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愛爾蘭)威廉.巴特勒.葉芝</p><p class="ql-block">誦讀:一家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當(dāng)你年老時</b></p><p class="ql-block"> 詩/… …葉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dāng)你年老,</p><p class="ql-block">兩鬢斑斑,睡意沉沉,</p><p class="ql-block">打盹在爐火旁;</p><p class="ql-block">你取下這本書來,慢慢的誦讀,</p><p class="ql-block">夢囈著你昔日的神采,</p><p class="ql-block">溫柔的眼波中映著倒影深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多少人愛你歡悅的青春,</p><p class="ql-block">愛你的美麗,出自假意或者真情;</p><p class="ql-block">但有一個人,摯愛你靈魂的至誠,</p><p class="ql-block">摯愛你變幻的臉色里愁苦的風(fēng)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熾紅的爐膛邊,</p><p class="ql-block">彎下身子,心中凄然,</p><p class="ql-block">低訴著愛神怎樣逃逸;</p><p class="ql-block">在頭頂上的群山之間,漫步徘徊,</p><p class="ql-block">把他的面孔藏匿在星群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作者簡介:</b>愛爾蘭詩人威廉·巴特勒·葉芝 1865年6月13日出生于都柏林。曾在都柏林大都會美術(shù)學(xué)院學(xué)習(xí)繪畫,1887年開始專門從事詩歌創(chuàng)作。1939年1月28日,在法國南部羅克布魯納逝世。葉芝曾于192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獲獎的理由是“以其高度藝術(shù)化且洋溢著靈感的詩作表達(dá)了整個民族的靈魂”。1934年,他和拉迪亞德·吉卜林共同獲得古騰堡詩歌獎。</p><p class="ql-block">《當(dāng)你年老時》這首轟動世界,100多年來流傳甚廣的愛情詩歌,是葉芝于1893年創(chuàng)作的。</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年青時葉芝與茅德·岡</i></b></p> <p class="ql-block"><b>《當(dāng)你年老時》詩歌背后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1889年1月30日,二十三歲的葉芝第一次遇見了美麗的女演員茅德·岡,她時年二十二歲,是一位駐愛爾蘭英軍上校的女兒,不久前在她的父親去世后繼承了一大筆遺產(chǎn)。茅德·岡不僅美貌非凡,苗條動人,而且,她在感受到愛爾蘭人民受到英裔欺壓的悲慘狀況之后,開始同情愛爾蘭人民,毅然放棄了都柏林上流社會的社交生活而投身到爭取愛爾蘭民族獨(dú)立的運(yùn)動中來,并且成為領(lǐng)導(dǎo)人之一。這在葉芝的心目中對于茅德·岡平添了一輪特殊的光暈。</p> <p class="ql-block">就這樣驚鴻一瞥,注定了葉芝這一生的夢魘。他從此走上了漫長的追愛之路,用一個朝圣者的靈魂,癡癡的,遠(yuǎn)遠(yuǎn)的看著自己的繆斯。</p><p class="ql-block">他不敢向茅德·岡表白,一方面是因?yàn)樽约旱男咔?,一方面是覺得她不可能嫁給自己這樣的窮學(xué)生。</p><p class="ql-block">盛夏的一天,葉芝收到了茅德·岡給葉寫的一封信,其中寫道:“兩年前的偶遇,注定是我一生的幸運(yùn)。若沒了你的詩歌,我難以想象,這個世界將會怎樣?”</p><p class="ql-block">這封信讓葉芝欣喜若狂,以為就是給予的暗示。葉芝立即跑去向茅德·岡求婚。然而茅德·岡一邊驚訝于葉芝的舉動,一邊拒絕了他:”我只是對你的詩歌充滿興趣,不是愛情?!罢f她不能和他結(jié)婚,但希望和葉芝保持友誼。她愛著的只有葉芝的詩,并不是他的人。</p><p class="ql-block">葉芝固執(zhí)的認(rèn)為,自己的愛可以感化茅德·岡,讓她看到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和自己忠貞的愛。于是從1892年起,葉芝每年都向茅德·岡求婚,可是無一例外的遭到了拒絕。</p> <p class="ql-block">1889年,葉芝第二次求婚,被拒絕。</p><p class="ql-block">之后,茅德·岡與法國政客同居,生了兩個女兒,大女兒不幸夭亡。再后來,茅德·岡與之分手。</p><p class="ql-block">1900年,葉芝第三次求婚,被拒絕。