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北撲翅鴷是一種廣泛分布于北美、中美洲以及古巴和大開曼島的中大型啄木鳥。其學(xué)名源于拉丁語(yǔ),意為“金色的”,恰如其分地描繪了它獨(dú)特的羽色。這種鳥有著超過百種別名,例如黃鹀,這些名字多源自對(duì)其叫聲的模仿。與大多數(shù)啄木鳥不同,北撲翅鴷常出現(xiàn)在地面上,以螞蟻為主食,也捕食其他昆蟲,偶爾還會(huì)食用植物果實(shí)和種子。它們通常自己筑巢,或占據(jù)其他啄木鳥的巢穴,由雙親共同孵蛋并養(yǎng)育幼鳥。然而,它們的巢穴常受到八哥等入侵者的威脅,蛋可能被偷走;幼鳥有時(shí)會(huì)成為紅松鼠的獵物;而成年后的撲翅鴷,又可能成為鷹隼的獵物。</p><p class="ql-block"> 最近,一位攝友在家附近的公園里,在一棵棕櫚樹上發(fā)現(xiàn)了一窩北撲翅鴷。目睹了大鳥喂養(yǎng)雛鳥的溫馨場(chǎng)景。令人驚訝的是,這窩雛鳥竟有七只之多,其中一些已經(jīng)羽毛豐滿,飛離巢穴,開始自立門戶。于是,攝友趕緊招呼我們前往拍攝這一難得的畫面。 </p> <p class="ql-block">它們的巢穴位于棕櫚樹高高的空葉樁中。此刻,巢口只有一只雛鳥,其余的都藏在巢內(nèi)。這只雛鳥的脖子上沒有紅色的羽毛,因此可以判斷它是一只雌鳥。或許它的肚子餓得更厲害一些,所以它一直等在巢口,翹首以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視頻</span> 看,它不停地玩弄著舌頭,一定是餓得夠嗆!</p> <p class="ql-block">突然,大鳥回來了。它先是在對(duì)面的樹上停了一下,觀察巢穴的情況,決定是否飛下來喂養(yǎng)雛鳥。</p> <p class="ql-block">大鳥終于飛下來喂養(yǎng)雛鳥了。這喙對(duì)喙喂食的溫馨一幕,讓人感受到自然界中生命的延續(xù)與關(guān)懷。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視頻</span>??大鳥喂雛</p> <p class="ql-block">大鳥再次飛走覓食,留下四只幼雛在巢外等待。它們靜靜地守候著,期待著下一次的喂養(yǎng)。 </p> <p class="ql-block">其中一只雄性雛鳥顯得有些不安分,竟然飛出巢穴,攀附在巢前的一縷枯花上。它似乎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地想要探索外面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接著,這只雛鳥飛往樹邊的一個(gè)棚頂上,看來它已經(jīng)決定要自謀生路了。</p> 后記 <p class="ql-block">這次我最多看到四只雛鳥,或許有幾只不餓或許擠不出來或許僅剩四只???再過幾天,所有的雛鳥可能都會(huì)飛離巢穴,將無(wú)法再拍攝到它們。然而,我們幾位攝友相約明年更早些時(shí)候再來此地,希望能夠看到更多的雛鳥,觀察它們的成長(zhǎng)過程,記錄下那珍貴的自然瞬間。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謝謝瀏覽</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