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中華文化~國寶(上)

顏福康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前言】</div> 國寶意為:(1)國家寶器。(2)特指傳國璽。(3)國家寶貴人材。(4)國幣。(5)熊貓。<br> 本篇僅就國家寶器(部分)作一收集整理,以供分享。<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國十大傳世國寶】</div> 1、商后母戊鼎(國家博物館藏)<br> 后母戊鼎,又稱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因其腹內(nèi)壁鑄有“后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代后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銅方鼎。<br> 后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長112厘米,口寬79.2厘米,重832.84千克,是目前已知中國古代最重的青銅器。<br> 后母戊鼎,足以代表高度發(fā)達的商代青銅文化,不愧為“青銅之王”、“鎮(zhèn)國之寶”!<br> 2、西周利簋(國家博物館藏)<br> 利簋,西周武王時期青銅器,是目前能確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銅器,現(xiàn)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br> 利簋是迄今發(fā)現(xiàn)有確切年代記載的最早一件珍貴文物,它不僅見證了武王伐紂的重大歷史事件,還為中國夏商周年代的準(zhǔn)確斷定提供了重要實物見證,不愧為國之重寶。<br> 3、商周太陽神烏金飾(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藏)<br> 太陽神鳥金飾,作為中國文化遺產(chǎn)的標(biāo)志,象征著中華民族追求光明、奮發(fā)向上的精神風(fēng)貌;太陽神鳥金飾又隨神舟六號飛船遨游太空,象征著中華民族如神鳥一樣,實現(xiàn)了千年飛天夢。<br> 4、五牛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br> 五牛圖是唐朝韓滉創(chuàng)作的黃麻紙本設(shè)色畫,是韓滉傳世孤本,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少數(shù)幾件唐代傳世紙絹畫作品真跡之一,也是目前我國存世最為古老的紙本中國畫。<br> 5、石鼓文(北京故宮博物院藏)<br> 石鼓文是秦朝時刻刻石文字,因為外形非常像石鼓所以稱為石鼓文。<br> 石鼓文上面字體在書法史上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被歷代書家視為習(xí)篆書的重要范本,故有“書家第一法則”之稱譽。<br> 6、平復(fù)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br> 平復(fù)帖是是晉代文學(xué)家、書法家陸機創(chuàng)作的草隸書法作品。平復(fù)帖在我國書法歷史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又被很多人稱為”天下第一帖“。在書法界尊享“法帖之祖”“萬帖帖祖”的美譽。<br> 7、宋真珠舍利寶幢(蘇州博物館藏)<br> 宋真珠舍利寶幢是宋代時期的文物,是用珍珠等七寶連綴起來的一個存放舍利的容器,是一件非常珍貴的佛教藝術(shù)品。<br> 8、定窯孩兒枕(北京故宮博物院藏)<br> 定窯孩兒枕是宋代時期文物,是一款以孩童為外形的瓷枕。定窯孩兒枕目前雖然出土有多款。但是存放在故宮博物院的定窯孩兒枕被認為是中國整個陶瓷史上最經(jīng)典的作品。<br> 9、瀆山大玉海(現(xiàn)存于北京北海公園團城內(nèi)的白玉石亭)<br> 瀆山大玉海是元朝忽必烈下令制造的,用于彰顯國家強盛。