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安陽市殷墟博物館定位為商文明博物館、全國重點專題博物館,位于河南省安陽市殷都區(qū)殷墟遺址保護區(qū)內(nèi),洹河?xùn)|岸,紗廠路西段北側(cè)。</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建筑方案由華南理工大學(xué)何鏡堂院士主持設(shè)計,以中華文明的國之重器—鼎為設(shè)計意向,通過對“鼎”元素的抽象、演變,四方為形,內(nèi)含橫縱兩軸,形成具有殷墟文化內(nèi)涵和考古學(xué)意義的“四方之極”,以及鼎立中華大地之上的文明重器。2019年度安陽市殷墟博物館藏品數(shù)量:1086件套、珍貴文物1083件套。2019年當?shù)赝七M殷墟機構(gòu)改革,成立殷墟管委會,殷墟管理處更名為殷墟博物館(殷墟研究院)。為還原殷商時期甲骨文文化及青銅器鼎盛時期的繁榮,項目外墻及屋面主要選用富有文化底蘊與殷墟特色的青銅飾面幕墻,顏色以青銅色為主基調(diào),輔以土色豐富建筑色彩,為這座大“鼎”建筑披上了一層華美肅穆的“青銅外衣”。</p><p class="ql-block">幕墻選用了具有質(zhì)輕、隔熱、阻燃耐腐、使用壽命長等諸多優(yōu)點的鍛造浮雕飾面銅板、蝕刻蜂窩青銅板等新型材料,其紋理和雕版圖案均由殷墟出土的青銅器文物上的紋理演變而來,讓“青銅外衣”更加莊重古樸。</p> <p class="ql-block">司母辛鼎</p><p class="ql-block">殷墟博物館內(nèi)的一件鎮(zhèn)館之寶就是出土于婦好墓的司母辛鼎。該文物是1976年出土于殷墟宮殿遺址婦好墓中。司母辛鼎共出土兩件,其中一件收藏于殷墟博物館中,另一件收藏于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p><p class="ql-block">殷墟博物館中的司母辛鼎通高80.1厘米,口長64厘米,寬48厘米,重128公斤,鼎體四角各有扉棱一條,口下飾獸面紋一組,由兩條對稱的夔[kuí]紋構(gòu)成,以扉紋作鼻梁,以云雷紋作襯底,腹部四面左右側(cè)和下側(cè)分別飾有排列規(guī)整的乳釘紋各三行,足上端外側(cè)飾獸面紋,內(nèi)壁中部有銘文“司母辛”三字。司母辛鼎是婦好子嗣為祭祀其母親所鑄造的,該鼎造型硬朗,莊重大氣,是商周時期少數(shù)幾件百公斤以上的重型銅器之一。</p> <p class="ql-block">屯南甲骨</p><p class="ql-block">牛肩胛[jiǎ]骨上發(fā)現(xiàn)單字93個,字字清晰、大小均勻、契刻有力,文字記錄了商王多次關(guān)于田獵是否有災(zāi)禍的占卜,由于形狀酷似甲骨文中的“骨”字,國家郵政局曾用它的形象向全球發(fā)行紀念郵品,堪稱是“甲骨明星”。</p> <p class="ql-block">亞長牛尊</p><p class="ql-block">亞長牛尊是現(xiàn)今為止,殷墟發(fā)現(xiàn)的唯一一件牛形青銅器,它也是安陽殷墟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亞長牛尊于2001年出土于安陽市殷墟花園莊一所墓葬。這座墓葬保存完好,是殷墟少有的未被盜掘的商代墓葬。此尊整體作牛形,通長40cm,帶蓋高22.5cm,腰圍52.5cm,注口長12.9cm、寬9.1cm,重7.1kg。牛體態(tài)健壯,牛頭前伸,口部微張,其眼、耳、鼻、角、腹、尾以及其他體貌特征均生動逼真。牛身滿飾龍、鳥、虎、象等各種動物形紋飾。造型奇特瑰麗,紋飾繁縟[rù]精美。</p><p class="ql-block">這件青銅尊仿水牛制成,栩栩如生的造型體現(xiàn)出工匠對水牛特征把握的精準性,也是當時殷墟氣候的直接反映。尊是酒器的一類,亞是武官的稱謂,長是家族長氏的意思。這件通體遍飾神性動物紋樣的牛尊,不僅僅是一件祭禮的酒器,更是殷商時期人神溝通的媒介,擔負著溝通天地的神圣職責。該牛面部鑄銘文“亞長”。亞長是商王朝南部“長”國的部落首領(lǐng),是商王朝地位僅次于婦好的軍事將領(lǐng),也是這座墓葬的主人。</p> <p class="ql-block">嵌綠松石甲骨</p><p class="ql-block">該甲骨是中國博物館現(xiàn)存唯一一件文字鑲嵌綠松石甲骨記錄了商王與軍隊巡視捕獵的事件,文字內(nèi)鑲嵌有綠松石,彰顯商王權(quán)威之余使整片甲骨顯得十分華美。</p> <p class="ql-block">男女衛(wèi)生間的標志能認出來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