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龍街渡口位于云南元謀縣江邊鄉(xiāng)龍街村,金沙江中段(K678),地處元謀縣北部,海拔850米,距縣城32公里,優(yōu)越的地理和自然條件,使它成為古代南絲綢之路“靈關(guān)道”上的七大渡口之一,貫穿元謀的龍川江,將龍街、臘甸、江頭一帶淤積成一片肥沃的小三角洲,養(yǎng)育著上萬生靈。1935年,中國工農(nóng)紅軍在長征途中,紅一方面軍紅一軍團在龍街渡口進行了金沙江佯渡,為中央紅軍主力的巧渡金沙江提供了掩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重要事跡:1935年,在毛澤東和中央軍委的正確領(lǐng)導下,中國工農(nóng)紅軍紅一方面軍紅一軍團在龍街渡口誘敵佯渡金沙江,掩護中央紅軍主力巧渡金沙江留下了千古絕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紅一軍團一師在龍街牽敵,為紅軍主力贏得時間,干部團奪取祿勸皎平渡,紅軍從容渡過金沙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紅軍長征過元謀,播下了革命火種,給世世代代受壓迫受剝削的元謀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在縣境內(nèi)紅軍戰(zhàn)士犧牲及留下后被殺害的就有十四人、傷員十余人,紅軍進城后,打開監(jiān)獄,救出無辜被關(guān)押的窮苦百姓一百多人,沒收十多戶土豪劣紳的財物分發(fā)給窮苦農(nóng)民。紅軍還在縣城的墻壁上留下了“百姓兄弟們,大家都是中國人,要攜起手來共同抗日去”、“反對清丈,抽收農(nóng)民八元一畝地畝捐”、“打倒貪官污吏、鏟除土豪劣紳”、“打倒壓迫人民的政府”、“人民郵政,人民一體保護”等標語,在江邊龍街渡口至今還保存著“工農(nóng)團結(jié)起來,不交一個錢捐給區(qū)、鄉(xiāng)公所”、“不當挨餓挨打的白軍,大家當紅軍去”、“官兵平等、反對白軍官兵打罵士兵”、“組織抗捐軍,反對苛捐雜稅”、“武裝暴動起來實行不交租不納稅”、“白軍兄弟和紅軍兄弟聯(lián)合起來,打倒軍閥龍云、劉湘”、“不替賣國賊打仗,當紅軍打日本去”等標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紅軍撤離縣境向祿勸皎平渡進發(fā),有王有流、譚少先等十四人主動報名參加了紅軍,有一百多群眾星夜為紅軍帶路和運送物資。紅軍走了,紅軍在元謀熱壩上播下的革命火種,終于成了燎原之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江邊龍街渡口至今還保存著“工農(nóng)團結(jié)起來,不交一個錢捐給區(qū)、鄉(xiāng)公所”、“不當挨餓挨打的白軍,大家當紅軍去”、“官兵平等、反對白軍官兵打罵士兵”、“組織抗捐軍,反對苛捐雜稅”、“武裝暴動起來實行不交租不納稅”、“白軍兄弟和紅軍兄弟聯(lián)合起來,打倒軍閥龍云、劉湘”、“不替賣國賊打仗,當紅軍打日本去”等標語。紅軍撤離縣境向祿勸皎平渡進發(fā),有王有流、譚少先等十四人主動報名參加了紅軍,有一百多群眾星夜為紅軍帶路和運送物資。紅軍走了,紅軍在元謀熱壩上播下的革命火種,終于成了燎原之火。七十年過去了,昔日紅軍追求的是救國救民的真理,如今元謀人民探索和實踐的是小康之路。值得自豪的是,紅軍艱苦奮斗的精神,求真務(wù)實的作風,探索真理的執(zhí)著已被今天的元謀人繼承和光大,千里熱壩舊貌換新顏,特別是紅軍巧渡金沙江的革命遺跡和革命故事昭示著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成為我們偉大的愛國主義教育陣地和紅色旅游開發(fā)的圣地。</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