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昵稱 詩畫中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美篇號 18544053</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探訪景點:福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探秘方言:福州話</span></p> <p class="ql-block"> “虎糾”是福州的別稱,來源于福州方言中“福州”一詞的諧音。七溜八溜,不離虎糾,意思是住在福州的人,都不想離開這里,走再多的地方,都不如回到福州。</p> <p class="ql-block"> 福州話是閩江下游的舊福州府“十邑”的共通語,是整個閩東地區(qū)的代表性方言。隨著福州人移民海外,在東南亞的印尼、泰國、文萊、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有大量來自福州十邑的移民講福州方言;美國和加拿大等北美地區(qū)的福建人社區(qū),以及阿根延、日本、歐洲和澳洲的許多華人社區(qū)也是以使用福州話為主。</p> <p class="ql-block"> 七溜八溜,不離虎糾,<span style="font-size:18px;">福州人從古至今講了六百多年,</span>這句方言<span style="font-size:18px;">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寄托著福州人思鄉(xiāng)愛鄉(xiāng)的熾熱情懷。2021年3月24日,</span>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福州時,曾深情地說道:“福州,有福之州?。∑吡锇肆锊浑x虎糾。<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在福州工作了六七年,37歲到這里,一生中最好的年華在這里度過,有很多體會”。習主席的講話,引起了廣大海內(nèi)外福州人的強烈共鳴。</span></p> <p class="ql-block"> 七溜八溜不離虎糾這句話的來源,可以追溯到鄭和下西洋時期。鄭和七下西洋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曾率領船隊分別于</span>明永樂十年(1412年)和宣德五年(1430年),兩度到達“溜山國”,即現(xiàn)在的馬爾代夫。</p> <p class="ql-block"> 馬爾代夫是一個位于印度洋上的群島國家,<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古代被稱為“溜山國”??,它</span>由26個環(huán)礁和1192個珊瑚島組成。馬爾代夫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東西方海上貿(mào)易的重要中轉(zhuǎn)站。</p> <p class="ql-block"> 鄭和下西洋航線圖。</p> <p class="ql-block"> 鄭和船隊首次前往溜山國時,派長樂人忠武尉黃參,帶領一支由福州與長樂水手組成的小分隊先行前往,以探航路。因海況惡劣,船近溜山國時沉沒,幸虧這些水手長期在海邊生活,水性極好,大多被溜山國的人救上了岸。</p> <p class="ql-block"> 后來,在溜山國人充當向?qū)У那闆r下,鄭和船隊謹慎地穿過了危險海域,造訪了溜山國。鄭和率領舟師向阿拉伯海進軍時,原先探路的長樂與福州籍水手因溺水生病,被留在了溜山島國。直到鄭和率領船隊從非洲返航時,才把他們帶回祖國。</p> <p class="ql-block"> 留在溜山國養(yǎng)病的黃參等人,不久就恢復了健康,這時候他們才知道,溜山國雖然島嶼眾多,但一共只有八個島嶼上有人居住。這八個島嶼分別取名:沙溜、人不知溜、起來溜、麻里奇溜、加半年溜、安都里溜、加加溜和官塢溜。這里的“溜”就是小島的意思。黃參等人病愈后<span style="font-size:18px;">閑得無聊,就</span>把溜山國八個帶“溜”字的島嶼都走了一遍。由于語言不通,氣候不同,加上當?shù)貨]有稻米可食,一年到頭惟食魚蝦,生活上極不習慣。以至于他們回到福州后,深有感觸地說:“七溜八溜,不如虎糾”。從此,這句話開始在福州人中傳播開來,越傳越盛,最后演變?yōu)椤捌吡锇肆铮浑x虎糾”。</p> <p class="ql-block"> “七溜八溜,不離虎糾”這句話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至今,這句方言還時不時地掛在經(jīng)常出差與歸國探親福州人的口頭上。這話福州人最愛說,福州人也最愛聽,只有福州人才能深刻體會其中的涵義。而</span>對于那些在外打拼的福州人而言,“虎糾”二字承載著特殊的鄉(xiāng)愁記憶。這種語言符號已成為連接個體與故鄉(xiāng)的情感紐帶,在福州華僑群體中尤其具有凝聚力,維系著跨地域的文化認同。</p> <p class="ql-block"> 如今,這句話有了新的含義,它成了對福州美景甚多、生活宜居的贊嘆。