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我酷愛長城,長城是一種魂,象征著中華民族屹立在東方的魂。</b> <b> 中國從秦朝開始修筑長城,從鴨綠江邊到漫漫戈壁,從虎山長城到玉門關,從東向西行經(jīng)10個省區(qū)市。長城的總長度為8851.8千米,其中人工墻體長度為6259.6千米,塹壕和天然形成長度為2592.2千米。 </b><br> <b> (起點:虎山長城) </b> <b>根據(jù)調(diào)查結(jié)果,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超過2.1萬千米。 </b> <b> 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御工程。自公元前 七八世紀開始,延續(xù)不斷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被稱之為“上下兩千多年,縱橫十萬余里”。如此浩大的工程不僅 在中國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因而在幾百年前就與羅馬斗獸場、比薩斜塔等列 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b> <b>長城有著名的十三關,而走遍長城十三關是我的夙愿。<br><br>第一關:山海關</b><br> <b>這邊是山的盡頭,這邊是海的終點,山海之間是一座雄偉的關隘,這就是山海關。</b><div><b><br></b></div><div> <b> 第一關位于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公里的山海關,明洪武14年間設立,有著天下第一關的美譽,蓬勃大氣的牌匾,由明代著名書法家蕭顯所書。<br></b></div> <b>山海關的名字大氣得很,這里能包容得下山與海,能包容得下天與地,自然能包容得下修筑長城的秦始皇和哭倒長城的孟姜女。</b><div><b><br></b></div><div><b> 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之后,把目光投向了北方草原,那里強大的匈奴正虎視眈眈,時刻準備南下牧馬,所以修長城和建馳道都是新興秦帝國的國防需要,大約始皇帝也未必相信“秦亡于胡”的讖語,當長城建成,馳道通行,始皇帝便覺得后顧無憂,開始做起“千秋萬代,與天無極”的春秋大夢了,于是尋仙覓藥的徐福渡海而去,始皇帝也親自遍游名山,并東觀滄海,一心想著會神仙求永生。</b></div> <b> 春秋時期的孟姜女與長城本無關系,只是百姓不耐徭役之苦,所以找來一個前代的異樣女子,附會成一個發(fā)泄不滿的故事,誰想竟空前成功,這個故事膾炙人口,老幼皆知,成了和《白蛇傳》《牛郎織女》《梁山泊與祝英臺》齊名的民間傳說。在山海關,秦皇入海處竟和孟姜女廟并存,歷史就是這般有意思。</b> <b>長城的起點所以叫老龍頭。憑高而望,海闊天空,滄海橫流,長城萬里,逶迤而來,恰如一條飲水滄海的巨龍,這“老龍頭”三字的確擬得恰當。</b><div><b><font color="#ed2308">(1985年、2019年走過)</font></b></div> <b>第二關:黃崖關</b><div><b><br></b></div><div> <b> 黃崖關長城在薊州區(qū)北28公里的崇山峻嶺之中。歷史上,薊州城共有守營墩臺十八座,黃崖關為其一,也是最為重要的關隘。關城東側(cè)山崖的巖石多為黃褐色,每當夕陽映照,金碧輝煌,素有“晚照黃崖”之稱,關城因此得名。<br></b></div> <b>黃崖關長城令人久久難忘。它像一條伸向天空的長龍,引領我們沿著它的龍脈前進。</b><br> <b>黃崖關關城依山傍水而建,是長城線上唯一的八卦關城,又稱“八卦迷魂陣”,是按八卦圖形規(guī)律構(gòu)筑的防御陣勢。里面街道呈T字型錯綜復雜,如果不知底細很容易迷路。黃崖關的水關巍峨地橫跨在泃河之上。</b><br> <b> 它依山而建,順勢而上。時而平緩,時而陡峭。部分路面還會向左或向右傾斜,讓你感覺天旋地轉(zhuǎn)。<br><br> 烽火臺上千姿百態(tài):有的望著遠方,好像在遐想著什么。<br><br> 真美! 藍的天,綠的樹,白的云,高聳的山,竟是那樣的貼近。叫人贊不絕口。</b><div><b><font color="#ed2308">(2020年走過)</font></b></div> <b>第三關:居庸關</b><div><b><br></b></div><div> <b> 天下第一雄關的居庸關,位于北京昌平區(qū)內(nèi),始于秦代,成吉思汗滅金即入此關。<br></b></div> <b>居庸關是名關之一,了解長城的人都知道它是整個長城上最險峻的一段,據(jù)說也是最美的一段。歷史上這里曾是漠北入京的咽喉,歷來被兵家視為戰(zhàn)略要塞。</b><div><b> 現(xiàn)存關城,始建于明洪武元年,系大將軍徐達、副將軍常遇春規(guī)劃創(chuàng)建,明景泰初年及其后又屢經(jīng)繕治。城垣東達翠屏山脊,西駛金柜山巔,周長4000余米。關城附近的自然景觀十分壯美,早在金明昌年間“居庸疊翠”之名即已列入“燕京八景”。</b><br></div> <b>站在居庸關的頂峰,瞭望遠處的山巒,俯視近處的松柏,體貼長城的身軀,思緒萬千。