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京華探古訪今(十)雍和宮

<p class="ql-block">? 雍和宮是北京現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藏傳佛教寺院,原為清雍正帝即位前的雍親王府,后于乾隆九年(1744年)改建為喇嘛廟,融合漢、滿、蒙、藏多元建筑風格,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 雍和宮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最初為康熙帝賜予皇四子胤禛(雍正帝)的府邸,稱雍親王府。雍正即位后改為行宮,雍正十三年(1735年)因停放靈柩,主要殿堂琉璃瓦由綠色升格為帝王專用的黃色。乾隆九年正式改為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成為清政府管理全國藏傳佛教事務的中心。????</p><p class="ql-block"> 雍和宮于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qū)全國佛教重點寺院。</p> <p class="ql-block">雍和宮游覽圖</p> <p class="ql-block">雍和宮牌樓院</p><p class="ql-block">牌樓,也叫“牌坊”,是中國古代建筑中為彰顯忠孝節(jié)義的標志性建筑。雍和宮建筑群最南端有三座彩繪木雕牌樓,黃瓦覆頂、溢彩鎏金,呈“品”字形分設于東、西、北三面。東西牌樓是三門七頂,位于中間的北牌樓是三門九頂,彰顯著九五至尊之皇家氣概。牌樓前后均嵌有乾隆皇帝御筆匾額,匾額內容以凝練的佛學語言表達出皇帝希望通過弘傳佛教,達到國家康寧、人民幸福、社會和諧、邊疆綏靖的強烈愿望。</p><p class="ql-block"> 參觀者在牌坊院排隊如長龍,靜候入內禮佛,祈福,參觀。</p> <p class="ql-block">? 雍和宮北牌樓</p><p class="ql-block">雍和宮 北牌樓?位于雍和宮的北側,是雍和宮牌樓院的重要組成部分。北牌樓是一座三間四柱九樓的黃琉璃瓦牌樓,其制式非常壯麗,是雍和宮牌樓院中等級最高的牌樓?。</p><p class="ql-block">雍和宮北牌樓的建造始于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乾隆皇帝親自題額。這座牌樓采用單檐廡殿頂,裝飾有皇家宮殿特有的旋子彩畫,主圖案為旋花?。北牌樓的規(guī)格為三間四柱九樓,使用黃琉璃瓦,顯示出極高的等級和尊貴?。</p><p class="ql-block">北牌樓的匾額上“寰海尊親”為清朝乾隆皇帝題,寓意對四海之內的敬愛與尊崇;背面則題有“群生仁壽”,寄托了對眾生和平安寧、長壽健康的殷殷期盼?。</p> <p class="ql-block">北牌樓前東側石雕雄獅</p> <p class="ql-block">北牌樓前的石雕雄獅及琉璃墻</p> <p class="ql-block">北牌樓前西側石雕雌獅</p> <p class="ql-block">東牌樓</p><p class="ql-block">東牌樓上面書寫著“慈隆寶葉”四個大字。這塊匾額還加蓋了“乾隆御筆之寶”的印章。其中,“慈”字代表著慈悲之心,意在為眾生帶來歡樂,同時消除他們的苦難,這是大乘佛教修行的重要理念?!奥 弊謩t體現了盛多與深厚的內涵?!皩毴~”則是指珍貴的貝葉,這種葉子曾被用于古印度經文的書寫,代表著佛經和佛法的尊貴。綜上所述,“慈隆寶葉”所表達的是佛法所蘊含的深厚慈悲,修行佛法可使人擺脫苦難,獲得內心的安寧與喜悅。</p><p class="ql-block">此匾背面書“四衢凈辟”。“四衢”指的是四方八面的道路,象征著廣闊無垠的空間和無盡的可能?!皟舯佟眲t表達了潔凈與開辟的雙重含義,既代表著心靈的凈化,也寓意著新境界的開辟?!八尼閮舯佟彼鶄鬟_的是一種超越時空、追求心靈凈化和新境界開辟的佛教理念。</p> <p class="ql-block">西牌樓</p><p class="ql-block">西牌樓為三間四柱七頂式牌樓,采用單檐五墊頂(又稱“四出水頂”),覆黃琉璃瓦。其等級略低于北側的正牌樓,但整體仍屬于高規(guī)格的寺廟牌樓建筑。</p><p class="ql-block">匾額題字為清朝乾隆皇帝書。</p><p class="ql-block">牌樓正面(西向)匾額:“十地圓通”,意為修菩薩行的十個階段互相貫通,達到理想的境界。