福州從漢建閩越王國都至今,已有2200多年城市史,這里的一磚一瓦都鐫刻著時光的痕跡,窄巷老宅承載了數(shù)不勝數(shù)的往昔記憶,孕育出獨一無二的古邑精魂?!罢砩健⒚婧?、襟江”的山水布局,蘊涵無數(shù)奇觀秀景,游人到此無不流連忘返。</p> <p class="ql-block"> 福州最為有名的三坊七巷底蘊深厚,它<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是福州的歷史之源、文化之根。街區(qū)內(nèi)保留了270余座古建筑,被譽為“里坊制度活化石”和“明清建筑博物館”?,并獲得“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榮譽稱號。這里不僅是福州官紳、富豪和文化人集中的住宅區(qū),還走出了許多近代名人,如林則徐、沈葆楨、嚴復、林覺民、冰心等,因此也有“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代史”之美譽?。</span></p> <p class="ql-block"> 典雅、莊嚴、舒緩的修舊如舊明清古建筑,勾勒出城市的舊時風光和文化根脈。行走其間,可以品閱前人身雖榮辱跌宕但志氣不懈的傳奇,體味盡顯風雨滄桑而薪火相傳的文脈。</p> <p class="ql-block"> 林則徐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 林覺民、冰心故居。</p> <p class="ql-block"> 我們在福州三坊七巷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 上下杭文化休閑區(qū)也是福州市的一處著名景點,<span style="font-size:18px;">北宋以前這里是閩江前沿水域,馬可?波羅的游記中也有記載。上下杭</span>以閩商發(fā)祥地和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jié)點聞名,清末民初為福州商業(yè)金融中心,<span style="font-size:18px;">現(xiàn)有257處活化利用的建筑,</span>被譽為“福州傳統(tǒng)商業(yè)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 圖為穿越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qū)的三捷河,它是閩江 的一條重要支流,全長約1011米,寬度在10到14米之間。百年前,三捷河是福州商人們的“財源河”,來自東南亞各地的商品、貨物順著水路進進出出。而在橋的另一頭,張真君祖殿內(nèi),則供著昔日商幫心里的“商神”,終日香火裊裊。明清鼎盛時期,大宗的茶葉、紙、紡織品等上千種商品從這里肇始遠行,輻射全國,甚至遠銷東南亞和歐洲國家。三捷河也因此渲染上濃厚的商貿(mào)文化和市井氣息,“百貨隨潮船入市,萬家沽酒戶垂簾”是對曾經(jīng)的它最貼切的描述。</p> <p class="ql-block"> 上下杭古韻悠然,沿河長長的石板路,鋪滿了厚重的歷史沉淀。這里的老建筑在默默地訴說著歲月故事,每一磚一瓦都蘊藏著文化的溫度。</p> <p class="ql-block"> 流光溢彩、美輪美奐的三捷河夜景。</p> <p class="ql-block"> 福州煙臺山公園是集歷史遺跡、自然景觀與人文風情于一體的城市文化地標?,位于倉山區(qū)閩江南岸,以“蒼山煙霞、高丘低江”的獨特景致聞名。公園融合中西建筑群與古園林風貌,是福州老城傳統(tǒng)中軸線的終點,承載著開埠歷史與城市記憶,漫步其中,仿佛穿越時空,感受古老與現(xiàn)代的交織。</p> <p class="ql-block"> 煙臺山公園和商業(yè)街,展現(xiàn)了福州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藝浪漫的氣息。這里不僅有46棟歷史建筑,還有13條充滿歷史風貌的街巷,每一處都值得你細細品味。</p> <p class="ql-block"> 煙臺山的狼煙墩臺,建于1398年,坐落于山巔,遇有倭寇來襲白天升煙,夜晚舉火,煙臺因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石厝教堂。哥特式青石建筑,百年前英國僑民修建,以百年銀杏聞名,秋季落葉鋪就“黃金地毯”,被稱作“福州版小圣家堂”。</p> <p class="ql-block"> 福州還有許多獨具特色、風景秀麗的景點,僅大小公園就有1200多個,被稱“千園之城”,難怪福州人不想離開這里,一直心心念念著“七溜八溜,不離福州”,這種思鄉(xiāng)愛鄉(xiāng)情懷,最終化作了建設美好家園的動力。</p> <p class="ql-block"> 福州“呀翁沒”(很好玩),歡迎您來“卡溜”(游玩),泡一壺茉莉花“搭諾”(茶葉),嘗一碗“壓浪”(鴨蛋)太平燕,爬一爬“股攔”(鼓山),逛一逛“三昏柒亥”(三坊七巷),美麗福州一定讓您玩得“丫淘咔”(很快樂),并由衷贊嘆一聲福州“丫霸”(很棒)!圖為福州五一廣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