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D: 3_4開元寺</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開元寺是中國唐代佛教寺院的重要代表,始建于唐玄宗開元年間(738年),因唐玄宗詔令全國各州建寺而得名,現(xiàn)存多座同名寺院中,以廣東省潮州開元寺和福建省泉州開元寺最為著名。?</p> 潮州開元寺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潮州開元寺,前身為“荔峰寺”,位于廣東省潮州市區(qū)甘露坊開元路32號。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詔令全國挑選十大州郡各建大寺,以“開元”名之,潮州開元寺便是其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潮州開元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wù)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p> 泉州開元寺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開元寺正門懸掛“ 紫云 ”二字匾額,正對面的大照壁上還寫有“ 紫云屏”。這和開元寺的初建有關(guān):唐代人黃守恭有三百六十莊地,他是泉州最早的桑蠶業(yè)開拓者、富甲一方。有一日,僧者匡護(hù)禪師向黃守恭求地建寺, 黃不愿意,便說“若欲吾地,待吾后園桑樹開蓮花。吾將舍地給你?!焙蠊婚_花。僧人將袈裟拋至天空,把三百六十莊地都蓋住了,各種寺廟便拔地而起。因開元寺所在之處常有紫云蓋地,故名。而那顆開花的千年古桑,仍然以1400多歲的高齡,挺立在開元寺紫云大殿后西廊。</p> <p class="ql-block">紫云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泉州開元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qū)西街176號,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跡,也是福建省內(nèi)規(guī)模較大的佛教寺院。占地面積7.8萬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開元寺由兩軸線及鎮(zhèn)國、仁壽二石塔組成福建最大的佛教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2年,開元寺被列為第二批全國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泉州開元寺為首批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1年7月25日,開元寺作為22處代表性古跡遺址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開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初名“蓮花寺”。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下令全國各州建一座開元寺,遂改名為開元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泉州開元寺三個著名的典故,分別是“百柱殿石柱”、“桑蓮法界”和“東西塔浮雕”。</p> <p class="ql-block">大雄寶殿——百柱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雄寶殿內(nèi)有100根石柱,這些石柱融合了不同國家的建筑風(fēng)格,體現(xiàn)了宋代的建筑藝術(shù)和多元文化。石柱上雕刻的花紋和圖案展示了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交流和融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進(jìn)入大雄寶殿的游客只能目視石柱上的雕刻藝術(shù)和圖案。</p> <p class="ql-block">大雄寶殿橫匾“桑蓮法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據(jù)說殿側(cè)有株唐武則天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當(dāng)時黃守恭長者的桑園內(nèi)桑樹環(huán)繞。有一天,黃守恭夢見僧人匡護(hù)稱佛祖有命在此建寺,并預(yù)言若三日內(nèi)桑樹開白蓮,便獻(xiàn)出土地。奇跡發(fā)生,三日后桑樹齊齊綻放白蓮,黃守恭信守承諾,獻(xiàn)出桑園,寺廟由此崛起,這就是“桑蓮法界”的由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大雄寶殿月臺的束腰處,雕刻著半人半獸的人面獅身的像,這個像最早起源于埃及,經(jīng)過波斯傳入印度并伴隨印度教傳入中國,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diǎn),??著世界宗教博物館之稱。</p> <p class="ql-block">鎮(zhèn)國塔(東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東塔每層外壁雕刻16尊佛像。</span>東塔(鎮(zhèn)國塔)和西塔(仁壽塔)的浮雕展示了豐富的文化交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鎮(zhèn)國塔(東塔)是泉州開元寺內(nèi)的標(biāo)志性建筑,始建于唐咸通年間(860-874年),現(xiàn)存石塔為南宋嘉熙二年至淳祐十年(1238-1250年)重建,高48.24米,為八角五層仿木樓閣式石塔,是我國現(xiàn)存最高的古代石塔之一,全國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開元寺1,300年桑蓮,長出了白蓮花,因此這個寺廟稱為白蓮寺。如今桑蓮老樹主干一分為三,像三條龍,各自伸向一方,樹葉依然茂盛,生命力很強(qiáng),是泉州開元寺奇觀之一。</p> <p class="ql-block">麒麟照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開元寺大雄寶殿的西側(cè),有一座引人注目的照壁,被稱為“麒麟壁”。這座照壁原為泉州府城隍廟前的照壁,建于清代的乾隆年間。1974年,為了保護(hù)這座藝術(shù)珍品,它被移至開元寺。</p> <p class="ql-block">仁壽塔(西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仁壽塔建于南宋紹定、端平年間(1228-1236年),為八角五層仿木樓閣式石塔,通高45.06米。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塔身外壁每一層都交錯浮雕著各乘佛教人物,共80尊佛教人物,代表佛教所弘揚(yáng)的眾生佛性平等理念。須彌座束腰處所雕刻的40幅花卉鳥獸圖,也與這一美好世界相契合。西塔第四層雕刻有印度佛教男性觀音菩薩、唐僧、猴行者雕像。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開元寺東西塔為我國現(xiàn)存最高的一對宋代石塔,代表了13世紀(jì)中國石構(gòu)建筑技藝的最高水平。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