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僑批感想 僑批是一段歷史,僑批是海外華僑通過海內(nèi)外民間機構(gòu)(俗稱批館或批局)匯寄給國內(nèi)親人的信、匯合一的郵傳載體,僑批主要分布在廣東潮汕梅州及福建廈漳泉等地,已被列入《世界記憶名錄》。是國際移民文獻中極其珍貴極具原生態(tài)價值的歷史遺產(chǎn)。 一紙僑批系家國,"唐山真無康 相招過番邦"閩南華僑多少的無奈與心酸,他們與內(nèi)地親人的牽扯紐帶就是僑批。僑批紙短情長皆懷家國,是海外僑胞與家鄉(xiāng)親人深厚情誼的寫照,在那個烽火歲月里更是萬里鄉(xiāng)愁故土難離的見證。閩南的很多家庭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僑批故事,往事不堪回首,我的祖上就曾有過這樣淚眼婆娑的僑批故事…… 民國時期世局動蕩,多少閩南人為了謀生背井離鄉(xiāng)渡南洋,他們艱苦努力誠實守信不忘家鄉(xiāng)。時常寄給家人來之不易的血汗錢,給翹首期盼望眼欲穿的家人一點溫暖慰藉給貧窮的家庭帶來一點陽光。這一封封僑批寄托著華僑們無盡的思念無限的愛,展示的是烽火年代閩南人淳樸真摯的家國情懷。 僑批的故事里可歌可泣的愛國故事讓人感動。愛國華僑停建僑厝捐錢救國,在晉江這樣的華僑故事很多。包括晉江梧林“最美爛尾樓"在內(nèi),烽火年代,梧林就有包括朝東樓、五層厝等許多這樣的洋樓暫停裝修,將要裝修的錢款捐給國家支持抗戰(zhàn),這些沒有裝修的豪宅就這樣在流淌的歲月中成了晉江華僑家國情懷的有力見證。 僑批在廣東一帶也叫銀信,“批一封,銀些許,跨越山海,一紙還鄉(xiāng)",就是僑批牽扯的家國情懷。“番畔錢銀唐山?!皟S批即是家書又是銀信,是連接家鄉(xiāng)與南洋的紐帶,這一封封僑批也是中國人信義承諾的象征。批泛黃的信紙和墨色的字跡,被海風(fēng)浸透的批信,藏著閩南華僑(包括廣東華僑)的堅韌與柔軟,對故土家國的深深的眷戀,他們的赤子之心。如歌如詩的僑批跨越山海是中華文化與世界文明交流融匯的見證。 百年的僑批,早已泛黃的信箋銀封在新時代煥發(fā)著深沉而又鮮活的生命力,而那些緣起僑批山海相依的華僑后人們和有志的當(dāng)代的青年朋友們更應(yīng)該運用“數(shù)字光影”詮釋僑批銀信“一諾千金”的精神傳承,解讀賡續(xù)僑批銀信里藏著的文化根脈的時代密碼。</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