</p><p class="ql-block">1901年,葉芝第四次求婚,被拒絕。</p><p class="ql-block">直到1903年茅德·岡決定嫁給了愛爾蘭軍官麥克布萊德少校之后,葉芝才停止了這種形式的表達(dá),開始把自己的愛戀轉(zhuǎn)為心底的惦念。</p><p class="ql-block">傷心欲絕的葉芝仍然無望地愛著她,他為她寫了一首《當(dāng)你年老時》翻譯又名《當(dāng)你老了》。</p><p class="ql-block">《當(dāng)你年老時》是葉芝在1893年創(chuàng)作的詩歌,是葉芝獻(xiàn)給茅德·岡熱烈而真摯的愛情詩篇。這首詩打動了全世界,卻沒有打動茅德·岡。1903年,茅德·岡嫁給了革命戰(zhàn)友約翰·麥克布賴德少校。盡管這段婚姻并不幸福,但在婚變之后 ,茅德·岡還是拒絕了葉芝的第五次求婚。</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葉芝與茅德·岡</i></b></p> <p class="ql-block">這個時候的葉芝已經(jīng)到了知天命的年紀(jì),在轉(zhuǎn)而向茅德·岡的養(yǎng)女求婚被拒后,1917年,時年52歲的葉芝和一位英國女人喬治·海德里斯結(jié)婚。</p><p class="ql-block">1923年,58歲的葉芝因其杰出的文學(xué)才華和巨大的文學(xué)成就,被授予諾貝爾文學(xué)獎。</p><p class="ql-block">在一定程度上,茅德·岡是他的靈感之源。他們之間的愛恨糾葛,統(tǒng)統(tǒng)變成了他筆下的詩篇和劇作。</p> <p class="ql-block">1939年1月28日,百病纏身的葉芝在法國逝世。她拒絕參加葉芝的葬禮,即使那是葉芝的遺愿。對于這個愛了她一輩子的男人,她只是說”他是一個像女人一樣的男子,我拒絕了他,將他還給了世界”</p> <p class="ql-block">其實(shí)或許在葉芝的一生中,最遺憾的就是茅德·岡一輩子都沒開口成全自己的愛情,不過大抵最欣慰的,也是自己能夠用一生的時間去愛一個人。</p><p class="ql-block">而遠(yuǎn)遠(yuǎn)避開的茅德?岡說過一句很有意味的話:</p><p class="ql-block">“世人會因?yàn)槲覜]有嫁給他而感謝我的。”</p><p class="ql-block">這句話,與葉芝的孤獨(dú)而執(zhí)著的愛戀一樣,至今仍是世人心中的一個謎。</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一家人翻唱《當(dāng)你老了》趙照作曲</i></b></p> <p class="ql-block">這首歌曲的創(chuàng)作是源于趙照對母親的感情,之前一直“北漂”做音樂,趙照很少給母親唱過歌。在偶然讀到愛爾蘭詩人葉芝的詩歌《when you are old》時,他忽然想到了自己的媽媽在窗戶下燈光昏黃的模樣,有感而發(fā)寫成了這首歌曲。歌詞出自于愛爾蘭詩人</p><p class="ql-block">我心目中理想的老人,是很吸引人的,我希望自己老了的時候,變得更加的開闊,能接納一切人,對身份、對地位,都沒有偏見,對世界還很好奇,但有正義感,而且能夠很勇敢……——音樂詩人李健</p> <p class="ql-block">以前聽歌聽的是旋律,后來聽歌聽的是歌詞。再后來聽歌聽的是故事,現(xiàn)在聽歌聽的是自己。初聞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p> <p class="ql-block"> <b>編者的話:</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文字本沒有生命,一旦被釋讀,便有了靈魂。靈魂生來孤獨(dú),一旦被懂得,生命便更增添了它的溫度與色彩。</p> <p class="ql-block">正如莎士比亞說過“一千個讀者眼里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不同生活經(jīng)歷的讀者,對同一部作品有不同的理解和評價;每個人所處的不同時期,對作品中文字的理解體會也不盡相同,隨著年齡的增長,對詩的理解會更加深刻……</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不知您讀后有何感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愿與我的朋友們交流分享!</b></p> <p class="ql-block"><b>編輯誦讀簡介:</b> 葛曉東,筆名一家人/小冬蜂,老知青,64年高中畢業(yè)下鄉(xiāng),八年知青生涯,回城當(dāng)工人、企業(yè)管理干部,大專學(xué)歷,從小熱愛音樂、舞蹈,對朗誦情有獨(dú)鐘,退休古稀之年,心系歲月以誦讀相伴交友,曾有多篇誦讀作品在《現(xiàn)代詩歌詩刊》《音韻墨舞》 《泰山青未了》等平臺刊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