大玉海從廣寒殿到團城,也間接反映了北京的歷史變遷。是中國目前現(xiàn)存的最大的一件宮廷玉器。<br> 10、四羊方尊(國家博物館藏)<br> 四羊青銅方尊”,是中國現(xiàn)存商代青銅方尊中最大的一件,也是現(xiàn)存商代青銅器中最大的方尊,現(xiàn)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br> 四羊青銅方尊高大雄奇,造型生動,線條流暢,充滿了神秘感和藝術(shù)感,被譽為“臻于極致的青銅典范”。<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國至今十大失傳國寶】</div> 1、傳國玉璽:秦始皇所鑄,象征著皇權(quán)天授、正統(tǒng)合法。自秦降后,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yīng),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然而,傳國玉璽自唐朝末帝李從珂抱著自焚后,便銷聲匿跡,至今杳無蹤影。<br> 2、華夏九鼎:相傳是大禹劃分天下為九州后所鑄,后成為夏商周三朝的國寶。然而,九鼎自春秋戰(zhàn)國時期以來,歷經(jīng)滄桑,多次易主,如今已經(jīng)不知去向。 3、秦十二金人:秦始皇所鑄,共十二尊,每尊高約一米,重達千斤。金人造型各異,衣飾華美,是中國古代金銀器藝術(shù)的杰出代表。然而,秦十二金人在歷經(jīng)數(shù)千年的風(fēng)雨侵蝕后,如今已經(jīng)失蹤。 4、永樂大典:明朝永樂年間編纂的一部百科全書,共二萬四千卷,三十六萬余冊,是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書。然而,永樂大典在明朝滅亡后,曾多次易手,如今已經(jīng)散佚。 5、蘭亭序原本:東晉王羲之所書,是中國書法史上的經(jīng)典之作。然而,蘭亭序原本在歷經(jīng)數(shù)百年的風(fēng)雨侵蝕后,如今已經(jīng)不知去向。 6、柴窯瓷器:唐代柴窯瓷器是中國古代瓷器中的珍品,以其獨特的釉色和紋飾而聞名于世。然而,柴窯瓷器在歷經(jīng)數(shù)百年的風(fēng)雨侵蝕后,如今已經(jīng)不知去向。 7、斬蛇劍:漢高祖用以斬白蛇的寶劍,劍上七彩珠九華玉以為飾,雜廁五色琉璃為劍匣。然而,斬蛇劍在歷經(jīng)數(shù)千年的風(fēng)雨侵蝕后,如今已經(jīng)失蹤。 8、和氏璧:楚威王時,和氏璧在昭陽令尹手中,有次率賓客游玩赤山,出璧給眾人觀賞,賓客中有人突然起哄,和氏璧丟失。半個世紀(jì)后,趙國宦官繆賢在市場上用重金購得美玉一塊,玉工說這就是和氏璧。然而,和氏璧在歷經(jīng)數(shù)千年的風(fēng)雨侵蝕后,如今已經(jīng)失蹤。 9、西王母銅像:西王母銅像是唐代的一件珍品,高約一米,重達五百多斤。然而,西王母銅像在歷經(jīng)數(shù)百年的風(fēng)雨侵蝕后,如今已經(jīng)失蹤。 10、九龍杯:相傳當(dāng)初景德鎮(zhèn)的官員為討好朱元璋,命工匠打造了精美的九龍杯,酒杯由九條龍組成,杯中倒?jié)M酒時,杯中的酒會從杯外的龍口吐出,乃至杯中一滴都不剩,若是杯中酒不滿,龍口就不會吐水。為此朱元璋領(lǐng)悟到了“知足者水存,貪心者水盡”的道理,賜名為“九龍公道杯”。<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國十大流失海外國寶】</div> 1、清乾隆《大閱甲胄》(現(xiàn)收藏于法國軍事博物館)<br> 這套甲胄通體分為胄、甲兩部分。胄為鋼質(zhì)牛皮胎,并綴以金、珍珠、寶石等飾物,胄體鑲嵌鍍金梵文三重44字,意為“心咒詛念觀世音菩薩”。1860年“火燒圓明園”后被掠奪。<br> 2、遼三彩《羅漢像》(現(xiàn)收藏于巴黎吉美博物館)<br> 羅漢原意是指依小乘佛教修行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即“阿羅漢果位”。這尊123厘米高、手持佛珠、莊嚴(yán)沉思的羅漢塑像,實屬罕見<br> 3、宋代《五色鸚鵡圖》(現(xiàn)收藏于美國波士頓美術(shù)館)<br> 縱53.3厘米,橫125.1厘米。