走進他人家鄉(xiāng)的真正意義,又是什么。峭壁上的茶馬古道,非遺文化怒族織錦,獨具特色的瓦楞木屋,還有怒族的農(nóng)耕文化、美食文化,讓我看到了這個世界和一個地域的廣大與神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霧里村的神秘,源自她的淳樸與原始,而封閉原始與現(xiàn)代文明,從來不是對抗,是一種包容,更是一種促進。在村子里,已經(jīng)建起了“畫家村”“露營基地”等旅游設施。相信,不久的將來,古老神秘的霧里村,將點燃文明的星火,承載歲月的痕跡與民族的智慧,挑起傳承怒族文化的重擔,以嶄新的姿態(tài),向我們款款走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感謝大家的閱讀與支持</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5年2月24日拍攝于丙中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6月6日整理撰記</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5dq9ms68" target="_blank">探訪云端秘境老姆登</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5dxisxxr" target="_blank">東方的圣托里尼</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5e15ierw" target="_blank">淺談游學的三重境界</a></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