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在新華社河南分社的日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原工建209團政治處 浙江義烏龔待溪</span></p><p class="ql-block">1978年下半年,我晉升為工建209團政治處書記職務,對我個人來說是一次重大的轉折。雖然我在電影組已有五年,但主要是從事技術性的宣傳工作。隨著工作性質的變化,感覺工作有些力不從心。領導先派我到武漢軍區(qū)后勤部,隨楊政委一道學一個月的哲學,后來組織安排我與另一位戰(zhàn)友到新華社河南分社學習,社領導安排我由黃少良記者帶我。黃記者曾經有部隊工作的經歷,為人熱情,做事誠懇,見面如同久別重逢。我們第一次采訪就到開封市。為了落實知識分子政策,中共開封市委常委會專題研究如何具體落實黨中央這一新政策,黃記者帶著我旁聽了這次會議。我們重點在河南大學找一些干部和師生了解情況。當時文化大革命結束不久,處于撥亂反正的時期,社會問題很多,學校正逐步走入規(guī)范,人才青黃不接,許多老師默默無聞,但職級得不到提升。為把重視知識、重視人才落到實處,河南大學也做了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曾記得,黃記者幫助我,以新華社通訊員,在《人民日報》上發(fā)表了《牛老師破格提升為教授》的消息,以推動落實知識分子的有關政策。</p><p class="ql-block">河南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一個出人才、出英雄、出故事的地方。那時,抗日英雄、愛國將領吉鴻昌故事片剛開始上演。吉鴻昌就出生在河南扶溝縣呂潭鎮(zhèn)一個貧苦農民家里。他從小就是一個硬骨頭,不肯受人欺負。1931年入馮玉祥部,從士兵遞升到軍長,驍勇善戰(zhàn),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參與組織中國人民反法西斯同盟,被推舉為主任委員,準備在家鄉(xiāng)河南發(fā)動中原暴動,向國民政府發(fā)難。經黨組織同意,吉鴻昌與南漢宸、宣俠父一起,擬定了暴動計劃,準備將在江西的吉鴻昌舊部兩個師調回河南,與河南當?shù)匚溲b結合起來進行暴動。11月9日,吉鴻昌在天津法租界遭軍統(tǒng)特務暗殺受傷,遭工部逮捕,11月24日經蔣介石下令,吉鴻昌被殺害于北平陸軍監(jiān)獄,后來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之一。</p><p class="ql-block">在新華社,記者討論最多的是穆青同志。他是河南開封杞縣人,是我黨新聞戰(zhàn)線的老領導、老記者。他自1937年12月在山西臨汾參加八路軍后,考入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一生從事新聞事業(yè)。解放前,經常在黨中央機關報、《解放區(qū)報》上發(fā)表文章。解放后一直擔任新華社部門或總社領導。在1980年6月兼任新華社解放軍總分社社長,1982年任新華社黨組書記、社長,十二大后任中央委員、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xié)會名譽會長。據一起與穆青共事過的記者說,他對新聞寫作十分勤奮,不僅有靈敏的洞察力,而且善于捕捉人物的細節(jié)、大眾化的語言,寫出了許多人們耳目一新的文章,有人稱之為“穆青風格”。如《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為了總理的囑托——記農民科學家吳昌吉》《一篇沒有寫完的報道》《金色的十月》《歷史的審判》《人民呼喚焦裕祿》等名篇,就像一座座燈塔,影響著一代代人,他的精神正在河南分社深耕開花。</p><p class="ql-block">在鄭州期間,我遇到了一重大事件。在“四人幫”橫行時,國家主席劉少奇被打倒,以“大內奸、大叛徒、大工賊”關入開封監(jiān)獄,并病死在監(jiān)獄。當時黨中央、國務院派專機到鄭州,由王光美等親屬護送其骨灰到北京。后來平反了全國最大的冤假錯案,還原了歷史真面貌。</p><p class="ql-block">有一天,黃記者派我單獨采訪,我騎了一輛自行車,在鄭州市十字路口時遇到了紅色信號燈,我停了下來,交警看我是一位騎車新手,就把我攔下來詢問情況,我拿出新華社到某派出所采訪的介紹信,才使我脫離了這一尷尬局面。我在新華社河南分社,邊學習、邊實踐,既在寫作上有所收獲,也為后來的工作墊了一點基礎。</p><p class="ql-block">新華社不僅是一個新聞機構,還是黨聯(lián)系群眾的一個橋梁,群眾經常到社里反映社情民意,有的甚至把自己的創(chuàng)新成果告訴社里,成為記者采訪的新聞點。有些資深記者,采寫一些長篇調查研究報告,專供成為上層決策的參考,《新華社通訊》和《新華社內參》,具有文章的可靠性和權威性。