因有徽宗趙佶的親筆題詞,歷來系于徽宗名下,但當(dāng)代學(xué)者普遍認為實出當(dāng)時畫院職業(yè)畫家之手,體現(xiàn)了徽宗時畫院花鳥畫創(chuàng)作的水平。<br> 4、唐代《歷代帝王像》(現(xiàn)收藏于美國波士頓美術(shù)博物館)<br> 一共描繪了13位古代帝王的形象,分別是:前漢昭帝劉弗陵、陳宣帝陳頊、漢光武帝劉秀、魏文帝曹丕、隋文帝楊堅、吳主孫權(quán)、蜀主劉備、晉武帝司馬炎、陳文帝陳蒨、陳廢帝陳伯宗、隋煬帝楊廣、陳后主陳叔寶、北周武帝宇文邕。<br> 5、商周時期《虎食人卣》(現(xiàn)收藏于日本東京泉屋美術(shù)館)<br> 中國商代晚期的青銅器珍品,是商代的盛酒器,通高35.7厘米,重5.09千克。卣作為一件禮器,是貴族階層的標(biāo)志商代以虎作為該器物的表面紋飾,顯示貴族權(quán)勢的威嚴(yán)。<br> 6、東晉 王羲之《喪亂帖》(現(xiàn)收藏于日本宮內(nèi)廳三之丸尚藏館)<br> 唐代雙勾填摹本,縱28.7厘米、橫58.4厘米。藝術(shù)性要遠遠高于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br> 7、東晉 顧愷之《女史箴圖》(現(xiàn)收藏于大英博物館)<br> 公元1900年庚子之役,八國聯(lián)軍入北京,為英軍所掠。這件作品1903年進入大英博物館。當(dāng)時,英國軍官克拉倫斯?約翰遜以25英鎊的價格,將這幅作品賣給大英博物館。<br> 8、商朝青銅《雙羊尊》(現(xiàn)存于大英博物館)<br> 商朝青銅雙羊尊,身高45.1厘米,重10.6公斤,失傳國寶。這件雙羊尊造型獨特,由兩只背部相連的小羊組成,兩只羊各探向一方,方向截然相反卻又無法分離。兩只羊共用四只腳,展現(xiàn)出寫實又浪漫的藝術(shù)風(fēng)格。<br> 9、西夏粘土泥塑《雙頭佛像》(現(xiàn)收藏于俄羅斯冬宮國家博物館)<br> 于1909年6月被俄國的科茲洛夫從我國內(nèi)蒙古黑水城遺址中盜掘。西夏粘土泥塑雙頭佛像,13世紀(jì),西夏,粘土彩塑,身高62厘米。<br> 10、西域壁畫《文殊菩薩出行圖》(現(xiàn)收藏于俄羅斯國家冬宮博物館)<br> 11世紀(jì),從柏孜克里克石窟中最大的洞里切割而來,高232厘米,長339厘米,描繪了文殊菩薩率領(lǐng)眷屬去赴華嚴(yán)法會的出行圖。<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國十大海外回歸國寶】</div> 1、中秋帖與伯遠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br> 民國時期,時局動蕩,“三?!敝型醌I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均流出宮外,被郭葆昌收藏。郭葆昌死后,其子因經(jīng)濟困窘,將其帶到香港,抵押給某英國銀行。<br> 中國第一任文物局局長的鄭振鐸出訪南亞,正好途徑香港,得知流失的國寶“二?!痹谙愀劭赡鼙慌馁u,他緊急向中央報告。最終,中央政府以35萬重金將《中秋帖》和《伯遠帖》購回。<br> 2、五牛圖(故宮博物館藏)<br> 八國聯(lián)軍洗劫紫禁城后,《五牛圖》被帶到國外,幾經(jīng)輾轉(zhuǎn),被香港企業(yè)家吳蘅孫買下。在上世紀(jì)中旬,吳氏企業(yè)瀕臨破產(chǎn),吳薪孫為了緩解家族債務(wù)危機,便忍痛決定出售《五牛圖》。<br> 消息傳出后,國內(nèi)得到這個消息后,政府立即給文化部下達指示,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將國寶購回。最終鑒定《五牛圖》確是真跡,最終以6萬港元成交。<br> 3、秦公晉侯青銅器(分別收藏于上海博物館、國家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br> 2009年,美籍華裔收藏家范季融、胡盈瑩捐贈晉伯卣、晉侯蘇鼎、秦公鼎等9件秦公晉侯青銅器。<br> 4、秦公墓地金飾片(甘肅省博物館藏)<br> 金飾片原本是置于棺槨之上,是秦王希冀自己在圖騰的保護下,能夠早升天國,獲得永生。