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書信集郵參加 “搶救民間家書20周年暨 2025中國家書文化論壇(下)

書信集郵.王健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13日下午14點,一場關于家書文化的盛會——“搶救民間家書20周年暨2025中國家書文化論壇”在中國人民大學陜公大講堂109會議室隆重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50多位嘉賓齊聚一堂,圍繞家書文化展開熱烈討論。多位嘉賓在發(fā)言后因返程票時間限制先行返回,但論壇的精彩瞬間仍被定格,會后合影留念,為這一文化盛事留下珍貴記憶。</p> 一、論壇發(fā)言 <p class="ql-block">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副館長張丁教授主持,會議室兩端的大屏幕為嘉賓們提供了清晰的展示平臺。在張教授的引導下,論壇氣氛熱烈非凡,嘉賓們紛紛舉手示意,爭先恐后地分享自己見解與心得。</p> <p class="ql-block">張丁教授以莊重而深情的開場白拉開論壇序幕,隨后邀請來自福建泉州的黃清海先生發(fā)言。作為2021年申遺“僑批”項目的重要參與者,黃先生不僅捐贈了1800封珍貴書信,更以早期郵寄明信片為切入點,深入闡述了書信在歷史傳承中的獨特意義。因航班時間緊迫,黃先生發(fā)言后即匆匆離席。</p> <p class="ql-block">來自成都四川社科院的蘇東來先生,作為80后家書文化工作者,以敏銳的視角分享了他的研究心得。他從2015年的巴蜀家風中汲取靈感,致力于編輯《當代史》資料,特別關注四川籍兩岸家書及七八十年代的巴蜀家書。他還建議深入挖掘各地檔案館中抗美援朝烈士家書等珍貴資料,為家書文化注入更多歷史深度。</p> <p class="ql-block">天津大學博士生孫春惠,是本次論壇中較年輕的家書文化研究者。她專注于“紅色家書”課題,對家書博物館中陳列的各類書籍內容如數(shù)家珍。尤其是那本綠皮《遼河油田書信郵集薈萃》,更是讓她愛不釋手,反復翻閱,展現(xiàn)了年輕一代對家書文化的濃厚興趣。</p> <p class="ql-block">吉林市北華大學家書博物館顧問馬友聯(lián)先生(83歲)發(fā)言時,全場肅然起敬。作為20年前搶救民間家書工程的倡議人之一,他講述了自己在1987年通過兩岸家書尋找失聯(lián)親人的感人故事。他向我贈送了一枚自制的個性化明信片,傳遞著家書文化的溫度。</p> <p class="ql-block">北華大學家書博物館館長付洪利先生發(fā)言時表示,將在大學校園內以“五種精神”為核心,深入推廣家書文化,通過研究與擴展優(yōu)秀案例,影響下一代。他還提議將“2026年中國家書文化論壇”申請在吉林市北華大學舉辦,為家書文化的傳承注入新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澳門大學博士生張嘉紋同學以獨特的視角,結合中西方文化背景,探討了家書在國內外認知與作用的異同。以自己的研究為家書文化注入了新的思考,上交論壇的論文題目《清末留日學生的專業(yè)選擇與家國敘事一一以鄭潤林致鄭觀應家書為中心》。</p> <p class="ql-block">杭州日報退休編輯樓時偉先生以其創(chuàng)辦的《家》微型小報聞名,這本采用方型四折雙面八版印刷的小報,即將迎來第100期。它不僅是“新型家書文化”的典范,更成為論壇嘉賓爭相學習的范例。部分合訂本贈予上午參會的嘉賓,贏得了廣泛贊譽。</p> <p class="ql-block">無錫集郵家王巨榛老人(83歲)分享了自己從小為志愿軍寫慰問信的經(jīng)歷,并捐贈了100枚明信片書信、7封名人書信及50封與溫州小學生的互通書信。他的細致與執(zhí)著,展現(xiàn)了老一輩集郵人對家書文化的熱愛。</p> <p class="ql-block">長沙譚安利老人(82歲)以一本《歲月印痕》續(xù)編書籍捐贈100本,為論壇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底蘊。這本書收錄了他與親友93人的2300余封往來書信,按照親人、同學、友人分為18篇章,共912頁。首頁代序由張丁教授撰寫,題為“電子書信整理編撰的可貴探索”。</p> <p class="ql-block">中國人民大學本科生侯丁鑒作為論壇中最年輕的發(fā)言者,以其對英國等國外家書研究現(xiàn)狀的考察,提出了民間家書應保持百姓屬性并不斷擴大收集數(shù)量的建議。他還倡議開展“中國家書學研究”,為家書文化的學術化發(fā)展指明了方向。</p> <p class="ql-block">桂林唐飛霄先生之女唐京女士捐贈了父親留下的1000多封家書及七十多年的抗戰(zhàn)日記。盡管身體瘦弱且患有帶狀皰疹,她仍堅持整理這些珍貴資料,展現(xiàn)了挖掘家書背后故事的堅定信念。</p> <p class="ql-block">盤錦的王健先生代表書信集郵研究會發(fā)言,之前捐贈了六十年代人大同學家書18封,并征集了21框家書展品參與活動。