</p><p class="ql-block">牌樓背面(東向)匾額:“福衍金沙”,寓意幸福充滿地。</p><p class="ql-block">西牌樓始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年),最初梁柱為金絲楠木,但在日本侵華戰(zhàn)爭期間,部分金絲楠木柱被掠奪,后替換為水泥柱。</p><p class="ql-block">西牌樓不僅是雍和宮的重要入口,也是清代皇家寺廟建筑的典范,兼具宗教象征與藝術價值。</p> <p class="ql-block">穿過北牌樓進入輦道</p> <p class="ql-block">輦道是一條近百米的銀杏大道</p> <p class="ql-block">和輦道并行的清幽小路</p> <p class="ql-block">殊途同歸來到了昭泰門</p> <p class="ql-block">昭泰門</p><p class="ql-block">昭泰門是雍和宮的第二道大門,采用黃琉璃瓦歇山頂結構,門垛裝飾具有漢藏融合特色,象征和諧與等級。</p><p class="ql-block">昭泰門外有人排隊拍照,門內已香霧繚繞,早進的訪者已點燃了香燭。</p> <p class="ql-block">鐘樓</p><p class="ql-block">鐘樓是在鐘鑄造228年后建造,即清乾隆九年(1744年)。</p><p class="ql-block">鐘樓的中國傳統(tǒng)古典建筑,房頂采取經典的九脊六獸結構形式。</p> <p class="ql-block">明鑄兩座大鐘</p><p class="ql-block">雍和宮 鐘樓內的大鐘分別鑄造于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和明正德十年(1515年)??。</p><p class="ql-block">雍和宮的大鐘位于雍和門院內東側的鐘樓內,這座鐘樓建于乾隆九年(1744年),樓內的銅鐘為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所鑄?。此外,在雍和宮鐘樓的西側,還有一口大鐘,為明正德十年(1515年)所鑄?。</p><p class="ql-block">這些大鐘在佛教活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每月農歷初一、初八、十五、三十及佛教節(jié)慶日均會敲鐘,每次敲108下,象征著吉祥和祈福?。</p> <p class="ql-block">明代鑄鐘</p><p class="ql-block">鑄造于正德十年(明朝第十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1515年),鐘上有鑄造的時間、捐資人員和原因,記錄很是清晰。鐘的外圈全部鑄滿經文,很是少見。</p> <p class="ql-block">鼓樓</p><p class="ql-block">網查雍和宮鼓樓里有大鼓,但游人看不見,倒是樓旁的大銅鍋十分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  大銅鍋</p><p class="ql-block"> 雍和宮鼓樓前的大銅鍋原放置在雍和宮東阿斯門外的粥鍋房,乾隆九年(1744年)由清宮造辦處制造,直徑2米、深1.5米,由數噸黃銅鑄成。在清代,每年臘月初八日,(佛祖菩提樹下成道日)雍和宮要熬制臘八粥,舉行隆重的臘八盛典。所熬之粥,除供佛、獻朝廷、送王公貴族和地方官吏外,所余之粥,于八日清晨舍給京城百姓。</p><p class="ql-block">大銅鍋為雍和宮小三絕之一。</p> <p class="ql-block">東八角碑亭</p> <p class="ql-block">西八角碑亭</p> <p class="ql-block">雍和門</p><p class="ql-block">是雍和宮正門,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p><p class="ql-block">雍和門最引人注目的是門前的一對銅鑄大獅子。</p><p class="ql-block">雍和宮門前矗立著一對?銅獅子?,它們是雍和宮的重要標志性雕塑之一。被譽為雍和宮小三絕之一。這對銅獅子被認為是北京城內僅次于故宮太和殿前銅獅的第二佳作品,推測為乾隆年間鑄造,與紫禁城乾清門前的鎏金銅獅造型相似,體現了雍和宮作為清代皇家寺院的崇高地位。 其擺放規(guī)格與皇宮同級別,印證了雍和宮“龍潛福地”的特殊身份。</p><p class="ql-block">? 