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曼,1938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組織,同年12月,在皖南涇縣參加新四軍。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 長城烽火,山河泣血;彎弓射日,馳騁中華。從抗戰(zhàn)硝煙中綻放的軍中玫瑰,光芒四射,璀璨奪目。她們以柔弱的雙肩扛起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家國命運。80載歲月風干不了那些美麗的面龐,至今我們仍能聽見她們鏗鏘的歌聲——書寫了偉大母親的壯美畫卷。軍中玫瑰從未凋零,她們的剛強與柔軟,共同鑄就了民族的脊梁。<br> 銘記歷史,緬懷先輩,捍衛(wèi)和平,開辟未來。為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紅軍村將陸續(xù)推出一批抗戰(zhàn)女兵的老照片,讓龍的傳人一睹風采。<br>第1集:新四軍機要員潘吟秋<br>第2集:上海勞動婦女戰(zhàn)地服務團女兵尹峰<br>第3集:新四軍“老虎團”文化教員崔華<br>第4集:新四軍四師被服廠質檢員張玉芝<br>第5集:新四軍軍部醫(yī)院護士長王斯<br>第6集:從大家閨秀到新四軍文藝宣傳員郭冰<br>第7集:新四軍護士嚴檢行<br>第8集:新四軍軍工裝藥員徐麗森<br>第9集:新四軍中的婦女部部長王曼<br><br> 在福建省離休干部休養(yǎng)所汪大明、王曼家里(古田村大院),我們多次聆聽王曼大姐講述她在新四軍里的故事,并對她在茅山地區(qū)抗日的事跡非常欽佩?!芭c黨同生憂患年,芳華十七立誓言。艱險征途創(chuàng)業(yè)路,忠心赤膽永向前?!边@無疑是王曼大姐精神世界的真實寫照。<br><br><b>“我在父親、姐姐的影響下走上革命道路?!蓖趼蠼汩_門見山地介紹說。</b><br> 王曼父親王魁,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1926年參加北伐軍運動,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組織,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赴東北參加抗日義勇軍,后壯烈犧牲,直到2015年民政部才頒發(fā)了烈士證書。她父親參加東北抗日義勇軍后,母親、姐姐和妹妹都被趕出王家。為了找活路,母親于1933年帶著全家從天臺到上海投奔親戚。王曼11歲時到亞美綢廠當童工,16歲轉為正式工人。<br> 1937年上海八一三事變,日本鬼子打進上海,她們全家為躲避戰(zhàn)火又逃回天臺故鄉(xiāng)。在大姐(地下黨員)的教育引導下,王曼廣泛閱讀《西行漫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革命書籍和抗日救國的油印小冊子,積極參加天臺抗日宣傳隊和婦女救國會等活動,進一步提高了政治覺悟。她說:“只有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中國才不會亡,中國才有希望。”<br> 1938年10月,王曼在姐姐的介紹下在天臺光榮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組織。12月,新四軍軍部教導總隊到她家鄉(xiāng)招生,王曼積極報名并得到當?shù)攸h組織的批準,于年底到達皖南新四軍軍部,分配到教導總隊女生八隊。<br><b>“新四軍女生八隊的學習生活,徹底改變了我。它使我進一步堅定了革命理想信念,聽黨的話、永遠跟著共產(chǎn)黨走,真正從一名童工轉變?yōu)楣鈽s的新四軍戰(zhàn)士。”王曼大姐深有體會地說。</b><br> 王曼大姐回憶說:“女生八隊位于皖南涇縣青弋江邊的肖村,我們駐肖家祠堂。我們班共有12名女戰(zhàn)士,班長張碧珍是來自上海的女工,20多歲,溫厚樸實體貼人,還有兩名老紅軍大姐。