我們在新華社河南分社待了三個月,后來因部隊裁軍百萬,我就提前回到了部隊,在新華社的經歷,使我從中得到了鍛煉,終身難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巧遇軍旅畫家陳玉先</p><p class="ql-block">有一天下午,春光明媚,景色撩人,我走出市府大院,前往繡湖廣場邊的黃大宗祠——原義烏書法院,巧遇“陳玉先中國畫作品展”。當時,由于宣傳不夠,參觀的人很少,顯得有些冷清。陳玉先,在我心中是最崇拜的畫家。當時《解放軍畫報》《解放軍報》經??撬乃賹懞筒鍒D等作品。作品中精美的造型、生動的線條,在我腦海中深深打下了烙印。那時,我剛到電影組不久,要學的東西很多,由于陳先生速寫的吸引,我也跟著學,在放電影閑暇時間,帶著一個小本子,用鉛筆畫上幾筆。但是,在部隊時無緣見面。萬萬沒有想到,在義烏見到了這位老戰(zhàn)友、老領導、老畫家,真是如逢甘霖,感到無比的親切。我是一位不善言辭的人,但與陳先生談話一聊就一個多小時。臨別時,他深情地拿出一幅舞蹈水墨人物畫,并慎重地在作品上題了我的名字送我,我感動之余,一直珍藏著這份友誼。</p><p class="ql-block">陳玉先出生在安徽淮南,年長我正十歲,中等偏上的個子,帶著一副眼鏡,目光炯炯,神采奕奕,他那深沉的雙眼里透露出無窮的智慧和靈動。他又是一位很低調的人,在軍界的畫圈里成名很早,19歲時畫的《老列兵》就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后來他專攻動態(tài)水墨人物畫,求教于吳作人、李可染、黃胄等名家。靳尚誼、劉大為、馮遠、楊之光、葉淺予、廖靜文、趙啟正、桂曉風等專家、學者,對他作品的評價都很高。據說他的速寫稿就有幾大箱,其實他又是一位十分勤奮、功底扎實的畫家。上世紀九十年代,他成為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協(xié)藝委會副主任,終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曾多次任全國全軍美展評委。在全國“百年開端——書畫院作品展”上,舞蹈人物畫《太陽花開》,榮獲全國書畫系統(tǒng)最高學術大展——徐悲鴻美術大展,同時授予全國書畫院“百佳書畫家”稱號。</p><p class="ql-block">陳玉先筆走神州,又是一位有擔當?shù)能娙恕T诓菰舯?、雪域高原、社會基層、邊防哨所及農村都留有他的足跡。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他是全軍唯一參加中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的畫家。在貓兒洞戰(zhàn)斗第一線,為參戰(zhàn)部隊官兵畫上了數(shù)百幅作品,作品記錄著戰(zhàn)爭的慘烈,鼓舞了我參戰(zhàn)官兵高漲由愛國情懷,頌揚了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戰(zhàn)爭經歷更提升了其獨特的藝術精神。他的《戰(zhàn)地速寫八幅》又一次被中國美術館永遠保存。</p><p class="ql-block">陳玉先,開創(chuàng)動態(tài)人物畫派之先河。他用揮灑自如、有筆有情的線條,賦予不同人物的內心表達和親和力。在水墨人物畫的藝術處理中,將線與面、疏與密、虛與實、光與影、色與調等諸多藝術法則無痕地運用自如。同時還注重背景經營,為使瞬間動作在視覺上感受到動感韻律和運動趨勢,他巧妙地把不同畫材形成不同構成來強化動態(tài),甚至速度,從此讓人們看到人物的優(yōu)美動態(tài)的方向性和舞姿的連貫性。作品構成的多變、章法的新奇,處處展現(xiàn)出他的匠心創(chuàng)作,從而生發(fā)出無限的畫意。在祖國六十華誕之際,“喜慶中華——陳玉先水墨畫民族舞蹈畫展”,應邀在剛落成的榮寶齋大廈展出,專家和同行評價很高。</p><p class="ql-block">陳玉先,在人物畫領域創(chuàng)作上底扎實、路很寬。原中國文聯(lián)、美協(xié)副主席馮遠評價他的作品說:“他鐘愛舞臺動態(tài)寫生,表演家們一招一式精彩瞬間,在陳玉先的筆下,成為線條流轉的型態(tài)符號,或簡加寥寥數(shù)筆,人物呼之欲出,或繁復的線條勾勒,令人栩栩如生,或取其勢,或得其韻……可以說寫生豐富了陳玉先的作品的人物造型,反過來 了陳玉先創(chuàng)作,使他的速寫更具表現(xiàn)力和藝術品位,更為他后來致力于水墨人物畫的創(chuàng)作研究,進而形成獨立的風格語言奠定了基礎?!爆F(xiàn)代京劇《紅燈記》的人物造型,現(xiàn)代舞劇《紅色娘子軍》舞蹈圖解,都出自他的筆下。他不僅創(chuàng)作了《金風送喜》《長白祥云》《衛(wèi)士》《難忘的冬天》《風雨情深》《抗日小英雄》等人民喜聞樂見的群像,又創(chuàng)作了《開國元勛》《秋收起義》《延安整風》《平型關大捷》《打過長江去》《毛澤東畫卷》合作、《小平,您好》等重大題材的革命作品,被國家級博物館、美術館、紀念館收藏,作品豐富了我國的文化寶庫,也為書畫界樹立了學習的榜樣。</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