雄獅腳踩繡球象征“掌握社稷”,雌獅撫摸幼獅寓意“子嗣昌隆”。</p><p class="ql-block">? 與故宮乾清門銅獅不同,雍和宮銅獅配有繁復紋飾的方形銅座,且石臺更高,視覺上更顯高大威猛。</p><p class="ql-block">? 這對銅獅是清乾隆時用收藏的明朝宣德,正統(tǒng)和景泰時的銅器鑄造。</p> <p class="ql-block">雍和門東旁銅雄獅</p> <p class="ql-block">雍和門西銅雌獅</p> <p class="ql-block">  銅鼎香爐</p><p class="ql-block"> 銅鼎香爐高4·2米,爐座為蓮花座,有雙層蓮花瓣,兩層花瓣之間束腰,束腰飾以吉祥八瑞圖案。蓮花座頂面高浮雕三只狻猊戲球。</p><p class="ql-block"> 爐身大腹便便,有海水和水波紋。腹下鼎式三足立于蓮花座上,三足形象是狻猊。狻猊,龍生九子之一,形象威武,是吉祥瑞獸,宗教建筑多有狻猊,狻猊喜歡煙火,香爐足多作成狻猊。</p><p class="ql-block"> 爐頂重檐攢尖上鎮(zhèn)寶瓶,檐下六個火焰窗口,窗框飾二龍戲珠。爐頂與爐身結合處鑄有文字“大清乾隆十二年造”。</p> <p class="ql-block">  這雍和宮的銅鼎爐和雍和門前的銅獅一樣,都是用清朝內務府倉庫里收藏的明朝宣德、正統(tǒng)和景泰年間的銅爐、銅器所鑄。</p> <p class="ql-block">四體碑亭(御碑亭)</p><p class="ql-block">四體碑亭是北京雍和宮內的標志性建筑之一,又稱?御碑亭?,建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亭內矗立一座高約6米的四方石碑,碑文以滿、漢、蒙、藏四種文字刻寫,內容為乾隆帝撰寫的《喇嘛說》,闡述藏傳佛教歷史及清廷對藏傳佛教的管理策略。</p> <p class="ql-block">四體御碑</p> <p class="ql-block">雍和宮殿</p><p class="ql-block">?雍和宮殿是北京雍和宮的核心建筑,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原為雍親王府銀安殿,乾隆九年(1744年)改為藏傳佛教寺院后成為正殿,現供奉三世佛(燃燈佛、釋迦牟尼佛、彌勒佛)及十八羅漢像,兼具漢藏建筑風格與皇家寺院規(guī)格。</p> <p class="ql-block">漢白玉石座上是銅制“須彌山”,佛家認為,須彌山在九山八海之間,是世界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銅制須彌山(照片取自網上,文字查DS)</p><p class="ql-block">由青銅山體和漢白玉底座兩部分組成,山體高1.5米,通高2.76米???。須彌山在佛教中象征著世界中心,由金、銀、琉璃、水晶四種寶物組成,周圍有七香海、七金山,第七金山外有咸海,咸海四周分別是東勝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四大部洲,外面由鐵圍山環(huán)繞??。</p><p class="ql-block">雍和宮的須彌山不僅是佛教世界觀的具體物化,也是僧俗信眾追求理想境界的象征。其造型嚴謹,山上為重檐樓閣式的宮殿,稱為“善見城”,是三十三天之主——帝釋天居住的地方。善見城之下為廣袤的天穹,其上有星宿,星座的分布和標記大體上符合今日天文學的研究成果。星座之下為犍陀羅山,是四天王所居之地,他們各自率領著八大將領守護四方天下。在層層山巒之間,分東西南北排列著一層層殿宇,呈階梯式,這又是四大部洲的象征??。</p><p class="ql-block">此外,雍和宮的須彌山還具有深厚的歷史背景和文化意義。它由明萬歷年間掌印太監(jiān)馮保供奉,原本供奉在法源寺,后來移到了雍和宮??。這座須彌山的存在不僅展示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也為雍和宮增添了濃厚的宗教氛圍和藝術價值。</p> <p class="ql-block">東路的密宗殿(此照片由陳紅梅老師拍攝)</p> <p class="ql-block">  楸樹寓意“長壽,祥瑞”,被譽為“北方的紅木”,堪稱“百樹之王”。漢代以后常作為皇家園林,寺廟的首選之樹。</p> <p class="ql-block">  雍和宮密宗殿前的楸樹已過了盛花期。</p> <p class="ql-block">西路的講經殿(此照片由陳紅梅老師拍攝)</p> <p class="ql-block">永佑殿</p><p class="ql-block">永佑殿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一六九四年)。