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6月5日,按照行程(根據五臺山的地形)我們先后去了鎮(zhèn)海寺、明月池、佛母洞、白云寺、南山寺(極樂寺、善德堂、估國寺)、觀音洞(關門)、最后趕往十方堂(開光)</p> <p class="ql-block">鎮(zhèn)海寺</p> <p class="ql-block">五臺山鎮(zhèn)海寺在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臺懷鎮(zhèn)石山嘴,在海拔1600米的小山丘上,創(chuàng)建于明代。是一個藏傳佛教寺廟,也是五臺山十大黃廟之一。</p> <p class="ql-block">金剛菩薩殿:正面3間,原殿額高懸乾隆帝親筆手書的“笑題明月池”木匾一塊。殿內的金剛菩薩造型奇特,黑臉黑身,偉岸高大,右腳登地,左腿屈起,腳踩風火輪,呈“金雞獨立”形。菩薩的腳腕、手腕戴鐲,雙耳戴環(huán),腿上筋肉暴起,臂上纏繞長蛇,面部一副堅毅剛直的表情。頭上又有頭,疊至九個,伸出十八臂,皆執(zhí)法器,此像又稱“九頭十八臂黑金剛菩薩”。佛家稱文殊菩薩有“三十二相”,這就是文殊菩薩顯圣為金剛的法像。</p> <p class="ql-block">前往明月池</p> <p class="ql-block">據《清涼山志》記載,公元1578年,曾有人在漆黑的夜里,看見池內有明月,人們以為菩薩顯靈,觀海寺因此逐漸被改稱為明月池。</p> <p class="ql-block">如今明月池原址已不復存在,只剩池中心一小孔有泉水滲出,后人為了保護明月池,在其上修建了廟宇,將一汪池水藏于其間。盡管如此,它依然吸引著大量游客前來,當地流傳著在明月池觀望能看到不同景象的說法,如看到自己的前世、后世、幻象或菩薩等,但大多數人只能看到黑洞洞的一片。</p> <p class="ql-block">明月池</p> <p class="ql-block"> 南山寺依山而建,坐東朝西,共有院落18處,下三層為極樂寺,寺左側四合院內,大雄寶殿位居正中,坐鎮(zhèn)一方;中層為善德堂,低調內斂;上三層為佑國寺,俯瞰全局。南山寺的石雕與泥塑堪稱一絕,從山門前的影壁、牌樓,到各殿宇的墻壁、欄桿、柱頭,目光所及之處,盡是精美的雕刻。據統(tǒng)計,寺內的石雕圖案多達1400余幅,內容包羅萬象。佛教故事是石雕的重要題材,佛陀說法、菩薩行愿、羅漢濟世等場景栩栩如生,將佛教的慈悲與智慧展現得淋漓盡致。</p> <p class="ql-block">極樂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