在這里長城原本就是一部耐人尋味的歷史,透過歷史的天空,孟姜女哭夫的聲音,絲綢之路上悠揚的駝鈴聲,狼煙四起流血漂櫓的戰(zhàn)爭景象,皇家宗室的公主出嫁,北方各國的首領朝覲中原王朝的隊伍……一個個次第而來。長城的故事,永遠在繼續(xù)......</b><div><b><font color="#ed2308">(1999年走過)</font></b></div> <b>第四關:紫荊關</b><div><b><br></b></div><div><b> 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縣,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b></div><div><b><br></b></div><div> <b> 紫荊關為河北平原進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東漢時名為五阮關,又稱蒲陰陘,列為太行八陘之第七陘 。紫荊關由五座小城組成:拒馬河北岸的小金城、南岸的關城、小盤石城、奇峰口城、官座嶺城。</b></div> <b> 因其地勢險要,古人描述為證:"南阻盤道之峻,北負拒馬之淵,近似浮圖為門戶,遠以宣大為藩籬。一關雄距于中,群險疵于外,規(guī)模壯麗,屹然為畿輔保障。"</b> <b> 紫荊關,離我最近的一座關隘,想去了很久很久。那個落英繽紛的日子,車輪伴著不期而至的春雨送我來到紫荊關。</b><br> <b> 長城眾多關隘,我選擇了紫荊關,選擇了寧靜和恢宏,古老與淳厚,選擇了遼遠天際下一縷揮不去的靜靜情思。</b> <b>霧里,下車前行,滿眼黃土地黑石頭的冀北,一如睡獅。攀著紫荊嶺黑石頭的山路向上走。山風怡人,樹木蔥郁。一座古老的小村莊依山而臥,盡展朦朧恬靜之美。山美。水美,但紫荊關仍然默默矗立在太行山巔。</b> <b> 遺憾的是,它的關城已經(jīng)破敗不堪、誰能來拯救?<br></b><div><b><font color="#ed2308">(2018年走過)</font></b></div> <b>第五關:倒馬關</b><div><b><br></b></div><div> <b> 位于河北省保定唐縣,河北平原進入太行山的要道。因山路險峻,馬為之倒,故而得名。北臨內(nèi)長城,背靠唐河。東南為險要的十八盤嶺。自古以來,倒馬關就為戰(zhàn)略要沖。<br></b></div> <b>傳說楊六郎曾于此鎮(zhèn)守,附近存有“養(yǎng)馬圈”、“馬刨泉”、“溜馬道”,這些都和楊六郎有關?</b> <b> 人們記住了楊六郎,但似乎遺忘了“倒馬關”,關城已經(jīng)不見,關門好像也在奄奄一息,只是在遠遠的山巔矗立著長城箭樓。</b> <b> 倒馬關,但愿你不僅僅留下其名。</b><div><b><br></b><div><b> 長城十三關,最破爛的兩座為什么都在河北保定境內(nèi)?</b></div></div> <b> <font color="#ed2308">(2020年走過)</font></b> <b>第六關:平型關</b><div><b><br></b></div><div> <b>位于山西省靈丘縣同繁峙縣的分界線的平型嶺上。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修筑內(nèi)長城時經(jīng)過平型嶺,并在關嶺上修建關樓。平型關城虎踞于平型嶺南麓,呈正方型,周圍九百余丈,南北東各置一門,門額鐫刻“平型嶺”三個大字,可謂峻嶺雄關。<br></b></div> <b>更多的國人知道平型關不是被遺忘的關城,而是所謂“平型關大捷”。當年林彪元帥指揮了一場殲滅戰(zhàn),四九年后使平型關名聲大噪,今天去平型關,更多的都是回顧那段歷史。而我去平型關是在追尋長城的著名關隘的古老故事。</b> <b><font color="#ed2308">(2016年走過)</font></b> <div><b>第七關:偏頭關</b><br></div><div><b><br></b></div><div> <b>晉北與內(nèi)蒙古呼市的通商口,位于山西偏關縣。<br></b></div><div><b> 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使得偏頭關為歷代民族戰(zhàn)爭提供了一個絕妙的舞臺,偏關境內(nèi)長城密布,縱橫交錯,其中有北魏長城、北齊長城、明代的內(nèi)、外長城、黃河邊墻長城、二邊、三邊、四邊,共計古堡49個,烽墩達2000多座。</b><br></div> <b>這里還是長城與黃河握手之地,“老牛灣”聲名鵲起,就是得益于此。</b> <b> 老牛灣位于山西省和內(nèi)蒙古的交界處,是中國最美十大峽谷之一晉陜大峽谷的核心地段,其水幽幽,其壁千仞,再加上長城與黃河在此第一次握手的文化內(nèi)涵,還有攝影家們用鏡頭詮釋出的不同角度的視覺之美,老牛灣便聞名天下了。</b> <div> <b> 去偏關,更多的是去“老牛灣”。</b><br></div> <b><font color="#ed2308">(2014年走過)</font></b><div><b><br></b></div><div><b>(未完待續(xù)) </b></div><div> <b>原創(chuàng)2020年8月6日 10:28 修改8月24日<br> 2025年5月23日再次修改 16:50 <br></b></div><div><b>2025-6-6發(fā)表</b></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