原為雍親王胤 寢殿,后來存放過雍正皇帝的靈柩。乾隆九年(公元一七四四年),改廟后稱為“永佑殿。</p><p class="ql-block">?雍和宮永佑殿內供奉的是無量壽佛(阿彌陀佛)、藥師佛和獅吼佛三尊佛像?。</p> <p class="ql-block">東路藥師殿(陳紅梅老師拍照)</p> <p class="ql-block">西路時輪殿(陳紅梅老師拍照)</p> <p class="ql-block">法輪殿</p><p class="ql-block">是雍和宮眾僧進行法事活動場所,建于1744年。</p><p class="ql-block">是雍和宮最具象征性的核心建筑,法輪殿以十字折角式的獨特形制,將《營造法式》的漢地智慧與藏傳佛教的須彌山意象熔鑄于一爐,成就了18世紀中國多民族藝術交融的巔峰樣本。</p> <p class="ql-block">法輪殿獨特的建筑形式</p> <p class="ql-block">法事活動場所</p> <p class="ql-block">宗喀巴大師</p><p class="ql-block">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的創(chuàng)始人宗喀巴大師像。宗喀巴原名羅桑熱合巴,公元137年生于青海省的湟中縣。他3歲歸皈嘎馬巴活佛,16歲人藏研習藏傳佛教各派理論,在此基礎上大膽革新,整頓教規(guī),提出顯密兼修的理論,從而創(chuàng)立了黃教。</p> <p class="ql-block">五百羅漢山</p><p class="ql-block">?法輪殿內的五百羅漢山以紫檀木雕琢山體?,層巒疊嶂間分布500尊金、銀、銅等材質的羅漢像,形態(tài)各異,或講經、禪修、乘鶴,展現佛教藝術的精妙。此作品融合立體雕刻與金屬鑄造技藝,堪稱清代微縮景觀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清乾隆帝的洗三的“魚龍變化盆”</p><p class="ql-block"> 洗三?是中國古代誕生禮中的重要儀式,指嬰兒出生后第三天舉行的沐浴儀式,旨在洗滌污穢、祈福消災,并匯集親友為新生兒祝吉。</p><p class="ql-block"> 北京雍和宮的法輪殿“五百羅漢山”前,放著一個精美的“魚龍變化盆”。據說,清乾隆皇帝生下三天曾用它洗過澡,所以又稱為“洗三盆”。這盆為雍和宮小三絕之一。</p> <p class="ql-block">東配殿</p> <p class="ql-block">西配殿(陳紅梅老師拍照)</p> <p class="ql-block">萬福閣</p><p class="ql-block">萬福閣是雍和宮的第五進大殿,也是最后一正殿。中間主樓為三層,左為延綏閣,右為永康閣,都為兩層,有正廊與主閣相連。</p><p class="ql-block">萬福閣內各層供奉的小佛像共達萬尊之多?!胺稹迸c“?!币艚拭麨槿f福閣。</p><p class="ql-block">閣中最令人矚目的是由整塊檀香木刻成的彌勒像,珍貴的木料由七世達賴進貢。</p><p class="ql-block">佛總高26 米,地上18 米,地下8 米,直徑8 米,立于漢白玉須彌座上,手持哈達,體態(tài)巍峨。</p><p class="ql-block">萬福閣供奉的主佛是彌勒菩薩。</p> <p class="ql-block">白檀木彌勒大佛(照片選自網上)</p><p class="ql-block">?位于萬福閣內的白檀木彌勒大佛是雍和宮三絕之首?,由一根完整的白檀木雕刻而成,地面以上高18米,地下埋深8米,總重約百噸。佛像為菩薩裝彌勒像,頭戴五佛冠,雙手呈“扶天蓋地”式,象征普度眾生。其雕刻耗時三年(1748-1749年),耗銀8萬余兩,1990年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p> <p class="ql-block">萬福閣</p> <p class="ql-block">修建萬福閣的功德碑</p> <p class="ql-block">東路永康閣</p> <p class="ql-block">永康閣</p> <p class="ql-block">萬福閣 永康閣 昭佛樓(最右端矮小建筑)</p> <p class="ql-block">東路昭佛樓</p> <p class="ql-block">昭佛樓</p> <p class="ql-block">班禪樓(陳紅梅老師拍照)</p> <p class="ql-block">金絲楠木佛龕(此照片選自網上)</p><p class="ql-block">此佛龕為雍和宮三大絕之一,藏于昭佛樓。