<br> 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國家文物局再度向法國政府有關(guān)部門提出了文物歸還的要求。最終,在中法雙方積極合作下,32件金飾片原捐贈者皮諾和黛迪安二人解除了捐贈協(xié)議,并由他們將文物返還給中國。<br> 5圓明園十二生肖銅像(分別藏于保利博物館、國家博物館)<br> 自八國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后,圓明園十二生肖銅像就一直流落海外。中國保利集團先后斥巨資在香港拍回了牛首、虎首、候首,現(xiàn)存于保利博物館。<br> 賭王何鴻燊先后購得馬首與豬首,馬首已捐獻給國家,豬首捐獻給保利博物館。<br> 法國皮諾家族先后購入鼠首與兔首,在2013年,諾貝爾家族宣布將無償把鼠首與兔首歸還給中國,現(xiàn)在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br> 6、青銅虎鎣(國家博物館藏)<br> 青銅“虎鎣”為西周晚期文物,頂蓋內(nèi)鑄有“自作供鎣”銘文,因其精美獨特的造型、罕見的虎形裝飾而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shù)和文化價值。相關(guān)資料顯示,青銅“虎鎣”原為清宮皇室舊藏,1860年被英國軍官哈利?埃文斯從圓明園劫掠獲得,此后一直由其家族收藏。<br> 2018年3月,青銅“虎鎣”在英國拍賣,國家文物局在得知消息后,幾經(jīng)波折,終于成功接回了青銅“虎鎣”<br> 7、王處直墓彩繪浮雕武士石刻(國家博物館藏)<br> 2000年初,國家文物局接到了一個消息,美國佳士得拍賣行將在3月拍賣一件中國文物——五代時期節(jié)度使王處直墓甬道處被盜的彩繪浮雕武士石刻。<br> 國家文物局與公安部立刻與美國方面聯(lián)系,希望其阻止拍賣活動,并將文物返還中國。在大量的證據(jù)面前,美國司法部門最終做出裁決,將浮雕武士像無償歸還中國政府。2001年5月26日,王處直墓的彩繪石雕武士像返回中國。<br> 8、“曾伯克父”青銅組器(國家博物館藏)<br> 國家文物局在得知其組器即將拍賣時,經(jīng)過科學(xué)手段鎖定為走私文物。通過努力,2019年9月10日,重新回到祖國。<br> 9、翁氏藏書(上海圖書館藏)<br> 1985年,“翁氏藏書”突然出現(xiàn)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中國善本書展”上,即引起學(xué)術(shù)界、文物界的震動。<br> 上海圖書館與翁萬戈先生達成協(xié)議,不通過拍賣,以協(xié)商轉(zhuǎn)讓的方式將這批珍本入藏上海圖書館。<br> 10、湖北秭歸縣屈原紀(jì)念館東周青銅敦(湖北省博物館藏)<br> 1988年11月,中國有關(guān)方面發(fā)現(xiàn)紐約蘇富比拍賣行公開拍賣的東周青銅敦系湖北秭歸縣屈原紀(jì)念館當(dāng)年6月所失,遂以完備的證明資料向美方索回。<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國十大最貴國寶級文物】</div> 第1寶:清乾隆御制琺瑯彩古月軒題詩花石錦雞圖雙耳瓶<br> 器高16.5厘米,香港蘇富比2005秋拍成交價:人民幣122,408,800元<br> 該雙耳瓶曾于1975年5月12日于倫敦佳士得拍賣,以16000英鎊(合22萬人民幣)成交,30年后的今天其價格漲了500多倍。<br> 古月軒始于清代康熙年間,是用琺瑯彩在玻璃胎上施以彩繪,經(jīng)高溫?zé)贫?。此器系為乾隆皇帝特別燒制的賞玩器,由宮中造辦處御畫匠親繪。<br> 第2寶:翡翠原石<br> 110×55×60厘米/重約500公斤,中鴻信2005春拍,成交價:人民幣88,000,000元<br> 此翡翠原石體積龐大,重約500公斤。原石通體綠色,有三條石筋分布其間,整體呈現(xiàn)磅礴氣勢,在原石細膩的表面上,億萬年自然形成的片片濃綠色的凸起部分,及一道道石筋,猶如一幅層巒疊翠、溪澗奔流的山水畫,又如一首滄海桑田、韻律優(yōu)美的田園詩。