他還轉達了勝利油田王清,因家書文化向山東省婦聯(lián)領導匯報的情況,分享了書信集郵推廣的經(jīng)驗。</p> <p class="ql-block">勝利油田劉曉林夫婦共同參與交流活動,下午由夫人劉平平代表發(fā)言。這對夫婦在家書研究、整理、挖掘與展覽方面的合作,成為論壇中的佳話。</p> <p class="ql-block">中國青年報原副社長謝湘女士退休后繼續(xù)投身家書活動,與張丁教授合作策劃了多項家書挖掘項目。她的堅持與努力,為家書文化的傳承注入了新的活力。</p><p class="ql-block">下圖:北京老干部局譚芯芯發(fā)言中,對張丁教授的辛勤工作非常感到,她上交的征文因特殊原因,沒能收錄進文集,但她的發(fā)言內容令人感動。</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后續(xù)的發(fā)言者,因想請嘉賓在郵品上簽名留念,而影響記錄及拍攝請諒解!</span></p> 二、論壇文集 <p class="ql-block">《搶救民間家書20周年暨2025中國家書文化論壇》文集,由搶救民間家書項目組委會與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聯(lián)合征集,收錄了58篇文稿,涵蓋論文、總結、體會與詩賦等內容,共計360頁,以大16開精美印刷呈現(xiàn)。</p> <p class="ql-block">王清提交的論文《改革開放時期石油工程師家庭跨國家書中的家風建構研究》,從引言到案例分析,全面探討了石油工程師家庭在跨國情境下的家風建設及其當代轉化,為家書文化的學術研究提供了新視角。</p> <p class="ql-block">王健先生提交的征文《方寸之間見真情:石油家書托起書信集郵文化新高度》,從五個方面系統(tǒng)總結了石油家書、中國家書及書信集郵的挖掘、展示、推廣與完善規(guī)則等工作,為家書文化的傳承提供了寶貴經(jīng)驗。</p> <p class="ql-block">劉曉林夫婦聯(lián)合提交的征文《家書與集郵——歷史記憶中的情感紐帶》,通過五部郵集總結分析了家書與集郵文化的緊密聯(lián)系,展現(xiàn)了家書在情感傳遞中的獨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劉曉林提交的征文《家書中的智慧——家庭家教家風的傳承與影響》,從誠信與實干、愛與家國情懷、糾正不良風氣及傳承與傳播四個方面,深入分析了家書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搶救民間家書大事記(2005—2025)》一書,由方書華題簽、李彥君篆刻、郭亮設計版式、張丁與張穎杰編輯、李貞實審定,記錄了153頁的大事記與64張彩色圖片,全面展現(xiàn)了20年家書文化的發(fā)展歷程。</p> 三、論壇交流 <p class="ql-block">馬友聯(lián)先生贈予的《吉林名人》雜志(2024年第一期總71期),封面展示了他20年來投身家書文化事業(yè)的堅定信念。雜志內頁不僅記錄了他在首屆中國家書文化論壇上的發(fā)言,還收錄了多張珍貴照片,生動展現(xiàn)了他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點滴足跡。第28頁的專題文章《搶救民間家書 守護親情家園》,更是濃縮了他多年來的努力與成果。</p> <p class="ql-block">書信集郵研究會采用“2019中國家書選拔展”明信片,粘貼加字條成為特色郵品,贈送上午參會嘉賓。下午則使用《遼河油田50年》明信片加貼加字條,贈予參會嘉賓,并請嘉賓簽名留念(兩枚中一枚贈家書博物館留念)。</p> <p class="ql-block">為本次論壇活動,家書博物館精心設計印刷了一套書鑒(12枚/套)及一套特色明信片(12枚/套),并刻制了一套12枚家書文化印章與1枚紀念戳,選自家書“抬頭句”“尾句”內容,展現(xiàn)了家書文化的深厚底蘊。</p> <p class="ql-block">剩余8枚豎版明信片,每一張背后都蘊藏著動人的故事,為家書文化的傳播增添了更多色彩。</p> <p class="ql-block">張丁教授邀請央視主持人敬一丹在明信片上簽名,并題寫“家書連著血脈”,隨后郵寄給何欣老師,展現(xiàn)了家書在情感傳遞中的獨特作用。</p> <p class="ql-block">5月14日上午,在人大家書博物館收尾工作時,一位因身體不適未能去幼兒園的小朋友在父親的帶領下參觀了博物館??吹轿覀兩w家書文化印章,小朋友非常喜歡,我們由他挑選一枚,并送郵票粘貼,讓他簽上自己姓名,愉快與爸爸合影留念,即去郵局蓋日戳了。</p> <p class="ql-block">圖片拍攝:參會嘉賓俞梓璋、張璞、劉平平、張穎杰、盧斌、李彥等。</p><p class="ql-block">音樂背景:“歌聲與微笑”童聲歌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