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平陸作協(xié)10余名作家由主席李敬澤帶隊,在平陸縣中條山抗戰(zhàn)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秦邦道帶領下,奔赴位于平陸縣東北隅中條山腹地深山之中的黃家莊村的黃家莊抗日根據(jù)地遺址及高圪塔抗日陣地遺址,踏訪這里遺存的戰(zhàn)地指揮所、繞山戰(zhàn)壕、交通壕、炮兵陣地、重機槍陣地、單兵掩體、登山步道、支前小道等遺跡和新建的中條山抗日紀念亭,趕赴沙口村黃河岸邊“六六抗戰(zhàn)紀念園”緬懷在中條山抗戰(zhàn)中拋頭顱灑熱血、為國成仁、氣壯山河的先烈和英雄,追尋80多年前發(fā)生在這片土地上共擔國難、拯救民族于危亡、可歌可泣的抗日軼事。 <p class="ql-block"> 黃家莊抗日根據(jù)地遺址,位于平陸縣東北隅中條山腹地深山之中的黃家莊村,占地面積只有60多平方公里,但卻有120多個自然莊。高圪塔抗日陣地遺址也在其中。這里重重群山峽谷環(huán)繞,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一處理想的屯兵布防之地。</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八年六月至一九四零年十月,趙壽山率國民革命軍第三十八軍第十七師兩萬多名將士守衛(wèi)中條防線,擊退日軍九次進攻,取得大捷,其中多次激烈戰(zhàn)斗發(fā)生于此。當年在這里,第十七師師部駐在黃家莊村董玉奎院內,警衛(wèi)營駐在豹子坪的窯洞里,師部野戰(zhàn)醫(yī)院駐在陽坡,彈藥庫駐在安子溝。</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零年十月,三十八軍奉調前夕,十七師將歷次戰(zhàn)斗中陣亡的一百多名官兵葬于陽坡并立碑永志。趙壽山親題“為國成仁”“氣壯河山”兩塊碑匾,以彰其烈。</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一年中條山淪陷前,由八十軍王峻二十七師接防。在五月份日軍發(fā)動中條山會戰(zhàn)后,師長王峻、副師長梁希賢、參謀長陳文杞等全師官兵于九日即戰(zhàn)死于黃河岸邊。</p><p class="ql-block"> 中條山淪陷后,中共平陸縣委書記陳平于一九四三年帶領部分黨的骨干亦駐于此,領導平陸抗戰(zhàn),先后有九名烈士犧牲于此。</p><p class="ql-block"> 黃家莊可稱之為一處用抗日烈士和英雄鮮血浸染的紅色土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為國成仁 氣壯河山</span></p><p class="ql-block"> ——國民革命軍17路軍第17師師長、第38軍軍長、第三集團軍司令趙壽山題</p><p class="ql-block"> 溯自七七事變,暴日傾其全力侵我中條,殺燒淫掠,倍極殘酷。我炎黃子孫共御敵、抗日軍,興舉國憤慨英勇奮斗。歷三年,日勢漸衰,此皆我忠勇將士之功。初勢岌岌可危,人心惶惶,不可終日。所幸我?guī)熓谋l山,民始漸安。未幾,敵寇數(shù)度犯我防地,九戰(zhàn)后,敵以盈萬之眾向我掃蕩進攻。我忠勇將士迎頭痛擊,于敵重創(chuàng)。日軍損失慘重,紛紛北潰。而我平陸軍以血濺槍林彈雨之中,殤百余員名。回憶諸官兵之忠勇愛國之忱,景仰英名,此所謂死士乃民族之楷模也。茲以公墓告成勒石,以志其永垂不朽云爾!</p><p class="ql-block"> 國民革命軍三十八軍第十七師官兵立石</p><p class="ql-block"> 中華民國二十九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條山抗戰(zhàn)資料館復制</p><p class="ql-block"> 壬寅年冬月榖旦敬立</p> <p class="ql-block">此“為國成仁、氣壯河山”二碑在中條山戰(zhàn)役時期原38軍總部駐地黃莊村發(fā)現(xiàn)</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繞山戰(zhàn)壕</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高圪塔戰(zhàn)地指揮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重機槍陣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交通壕</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條山腹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條山抗日紀念亭</h3> 六六抗日戰(zhàn)役紀念園,位于平陸縣沙口村南的黃河岸邊。是平陸縣為紀念,1939年6月6日防守中條山西部的中國第四集團軍應對日寇發(fā)動的對我軍中條山防線全線進攻的戰(zhàn)役而建立的園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