<br> 第3寶:元十四世紀(jì)中期青花錦香亭圖罐<br> 器高27.3厘米,香港佳士得2005秋拍,成交價:人民幣49,989,600元<br> 該罐是8件傳世的元朝人物故事圖青花罐中的一件,所繪場景出自著名雜劇《孟月梅寫恨錦香亭》,亭臺、花草、人物都栩栩如生。此罐為英國鐵路基金會舊藏,1989年5月香港蘇富比曾以308萬港元的價格拍出。<br> 第4寶:清乾隆外粉青釉浮雕芭蕉葉鏤空纏枝花卉紋內(nèi)青花六方套瓶<br> 器高40厘米,紐約蘇富比2005春拍,成交價:人民幣47,615,200元<br> 此器是乾隆早期御窯廠燒造的器物,器型規(guī)整,工藝精湛奇巧,集粉彩、琺瑯彩、鏤空等多種裝飾技法于一器,紋飾圖案融合了中西文化,代表了中國陶瓷工藝的最高水平。1984年紐約蘇富比拍出該瓶的價格為54.6萬港元,至今升值約80倍。<br> 第5寶:清乾隆清華纏枝花卉龍鳳爭珠圖雙龍耳扁壺 <br> 器高45.2厘米,香港蘇富比2005秋拍成交價:人民幣 36,36,800元。<br> 壺直口,細頸,扁圓形腹,平底。通體青花裝飾。肩繪蕉葉紋,壺二周繪纏枝花卉紋,主題繪青花龍鳳云中爭珠圖。足內(nèi)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款。 <br> 第6寶:明永樂青花折技花果紋墩碗<br> 直徑34.8厘米,香港佳士得2005春拍,成交價:人民幣32,181,600元<br> 大型明永樂青花碗為數(shù)極少,紋飾以最上等鈷料描繪,主題與表現(xiàn)手法俱仿洪武青花器,此碗是其中一例。折枝花果紋飾在明初較為流行,至永樂不但用于御制青花器,還見于甜白釉器。這件拍賣品體積特大,造工精美,青花色澤鮮艷,代表著永樂御窯的瓷藝成就。<br> 第7寶:王翚仿唐宋元諸名賢橫景六幅圖手卷<br> 紙本設(shè)色,北京九歌2005秋拍,成交價:人民幣35,200,000元<br> 王翚(1632-1717)清初六大家之一,名石谷,號耕煙散人等。仿唐宋元諸名賢橫景六幅作于1715年,是王晚年最佳的仿古山水作品,在王?的存世作品中將風(fēng)格各異的山水裝為手卷,亦頗為罕見。<br> 第8寶:吳冠中1988年作《鸚鵡天堂》<br> 2005年11月,在北京保利首屆拍賣會上以2750萬元的價格落槌。<br> 此畫為赴新舉辦其個人畫展期間即興之作,寫實寫意,數(shù)十只鸚鵡各具神態(tài),顧盼喁喁,一片祥和景象,直指人類生存生態(tài)生活的大主題。<br> 第9寶:明宣德青花云龍紋葵口洗 <br> 直徑18.9厘米,香港蘇富比2005秋拍,成交價:人民幣29,807,200元<br> 宣德內(nèi)云龍外團龍紋的葵口洗可算最具代表性:在洗中心繪以五爪游龍穿梭于祥云間的雄姿,棱壁上下各飾雙圈藍線。外壁以二組上下相對及較小的團龍紋飾配合。云龍紋則可分帶框和無框二類,本器屬前者。<br> 第10寶:任伯年《華祝三多圖》<br> 立軸、設(shè)色絹本、212.5×106厘米,中貿(mào)圣佳2005春拍,成交價:人民幣28,600,000元<br> 此幅《華祝三多圖》又名《華峰三祝圖》,所繪為一歷史典故,出于莊子的《天地》篇。講古帝堯出巡至華封古地,華封人向堯三祝,堯三次辭謝的故事,是一個極富有哲學(xué)意蘊的古老主題。<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國10大青銅器國寶】</div> 1.司母戊鼎(后母戊鼎) 商代 最重的青銅器<br> 2.四羊方尊 商代<br> 均見【中國十大傳世國寶】<br> 3.青銅大立人像 青銅縱目人神像 三星堆出土 商代(四川三星堆博物館藏)<br> 高180、通高260.8厘米,重約180公斤,是現(xiàn)存最高、最完整的青銅立人像。被譽為“世界銅像之王”。<br> 4.毛公鼎 西周 銘文最多的青銅器(臺北故宮博物院藏)<br> 鼎高53.8厘米,口徑47.9厘米。圓形,二立耳,深腹外鼓,三蹄足,口沿飾環(huán)帶狀的重環(huán)紋,造型端莊穩(wěn)重。鼎內(nèi)銘文長達四百九十九字,記載了毛公衷心向周宣王為國獻策之事,被譽為“抵得一篇尚書”。<br> 5.蓮鶴方壺 東周(分別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河南博物院)<br> 春秋中期青銅制盛酒或盛水器,制作技藝非常高超,采用了分鑄法、圓雕、淺浮雕、細刻、焊接等復(fù)雜的技法,工藝精湛,很多技法已經(jīng)失傳,用現(xiàn)代最先進的科技也無法復(fù)制和模仿。