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突尼斯第五天,我們離開蘇塞沿著彎曲的道路向凱魯萬奔去。路上經(jīng)過埃爾?杰姆斗獸場,這是古羅馬在非洲留下的輝煌建筑。突尼斯擁有壯觀自然景觀的同時,也是世界遺產(chǎn)的寶庫。埃爾·杰姆斗獸場是非洲最大和保存最完好的斗獸場, 列名世界第三,僅次于羅馬劇場。5月份正是春末之際,紫紅色的鮮花,映襯得古老建筑生機盎然,別有意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從外立面看,這個斗獸場為三層建筑。其結(jié)構(gòu)由<span style="font-size:18px;">每層有60個拱門的</span>三層拱廊組成。斗獸場外墻高36米,由塊塊巨大石頭壘成。這些巨石都是由奴力和俘虜,從數(shù)百里遠的地方開采,然后通過人力或簡單的機械運輸?shù)浆F(xiàn)場。斗獸場建于三世紀,<span style="font-size:18px;">氣勢雄偉、恢宏</span>反映了一段羅馬帝國波瀾壯闊不可一世的歷史,也是充滿血淚史的見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斗獸場有的地方有所毀壞,為加強保護,已在外面加上鐵柵欄。防止企圖走捷徑的人隨便攀登,毀壞古跡。突尼斯人有比較強的保護古跡的意識,因此我們才有機會看到保存尚為完好的古羅馬斗獸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們走近斗獸場內(nèi),圍繞高大的外墻仔細的觀看,這個墻高是中國故宮城墻的五倍,走在其中,仿佛在古代的城堡殿廊中穿行,各層殿廊相連的支柱都有精美的雕刻和鑲嵌,宛如古代石柱雕刻的宮殿。在彎彎曲曲的路中思想不停地思考。這奇特的形態(tài)是怎么形成的呢?我忍不住問英文導(dǎo)游,他說斗獸場的形態(tài)可追溯到古希臘時期的劇場,依山而建,呈半圓形,山坡上修起層層升高也呈半圓的觀眾席。到了古羅馬時代,羅馬人利用券拱結(jié)構(gòu)把觀眾席架起來,再把兩個半圓對接,形成不受地域限制,獨特的橢圓形劇場。原來如此,我心里稱贊:古羅馬人真夠有智慧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埃爾?杰姆斗獸場建于公元230—238年,橢圓的場地,長軸有148米,短軸有122米,規(guī)模僅次于羅馬斗獸場。宏大的場地,可容納4.5萬人觀看。逛累了,有的姐妹坐在大石頭上休息一下。據(jù)說這座斗獸場所用的巨石,都是奴力和戰(zhàn)俘從幾百公里外開采并搬運至此。我想距離這么遙遠,石頭又如此大,他們是如何開采并搬到斗獸場的?邊想腦子里邊展現(xiàn)出瘦骨嶙峋的奴力和戰(zhàn)俘們,被強制起早貪黑的從事繁重的勞動,稍事站立緩和一下,就被皮鞭毒打,不得不堅持辛苦的勞作。有的被皮鞭打死,有的干著活支撐不住癱倒在地再沒起來,這座斗獸場的建成完全是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啊。想到這里不禁心中生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地面看完,我們又通過漆黑的一段階梯鉆入地下。地洞里卻很明亮,抬頭一看,原來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頭頂上有由鋼板做梁,鐵絲網(wǎng)做頂?shù)囊粭l寬透光處。</span>兩邊的洞穴是關(guān)押角斗士和猛獸的地方。看到潮濕陰冷的洞穴,門關(guān)的牢牢的,體會到被關(guān)押角斗士的無奈。這個透光的地方,我們還以為專為角斗士留的透光孔的地方??蓪嶋H主要的是每次角斗前將戰(zhàn)俘、奴隸、獅、虎、豹等野獸從地下牢籠吊升到斗獸場地面的通道。調(diào)到地面后再進行獸與獸斗,人與人斗,獸與人斗的慘烈表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是世界上唯一可以進入地牢參觀的斗獸場,我們?yōu)榇烁械津湴痢A硗馕覀兪焕先丝吹竭@一切,仿佛自己出現(xiàn)在斗獸場上,親眼看到人與人廝殺,血流如注;人與獸斗,腥味熏人,最后人被野獸吞噬的景像。歡呼聲,慘叫聲、怒吼聲震耳欲聾。等我們清醒過來,心里共同認為,羅馬帝國以人和野獸的血腥廝殺,用人和野獸的生命為代價而取樂,實在太殘忍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個呈階梯狀的半圓形的地方就是觀眾席,每一階梯有三層座位,分三個階梯。第一個階梯離中心的斗獸區(qū)域最近,便于觀看,這是專為羅馬元老院議員、祭司、高官顯貴及高貴的人士服務(wù)的座位。中間階梯是屬于羅馬居民中的騎士和富裕市民的座位。一般包括自由市民和小商販等在內(nèi)的普通市民則在最上邊的階梯座位就坐。座位離斗獸區(qū)域有一段距離,并且有隔離墻將觀眾席和斗獸場隔開,同時還有保衛(wèi)人員在坐席前保衛(wèi),以防意外發(fā)生。站在頂層望著這分階層的座位,不由的好似穿越到過羅馬斗獸場的當時現(xiàn)場,羅馬顯貴們正在為場中的格斗的人與獸的吼叫與哀嚎而歡欣鼓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參觀完埃爾?杰姆斗獸,大家邊往外走,邊議論說:古斗獸場精湛的雕刻、鑲嵌藝術(shù)、奇特的造型印證了古羅馬帝國建筑技術(shù)發(fā)達,羅馬技師和工匠的技術(shù)高超,在反映羅馬人為宣泄自己的情緒而開展的滅絕人性的人獸搏斗的娛樂活動的同時,也成為羅馬帝國鼎盛時期的象征。羅馬曾統(tǒng)治突尼斯600年,在這些年中,羅馬欺壓盤剝突尼斯人,同時也將歐洲的文明帶到了突尼斯,促進了突尼斯的進步。斗獸場是羅馬帝國統(tǒng)治北非幾百年后,留在北非的一座著名的建筑。不少法國著名作家專程到訪,如莫泊桑、福樓拜,他們描述埃爾?杰姆斗獸是“美妙絕倫的斗獸場”,“羅馬帝國在非洲存在的標志和象征?!彼臍v史意義非凡。我們坐上包車朝凱魯萬駛?cè)?,還不時回頭觀望這不一般的世界第三大斗獸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