我們全班團結友愛,認真學習,遵守紀律,就像一家人,心里說不出的愉快。給我們上課的教員大都是著名的學者和老師,記得有薛暮橋、馮定、溫仰春、彭柏山、夏征農(nóng)、羅瓊、陶白等。他們都有豐富的學識和理論水平,有的還親身經(jīng)歷過二萬五千里長征和三年游擊戰(zhàn)爭,講課既有理論聯(lián)系實際,深入淺出,具體生動的特點,比我以前讀過的其他書更生動、深刻。通過學習,使我懂得為什么要革命,革誰的命,誰是革命動力,怎樣取得革命勝利,從而樹立革命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我們還經(jīng)常去聽報告,有時整個教導隊1000多名學員集中在云嶺陳家祠堂,聽項英、陳毅、袁國平、周子昆、鄧子恢等軍首長作關于形勢和任務的報告,這些報告極大地增強、鼓舞了我們抗戰(zhàn)必勝的信心?!碑厴I(yè)時,中共東南局婦女部長李堅貞大姐找王曼談話,要求她到婦女部工作。她回憶說:“當時在婦女部工作有章蘊二姐、鄧六金三姐(曾山同志愛人)等。1939年9月中共東南局開辦第一期黨員訓練班,組織上抽調我去學習。黨訓班學員都是由蘇南、皖南、浙江等地調來的縣區(qū)級做過實際工作的黨員干部,約有100名。黨訓班由曾山同志領導,有時他還親自來上課。學習的內容有馬列主義基本理論,如斯大林的《論列寧主義問題》和《列寧主義基礎》、中國革命運動史和黨內兩條路線斗爭史、黨的建設以及時事政策等。11月黨訓班結束,我被分配到中共蘇南區(qū)黨委茅山丹南縣委工作,它隸屬新四軍和中共中央東南局。先有新四軍,后有根據(jù)地和民主政權,這是華中抗日根據(jù)地的特點之一?!?lt;br><b>“堅持茅山根據(jù)地斗爭,依靠群眾建立民主政權,開展反“清鄉(xiāng)”反“掃蕩”斗爭,終于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蓖趼蠼銓ξ覀儩M懷信心地說。</b><br> 王曼大姐介紹說:“1939年,丹陽、金壇、鎮(zhèn)江等地區(qū)的敵偽主要還是確保占領大、中、小城市,重要集鎮(zhèn)和鐵路、公路沿線,對我們活動地區(qū)進行周期性的掃蕩,所到之處燒殺擄掠,抓丁搶糧,要花姑娘,土匪還要牽牛宰豬,無所不為,廣大群眾處在恐怖與苦難之中。新四軍來后積極打擊敵人,剎住了敵偽的囂張氣焰。我們剛到茅山開辟根據(jù)地時,丹南縣委包括丹陽、金壇、鎮(zhèn)江、句容等部分區(qū)鄉(xiāng),合為一個縣的范圍。后來形勢發(fā)展了,為了對敵斗爭的需要,又劃分成丹陽、句容、鎮(zhèn)江、金壇等幾個縣。我最初擔任丹南縣委婦女部部長,后來改任縣委組織部部長。我們到地方工作的同志都以新四軍戰(zhàn)地服務團女兵的身份公開活動,特委書記吳仲超就是我們的團長。”<br> “新四軍在敵后與敵偽周旋,白天黑夜行軍,經(jīng)常打仗,全靠一雙‘飛毛腿’。讓每個戰(zhàn)士都有一雙合腳的鞋,這個任務就由婦抗會承擔。我們發(fā)動老婆婆、小媳婦、姑娘們給新四軍做鞋。她們白天各自抽空做,晚上集體加班做,圍在一盞油燈下一針一線比賽做。有的在鞋幫里面繡上花,繡上‘抗日到底’‘革命到底’字樣。在擁軍高潮時期,每人平均每月做一兩雙軍鞋,一捆捆一擔擔挑送到部隊,使每個戰(zhàn)士都能穿上舒適合腳牢固的布底鞋,背包里還能備一雙替換。有一次陳毅司令員來到延陵附近的西莊湖,當著特委書記吳仲超同志面笑著說:你們的婦女工作做得好,解決了部隊穿鞋的大問題,真是一個大貢獻?。 薄俺圆艘园撞诵?,當兵要當新四軍。當時在茅山根據(jù)地妻送郎、母送子參加新四軍的動人事例很多。陳毅、粟裕同志從江南帶出去的部隊,有很大部分是茅山子弟兵。”王曼大姐感動地說。<br> <b>王曼大姐印象最深的是“小紅媽”</b>。她說:“‘小紅媽’是軍民魚水情的典型代表人物。隨著群眾運動的深入,在婦女群眾中涌現(xiàn)出不少擁軍模范人物,其中就有茅山聞名的‘小紅媽’?!〖t媽’原名王吉娣,因其兒子叫小紅,大家都親熱地稱她‘小紅媽’。自從新四軍進入茅山,部隊指戰(zhàn)員經(jīng)常住在天荒湖中她家的棚子里。她認定共產(chǎn)黨、新四軍是為窮人翻身求解放的,從心底里擁護新四軍,把新四軍看作親人。新四軍許多傷病員在她家養(yǎng)傷治病。