<br> 6.越王勾踐劍 春秋(湖北省博物館藏)<br> 春秋晚期越國青銅器,被稱為“天下第一劍”。劍通高55.7厘米,寬4.6厘米,柄長8.4厘米,重875克,極其鋒利??逃小般X王鳩淺,自乍用鐱”八字。<br> 7.曾侯乙編鐘 戰(zhàn)國(湖北省博物館藏)<br> 中國目前出土的40多套編鐘中數(shù)量最多、保存最好的一組,也是中國乃至全世界歷史上,最為宏偉精美的大型樂器。它高超的鑄造技術(shù)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中外專家、學(xué)者稱之為“稀世珍寶”。<br> 8.秦始皇陵銅車馬 秦代 最大的青銅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藏)<br> 秦始皇陵的大型陪葬銅車馬模型,共兩乘,一前一后排列。經(jīng)復(fù)原,大小約為真人真馬的二分之一,由7000多個零部件組成。是目前發(fā)現(xiàn)年代最早、形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銅鑄車馬。<br> 9.長信宮燈 西漢 中華第一燈(河北省博物館藏)<br> 中國漢代青銅器。宮燈燈體為一通體鎏金、雙手執(zhí)燈跽坐的宮女,神態(tài)恬靜優(yōu)雅。燈體通高48厘米,重15.85公斤。此宮燈因曾放置于竇太后(劉勝祖母)的長信宮內(nèi)而得名。<br> 10.銅奔馬(馬踏飛燕) 東漢 中國旅游標(biāo)志(甘肅省博物館藏)<br> 又名馬超龍雀、銅奔馬、馬襲烏鴉、鷹(鷂)掠馬、馬踏飛隼、凌云奔馬等,為東漢青銅器。自出土以來一直被視為中國古代高超鑄造業(yè)的象征。<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國十大國寶級瓷器】</div> 一、孩兒瓷枕(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br> 此枕是以嬰孩的脊背作枕面,頗具匠心。其雕塑手法細膩入微,生動地表現(xiàn)出孩童的體態(tài)神情,凝聚了匠師傾注的真、善、美。<br> 二、雙葫蘆紋瓶<br> 英國著名收藏家威廉?亞歷山大,在1900年5月23日花10英鎊,買下的一只元青花雙葫蘆紋瓶,在2005年的拍賣會上以334.5萬英鎊成交。人們津津樂道其價格百余年來的戲劇性變化。<br> 三、釉里紅青花高足杯<br> 高足杯也稱馬上杯,它同于高足碗,上為碗形,下有高柄。高足杯也稱把杯,外觀美麗,實用方便,是陶瓷中的典型器物。<br> 四、郎窯紅膽瓶<br> 朗窯紅為我國名貴的傳統(tǒng)紅釉之一,因其于十八世紀(jì)始產(chǎn)于清朝督陶宮郎廷極所督燒的郎窯,故稱“郎窯紅”美人醉釉。<br> 五、青花纏枝花卉紋盉<br> 該瓷器直口,束頸,豐肩,圓腹,圈足,外書“大明宣德年制”。肩及足部飾上覆下仰的蓮瓣紋各一周,蓮瓣紋為青花地上繪飾白色輪廓線及圈點紋。腹部主題紋飾為纏枝花卉圖案釉層肥厚,青花發(fā)色濃艷,盡顯宣德器物特色。<br> 六、青花仙鶴紋帶托爵杯<br> 乾隆時期,瓷器與康熙、雍正齊名,合稱“清三代”,是我國瓷器集大成的時期,也是清代瓷業(yè)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處于我國傳統(tǒng)制瓷業(yè)由盛而衰的轉(zhuǎn)折時期。<br> 七、黃地琺瑯彩梅花紋碗<br> 碗口微外撇,弧壁,圈足。內(nèi)壁白釉無紋飾。外壁施黃彩地,純凈無瑕,上繪梅花一株,虬枝橫斜,紅、白兩色梅花嬌美艷麗。底足內(nèi)藍料彩楷書“雍正年制”四字款。<br> 八、粉彩雉雞牡丹紋盤<br> 盤撇口,折沿,淺腹,圈足。無款識。通體施白釉。盤內(nèi)粉彩裝飾,折沿處繪錦地開光,開光內(nèi)繪雜寶紋,內(nèi)底繪雉雞牡丹紋,襯以洞石、玉蘭、菊花紋。<br> 九、斗彩如意耳蒜頭瓶<br> 瓶口呈蒜頭形,束頸,溜肩,圓腹,圈足,口、肩之間對稱置如意耳。瓶外通體斗彩裝飾。口沿處繪回紋作邊飾,蒜頭口上繪折枝花卉紋。<br> 十、粉彩百鹿尊<br> 乾隆皇帝六十大壽,上千工匠耗時數(shù)年打造的盛世極品。