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們十天的意大利旅游于2025年4月12日來到羅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羅馬,無論誰都必定要去探訪羅馬城中之國~梵蒂岡,去看一看這個即神奇又神圣的國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梵蒂岡全稱為梵蒂岡城國,是位于意大利羅馬市內(nèi)的主權(quán)國家,它是世界上領(lǐng)土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國家,準確地來說,梵蒂岡是一個城中之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梵蒂岡城國作為全球天主教會的中心,充滿了宗教的莊嚴和神圣感。其核心建筑圣彼得大教堂和梵蒂岡博物館等都是世界級的宗教和文化圣地,吸引了無數(shù)信徒和游客前來朝圣和參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梵蒂岡城國不僅是天主教的精神中心,還擁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量珍貴的藝術(shù)品和建筑杰作,有著悠久</span>的歷史和文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梵蒂岡城國是政教合一的絕對君主制國家,教皇作為國家元首擁有最高權(quán)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年4月14日上午,我們游覽圣彼得廣場和圣彼得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等待進入梵蒂岡的游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圣彼得廣場</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圣彼得廣場,可容納50萬人,因廣場正面的圣彼得大教堂而聞名,是教廷舉行大型宗教活動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圣彼得廣場的建造者是世界著名建筑大師貝爾尼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廣場兩側(cè)由兩組半圓形大理石柱廊環(huán)抱,形成三個走廊,由284根圓柱和88根方柱組合而成,柱高18米。每根石柱頂端有一尊3.2米高的大理石雕像,共140尊,都是羅馬天主教會歷史上的殉道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廣場中央的方尖碑,高25.37米,碑體四面沒有雕刻任何文字,是羅馬一帶眾多方尖碑中唯一的無字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廣場兩側(cè)各有一座噴泉,水從中間向上噴出來,落下形成水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遺憾的是我們沒有看到噴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圣彼得大教堂</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梵蒂岡圣彼得大教堂是一座天主教宗教圣殿,建于1506年至1626年,是著名的天主教朝圣地點之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圣彼得大教堂占地23,000平方米,可容納超過六萬人。教堂中央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穹頂,</span>直徑42米,高約138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圣彼得大教堂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杰出的建筑,多名建筑師與藝術(shù)家<span style="font-size:18px;">參與了圣彼得大教堂的設(shè)計建造,有:</span>多納托·伯拉孟特、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和小安東尼奧·達·桑加羅等。堂內(nèi)保存有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許多藝術(shù)家如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的壁畫和雕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大教堂門廊下,左拍一張,右拍一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進入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我立刻被教堂里兩側(cè)的壁畫、雕塑和恢宏的穹頂吸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堂的中央,<span style="font-size:18px;">米開朗基羅宏偉的穹頂之下是</span>貝爾尼尼的青銅華蓋,閃爍著金色耀眼的光芒。殿堂盡頭是貝爾尼尼的鍍金青銅寶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貝爾尼尼雕制的青銅華蓋由4根螺旋形銅柱支撐,足有5層樓房高那么高。華蓋前面的半圓形欄桿上永遠點燃著99盞長明燈,而下方則是宗座祭壇和圣彼得的陵墓,只有教皇才可以在這座祭壇上,面對東升的旭日,當著朝圣者舉行彌撒。</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貝爾尼尼設(shè)計的鍍金青銅寶座之上,榮耀龕光芒四射,寶座的椅背上兩個小天使手持著開啟天國的鑰匙和教皇三重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光滑明亮,花紋別致的地面和裝飾得金碧輝煌,精致華美的拱頂,令人感到美不勝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里的每一尊雕像,</p> <p class="ql-block">及每一幅壁畫,都有它們自己的故事,都承載了一段厚重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女婿的提醒下,我在走出圣彼得大教堂前拍到了這里的“鎮(zhèn)堂之寶”——米開朗基羅的大理石雕塑《圣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米開朗基羅的大理石雕塑《圣殤》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杰出作品。1498年,米開朗基羅受法國紅衣主教委托為圣彼得教堂創(chuàng)作,耗時一年左右完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品中圣母的形象典雅而沉靜,默默地俯視著躺在她雙膝上死去的基督,她年輕而美麗,沒有給人以過于悲傷和痛苦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身穿紅黃藍條紋古代騎士服,<span style="font-size:18px;">頭戴藏藍色貝雷帽,</span>手持長戟,<span style="font-size:18px;">站姿筆挺的衛(wèi)兵</span>是梵蒂岡一大風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些衛(wèi)兵就是來自聞名世界的梵蒂岡瑞士衛(wèi)隊,一支已經(jīng)守護教皇超過五百多年的軍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527年5月6日,哈布斯堡王朝查理五世的軍隊血洗羅馬城,教皇衛(wèi)隊中其他國家的人全部逃散,只有瑞士人頑強堅守,147名瑞士士兵為保衛(wèi)教皇流盡最后一滴血。瑞士人因此贏得了教廷的信賴。從此,教皇衛(wèi)隊便只招收瑞士人。衛(wèi)隊的名稱也由“教皇衛(wèi)隊”改為“瑞士衛(wèi)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pan style="font-size:18px;">這是一支被稱為“世界上最小的軍隊”。五百多年來,瑞士衛(wèi)隊以其忠誠、勇敢和專業(yè)精神,成為了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軍隊。他們不僅保護著天主教的精神領(lǐng)袖,也見證了歐洲近代史上的重要時刻。</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出圣彼得廣場即離開了梵蒂岡城國(這是我做美篇時才知道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們走在意大利羅馬市的協(xié)和大街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街道兩側(cè)的樓房的窗戶外懸掛著許多國家(地區(qū))的旗幟。因此這條街又被稱為“大使館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當時,我們就認為這些是駐梵蒂岡城國的大使館,這條大街當然是梵蒂岡的領(lǐng)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網(wǎng)一查才知道,這些大使館的確是駐梵蒂岡城國的大使館,但是這條街道可不是梵蒂岡的國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些大使館之所以不設(shè)在梵蒂岡城國內(nèi),是因為圣彼得大教堂與梵蒂岡博物館占據(jù)了梵蒂岡國土的大部分,導致沒有足夠的空間容納更多的建筑和設(shè)施?。同樣,意大利駐梵蒂岡的大使館也設(shè)在羅馬市內(nèi)?。</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在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午四點,我們將參觀梵蒂岡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注:文中有關(guān)城市、景點的介紹文字均根據(jù)網(wǎng)上信息編輯整理而成。</p> <p class="ql-block">拍攝:來益、吳嘟、美石</p><p class="ql-block">編輯:美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