皖南事變時突圍出來的部隊不少干部,都先安頓在‘小紅媽’家,再轉移到蘇北去。章蘊、曾山、譚震林等領導同志都住過‘小紅媽’的茅舍。我們縣委也經(jīng)常在‘小紅媽’家開會,大家都親熱地把‘小紅媽’家稱為‘小莫斯科’。由于漢奸告密,日偽軍包圍了‘小紅媽’家,放火燒毀了她家,她的丈夫也被敵人打死,付出了很大犧牲。后來‘小紅媽’重建小根據(jù)地,一直堅持斗爭到全國解放。”<br> 王曼大姐對我們講了減租減息的故事。她說:“我還親自參加了延陵一帶貧苦農(nóng)民向丹陽有名的大地主貢友三的借糧斗爭和金壇巨村大莊子的減租減息斗爭。這兩個斗爭解決了貧苦農(nóng)民生產(chǎn)和生活上很大困難,調動了廣大農(nóng)民抗日和生產(chǎn)的積極性,增強了支持長期抗戰(zhàn)政治上和經(jīng)濟上的潛力。我們還組織部隊和廣大民兵幫助群眾搶種搶收,打擊敵人下鄉(xiāng)征糧搶糧,保衛(wèi)夏種秋收,并和人民群眾一起節(jié)衣縮食,艱苦奮斗,度過生產(chǎn)和生活上最困難的1941年和1942年。這些工作和斗爭,提高了廣大貧雇農(nóng)的覺悟,提高了支部黨員在群眾中的政治威信,密切黨群關系。許多貧雇農(nóng)的竹棚茅舍成了我們游擊區(qū)的小根據(jù)地。緊緊地依靠群眾建設根據(jù)地政權,是我們取得抗戰(zhàn)勝利的重要法寶?!? 王曼大姐在家中接受采訪 為紀念新四軍成立80周年,王曼大姐在抗戰(zhàn)老兵手摸采集活動儀式上簽名 王曼,原名王林月,女,1921年11月生,浙江天臺縣人。1933年至1937年在上海絲綢廠當童工,并在中共上海地下黨領導的工人夜校讀書;1937年8月參加天臺縣婦女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38年12到皖南參加新四軍,在新四軍教導總隊女生八隊學習??箲?zhàn)時期,歷任中共蘇南區(qū)黨委茅山丹南縣委婦女部長,中心縣委婦女部長,金丹鎮(zhèn)縣委、丹陽縣委組織部長、縣委副書記等職,參加開辟、建設茅山抗日根據(jù)地。1942年與汪大明同志結婚。1945年浙東北撤時任干部隊政治指導員。解放戰(zhàn)爭時期,先后任一縱隊政治部民運部民運隊長、衛(wèi)生部治療隊政治協(xié)理員,九兵團衛(wèi)生部治療隊協(xié)理員,一縱隊后方留守處婦女隊長、副大隊長,參加了淮海戰(zhàn)役、渡江戰(zhàn)役和解放上海戰(zhàn)役。新中國成立后,先后任中共浙江黃巖縣委組織部長,上海市委組織部干部處科長、副處長;1954年至1958年任中共莆田縣委第二書記、晉江地委委員;1958年至1964年任中共福州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長,工交部長;1964年至1966年6月任中共廈門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拔母铩敝?,遭受林彪、“四人幫”反革命集團的迫害,關押審查6年,粉碎“四人幫”后得到徹底平反。1975年任中共邵武縣委副書記,1978年10月任福建省第二輕工業(yè)廳副廳長,黨組成員。1983年8月退居二線,任中共福建省委紀律檢查委員會專職委員,1984年12月離休。退休后曾擔任福建省新四軍研究會副會長。著有《難忘的滄桑歲月——一個女兵的回憶錄》。2019年11月4日22時在福州病故,享年99歲。 1938年在浙江溫嶺縣抗日青年服務團留影。左起王月林(王曼)、范美玉、錢桂華、梁儀(魯冰)、林至夫、王紹梧、王槐秋、吳瑛、蔣永年、林超夏 王曼(中)在上海與戰(zhàn)友合影 1970年代初,王曼重返當年戰(zhàn)斗過的茅山金壇縣建昌圩里,在天荒湖盤石莊抗日擁軍模范“小紅媽”家門前小橋邊留影 1982年5月,王曼與當年堅持茅山抗日斗爭的老戰(zhàn)友在江蘇句容合影。后排左起王曼、汪大銘、歐陽惠林、翁迪民、彭炎等 1991年7月,王曼書法作品參加福建省老年書畫作品展覽:與黨同生憂患年,芳華十七立誓言。艱險征途創(chuàng)業(yè)路,忠心赤膽永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