昭佛樓是萬福閣的東廂房,原為清代崇慶皇太后的私人佛堂,佛龕位于正北方主殿位置。??</p><p class="ql-block">佛龕采用金絲楠木雕刻,上有99條盤龍,雕工細膩至0.5毫米精度,龍鱗紋理天然形成。????</p><p class="ql-block">佛龕內供奉銅鑄旃檀釋迦像,兩側立阿難、迦葉尊者,背光原嵌銅鏡,夕陽下反射光芒如火焰。??</p><p class="ql-block">?該佛龕與紫檀羅漢山、白檀木彌勒大佛并稱雍和宮“木雕三絕”,是漢藏藝術融合的典范,1983年隨雍和宮列入全國重點寺院。??</p> <p class="ql-block">西路延綏閣</p> <p class="ql-block">西路延綏閣</p> <p class="ql-block">西路延綏閣</p> <p class="ql-block">萬福閣 雅曼達嘎樓(西部二層樓)</p> <p class="ql-block">西路戒臺樓(左)與雅曼達嘎樓(右,二層)(陳紅梅老師拍照)</p> <p class="ql-block">綏成殿</p><p class="ql-block">綏成殿是雍和宮的一個重要殿宇,這里供奉著多種佛像和祖師像。正中央是大白傘蓋佛母,這是藏傳佛教特有的佛像,象征著佛法的慈悲和庇護。大白傘佛母有三頭六手,形象威嚴,能夠放大光明,遍覆法界,庇護眾生。大白傘佛母不僅是佛法的象征,也是一切佛的發(fā)源地。</p><p class="ql-block">右側供奉著白度母像,東側則是綠度母像。這兩位度母像威震三界,協(xié)助佛祖度化一切眾生,還能為世間掃除八難。她們呈女相,受到藏地婦女的崇敬。</p> <p class="ql-block">綏成殿東順山樓(陳紅梅老師拍照)</p> <p class="ql-block">綏成殿西順山樓(陳紅梅老師拍照)</p> <p class="ql-block">轉經筒</p><p class="ql-block">轉經筒是鐫刻的是佛教六字真言。用右手順時針方向轉動三次,相當于誦經三遍。佛教認為虔誠誦讀六字真言可以達到以下效果。</p><p class="ql-block">凈化心靈:常誦六字真言可以消除內心的煩惱和業(yè)障,使心靈得到凈化和升華。</p><p class="ql-block">增長智慧:通過誦念六字真言,可以開啟智慧之門,增強理解力和洞察力。</p><p class="ql-block">積累資糧:六字真言是積累福報和智慧資糧的法門之一,有助于實現個人的修行目標和愿望。</p><p class="ql-block">保護平安:在面臨困難和危險時,誦念六字真言可以得到觀音菩薩的庇佑和保護。</p> <p class="ql-block">雍和宮殿宇鳥瞰(照片取自網上)</p> <p class="ql-block">  觀后題記</p><p class="ql-block"> 我小時就住在雍和宮附近,所就讀的小學中學也在雍和宮大亍上,天天上下學,都從雍和宮南面的紅色影壁墻旁走過,但從沒進去過,因為那時雍和宮不對外開放。藏歷新年時,雍和宮里的喇嘛們要隆重慶祝多日,其中最熱鬧的是“跳神會”,大人們俗稱“打鬼”。我們仍是沒資格沒機會去看的。那時雍和宮周邊會順時舉行廟會,大街小巷來了許多作小買賣的:吹糖人,拉洋片,賣些糖糖豆豆和花花綠綠的小玩意兒,倒是對我們很有吸引力。</p><p class="ql-block"> 以后是上大學上農場分配到外地工作,離雍和宮越來越遠了。上世紀八十年代調回北京,終日忙工作忙生活,盡管后來雍和宮對外開放了,也顧不上去看看。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如今已進入耄耋之年,忽兒有了要去雍和宮看看的念頭,身邊的名勝古跡不看不了解,豈不遺憾。</p><p class="ql-block"> 躲過年節(jié)觀者如潮的高峰期,終于在2025年5月28日和朋友們一起走進了雍和宮,這是我和雍和宮相隔七十多年的相會。雖只是浮光掠影,走馬觀花地參觀了兩個多小時,但我被雍和宮建筑的恢宏氣勢所震撼,被雍和宮內富麗堂皇的樓宇殿舍和華美的絢麗多彩的物品所驚羨,被無處不散發(fā)出的歷史、文化,宗教、藝術、建筑、冶煉等多方面深厚的文化底蘊並閃爍著歷代人民智慧的火芒所折服,為來此禮佛祈福人們的虔誠所感染。 </p><p class="ql-block"> 參觀時我重點關注中路的各大殿宇建筑,無暇細觀東路西路的殿堂,后詳查資料記述此文,以備不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