俗話有“一鹿三千筆”之說,說的是畫一只神鹿從構(gòu)圖、繪制、上色需三千多筆才能完成。據(jù)說當(dāng)年乾隆皇帝御旨,百鹿尊作為皇家經(jīng)典器型,只許在重大時刻三品以上的官員才能拜請。<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國十大國寶級玉器】</div> 1、瀆山大玉海(時間:至元二年,1265年)<br> 歷史價值:中國現(xiàn)存的最早的特大型玉雕。瀆山大玉海是一件里程碑式的作品,它代表了元代玉作工藝的最高水平,也預(yù)示了明清時代又一個玉作高峰的到來。<br> 收藏地:北京市北海公園團城承光殿前玉甕亭<br> 2、金縷玉衣(時間:西漢文景時期)<br> 于1994~1995年徐州獅子山楚王陵出土。創(chuàng)下很多全國之最:年代最早,距今超過2000多年;玉片最多,4248塊;玉質(zhì)最好,全部用新疆和田白玉、青玉組成;工藝最精,設(shè)計精巧,作工細致,拼合得天衣無縫,是曠世難得的藝術(shù)瑰寶。<br> 收藏地:徐州博物館<br> 3、清大禹治水圖玉山(時間:乾隆時期)<br> 中國玉器寶庫中用料最宏,運路最長,花時最久,費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氣魄最大的玉雕工藝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該作品的雕成,在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上是一次偉大的壯舉,也是一件無與倫比的藝術(shù)珍品和國之瑰寶。<br> 收藏地: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寧壽宮的樂壽堂中。<br> 4、大玉戈(時間:商代前期)<br> 大玉戈屬于商代前期玉質(zhì)儀仗器,堪稱"玉戈之王"。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國家一級文物。大玉戈屬禮儀用玉,主要用于古代高級貴族的儀仗之中,象征著權(quán)力和地位。<br> 收藏地:收藏于湖北博物館<br> 5、商玉邊璋(時間:商朝)<br> 商代玉器,國家文物局將其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br> 圖案里描繪的是古蜀先民在圣壇上舉著牙璋祭祀天地山川的場面。是研究原始繪畫藝術(shù)和宗教的珍貴資料。<br> 收藏地: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br> 六、西漢角形玉杯(時間:西漢)<br> 明代以前唯一一件漢代遺作,在玉器史是占絕對重要的地位,并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 展覽文物目錄》。<br> 經(jīng)歷二千年仍放射出溫和恬潤的光澤,可以看出南越國中已有了高超技藝的雕玉工匠,充分顯示了漢代的琢玉工藝水平。<br> 收藏地:廣州南越王博物院。<br> 七、紅山文化玉龍(時間:或約5000前)<br> 曾有"中華第一龍"的稱譽。紅山玉龍的典型意義不容置疑,使人們重新審視中國史前的歷史,尋找中華文明的源頭。<br> 收藏地:中國國家博物館<br> 八、西漢皇后之璽(西漢)<br> 漢代皇后玉璽的唯一實物資料,對研究秦漢帝后璽印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br> 此枚玉璽玉質(zhì)之精美,螭虎造型之生動,璽文字體之規(guī)整大氣,雕琢技法之嫻熟,都是十分罕見的。<br> 收藏地:陜西歷史博物館。<br> 九、夏七孔玉刀(時間:夏朝)<br> 夏七孔玉刀保存得相當(dāng)完好,并且是迄今為止所見的最精美的飾紋者,且年代久遠位于夏中晚期,這期間出土的玉器非常少,身上還有許多未解之謎,對于中國玉器發(fā)展史來說其研究價值不可估量。被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br> 收藏地:河南省洛陽博物館。<br> 十、翠玉白菜(清朝)<br> 原料來自緬甸,翠色晶潤淡雅,通透無暇。