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耳邊聽到列車員播報前方到站雁門關(guān),我毫無意外想起一個人,一個充滿著悲劇色彩的英雄,對于生養(yǎng)之土,他有情;對于父母之邦,他有義??蓴?shù)百年前雁門關(guān)外一場廝殺改寫了他的命運,這般義薄云天的一位好漢,最終是去留肝膽兩昆侖的悲情結(jié)局,他就是金庸筆下俠之大者大俠喬峰。就在我神游之際,雁門關(guān)外喬峰的塞上牛羊空許約之地—大同到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果用一種顏色來代表山西,最能夠代表山西的除了厚重的黑色,應(yīng)該還有一種顏色獨屬三晉,那便是鴉青色。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坐落兩萬多座古建筑,歷史在三晉大地撒播了文明的奇跡,它們或者氣勢磅礴或者古樸典雅,是中國古建筑的美學(xué)陳列館。大同,曾是北魏首都,又是遼、金、元初的陪都,境內(nèi)自然古跡眾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經(jīng)某紅書指點我早早約好了大同博物館的門票,博物館涵蓋了大同從古至今的歷史文物,展示著大同作為一個重要戰(zhàn)略和文化之都的風(fēng)姿,參展品大到軍事裝備,小到衣著器皿,都在沉靜中訴說各民族間相互交流和融合借鑒,沿著歷史長河徜徉一番我好像更加懂得兼收并蓄與和而不同的中華文化之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遼的應(yīng)縣木塔已經(jīng)在風(fēng)雨中飄搖了九百多年,木塔如看破世事后禪定的高僧,不悲不喜,無憂無懼。從木塔穿過來穿過去的除了一千年的風(fēng),還有年年都會聚集于此的飛燕,塔有約,燕不誤,年年歲歲永不相負。塔下有為守塔貓搭建的貓舍,也做成木塔的模樣,碰巧有只貓執(zhí)勤歸來縱身一躍遁入室中,像極了當(dāng)代消極打工人的樣子。一千年過去了,曾經(jīng)下旨修建此塔的皇帝,曾經(jīng)建造古塔的能工巧匠,曾經(jīng)為古塔題字的明朝皇帝,一代代人已經(jīng)歸于大荒,古塔目前已肉眼可見發(fā)生了傾斜,并且仍以每年2毫米的速度偏移,據(jù)說不可逆轉(zhuǎn),屬于“看一眼少一眼”了,試問這世間誰是誰的,誰又能永久的等著誰呢?真是個傷感又無解的問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在多年走馬觀花的旅行中保持著一個很小的喜好,喜歡看名剎古寺的牌匾,如果古寺是首詩,牌匾便更像是它的點睛之筆,華嚴寺便有這樣一副牌匾:“人生百年如朝露活在當(dāng)下,世間萬象皆浮云樂住心中”,是大同前任市長耿彥波所題,有別于其它古寺的牌匾內(nèi)容晦澀難懂,這副對聯(lián)不需任何佛學(xué)修為也可輕松理解,取立足當(dāng)下之意。至于寺內(nèi)的木結(jié)構(gòu)建筑和壁畫雕塑如何美的動人心魄,百度肯定知道,我就省略了乏味的照本宣科。這座寺內(nèi)也有座木塔,可攀,塔下地庫內(nèi)有供奉的舍利子,寺內(nèi)木梯窄且陡峭,一番攀爬下來我的兩條腿再次抖如篩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別于華嚴寺坐西朝東,善化寺保持著漢地坐北向南的規(guī)制特色。其實和華巖寺相比我更喜歡游眾稀少的善化寺,比起華巖寺氣勢磅礴的大修大建,善化寺尚未過度開發(fā),像是待字閨中的小兒女,保持著純樸與素真。天王殿內(nèi)明代修建的四大天王不知如何在數(shù)百年前便神交今人,留下造型多變的表情包,神靈,不再是高高在上供人膜拜的冷峻模樣,這一刻他們也是蕓蕓眾生。 我臨時抱佛腳做了功課才得以在華巖寺寶相莊嚴的眾多菩薩中找到那尊被譽為“東方維納斯”十方菩薩造像,同樣在善化寺我也終于找見了那尊讓梁思成感嘆不已的吉祥天女塑像,不知工匠的巧手是否得到神明的加持,泥胚如何雕刻出如此柔美的身姿?拍照后細細觀摩竟感覺她好像真的是淚盈于睫。千年前的工匠技藝讓我在千年后仍為之一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和懸空寺的名氣相比,去懸空寺游覽的快樂指數(shù)不高,尤其是沒有搶到登臨票的情況下,站在山下還是很難共情登頂后一覽眾山小的豪氣干云。遠眺懸空寺和通過視頻或者其它載體觀看區(qū)別不大,甚至遠眺體驗感更差。</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怎樣的溢美之語都不足以表達云崗石窟所帶來的震撼,在云崗,你可以看見莊嚴肅穆的坐佛,也可以看見站姿挺拔的站佛,還可以看見風(fēng)姿綽約的飛天。即使那么多佛像或毀于戰(zhàn)火,或毀于天災(zāi),或毀于盜竊,可現(xiàn)在保留下來的這些就足以美的讓人慨嘆古人的智慧與匠心,眾多的游者紛紛與未來佛空中擊掌,愿未來不遠,來日可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作為一個思維和感受都滯鈍之人,我喜歡通過草木的深淺來感知時節(jié)。六月一號,我手機上天氣預(yù)報顯示當(dāng)?shù)氐臏囟仁?—20度,我有種穿越初春之感,回首間云崗石窟大佛前一樹槐花兀自盛放,金子般燦爛的陽光在花間風(fēng)搖樹動,瀉下一地光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同之旅就這樣畫上了句號,如果說有遺憾,那就是對于山西這種人文古建的寶藏之地,去之前還是應(yīng)該認真做功課準備一下,據(jù)說山西建筑物上的每一塊石頭都能講述一個古老的故事,你該如何聆聽這些故事呢?期待下一次的山西行,一定還會相逢的,就像山川河流,就像萬川歸海,我們終會相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