由于原料的珍貴,且琢磨玉料成為器物相當(dāng)?shù)馁M工、費時,順應(yīng)玉料自然天成的外形或色澤,設(shè)計玉器形制,其創(chuàng)意構(gòu)思之巧妙,令人嘆為觀止。<br> 收藏地:中國臺北故宮<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國國家博物館十大鎮(zhèn)館之寶】</div> 01后母戊鼎:見【中國十大傳世國寶】<br> 02四羊青銅方尊:見【中國十大傳世國寶】<br> 03嵌珍珠寶石金項鏈<br> 這條國寶級的嵌珍珠寶石金項鏈,曾被譽為“中國考古史上的最美項鏈”!它于1957年陜西西安梁家莊隋李靜訓(xùn)墓出土。<br> 整條項鏈在紅藍寶石、潔白珍珠以及純金的映照下,鮮艷奪目、熠熠生輝、雍容華貴、奢華無比。<br> 04 婦好青銅鸮尊<br> 婦好青銅鸮尊,是商代晚期鸮形酒器禮器,為商王武丁王后婦好的陪葬物,于1976年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婦好墓出士。<br> 該銅尊造型生動、構(gòu)思奇巧、花紋復(fù)多、裝飾華麗,可謂中國古代青銅文化中的精品。<br> 05人面魚紋彩陶盆<br> “人面魚紋彩陶盆”,為新石器時代前期仰韶文化陶器中的珍貴文物,中國原始彩陶工藝的典范。<br> 幅圖線條流暢、柔美,色澤艷麗、鮮明,圖案簡潔并充滿奇幻、怪異的色彩,透露出一種原始而純真的美感,展現(xiàn)了原始先民豐富的想象力和藝術(shù)創(chuàng)造力。<br> 06金縷玉柙(金縷玉衣)<br> 整件玉柙共用玉片1203片、金絲約2567克做成,分為頭罩、臉蓋、上衣前片和后片、左右袖筒、左右手套、左右褲筒和左右腳套等部分。<br> 歷史上,這件寶物雖被火燒過,但看起來色澤卻更為繽紛,足以反映漢代貴族的金玉奢華生活。<br> 07孝端皇后鳳冠九龍九鳳冠<br> 該鳳冠通高48.5厘米,冠高27厘米,徑23.7厘米,重達2320克。其面料是藍色的絲帛。冠前部有九條金龍,下部前后有9只金鳳,共九龍九鳳。<br> 金冠的樣式基本承襲了宋代皇后用金銀鑲嵌珠寶的鳳冠制度。這頂豪華的風(fēng)冠,共嵌有天然紅寶石百余粒,珍珠5000余粒,珠光寶氣,尊貴無比。<br> 08西周青銅利簋<br> 見【中國十大傳世國寶】<br> 09紅山文化玉龍<br> 見【中國十大國寶級玉器】<br> 10鷹形陶鼎<br> 為新石器時代后期仰韶文化陶器。鷹形陶鼎造型精美、形態(tài)逼真,不僅是遠古時期制陶工藝的杰出之作,還是國內(nèi)不可多得的雕塑藝術(shù)珍品。<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國九大鎮(zhèn)國之寶】</div> 《國家人文歷史》(原《文史參考》雜志)獨家邀請九位考古、文博方面的專家,在國寶中做取舍之間的思量、權(quán)衡,盤點出中國文物中的九大"鎮(zhèn)國之寶"。(何物能"鎮(zhèn)國"?這一點官方?jīng)]有說法。)<br> 一、金銀器:太陽神鳥金飾。三千年前的飛天夢<br> 二、青銅器:西周利簋。武王伐紂親歷記<br> 三、石刻壁畫:秦石鼓文。大秦帝國的"東方紅"<br> 均見上述【中國十大傳世國寶】<br> 四、文獻書簡:《孫子兵法》竹簡。為孫武、孫臏正名<br> 《孫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其作者孫武是春秋時期的軍事家,有"兵圣"的美譽。該書不但成為其后中國歷代研習(xí)兵法者必讀之書,在世界上也產(chǎn)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br> 五、書法:《平復(fù)帖》見證漢字流變<br> 六、繪畫:《五牛圖》重金購回的神妙絕品<br> 七、工藝品:真珠舍利寶幢。北宋蘇州工藝集錦<br> 八、陶瓷:定窯孩兒枕。觀音賜子,栩栩如生<br> 九、玉器:瀆山大玉海。酒甕里的改朝換代<br> 均見上述【中國十大傳世國寶】<div><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未完待續(xù) ====<br></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