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6.2六叔靜等</p> <p class="ql-block">作家遲子建說:我們要給自己多亮幾盞紅燈,讓生命有所停頓,有所沉吟。當生命的時針有張有弛、疾徐有致地行走的時候,我們的日子,才會隨著日升月落,發(fā)出流水一樣清脆的足音。</p> <p class="ql-block">人生無完滿,缺憾亦是美戴復古在《寄興》一詩中寫道: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ㄩ_雖艷遲早要敗,燕舞雖美卻秋來南飛。世間萬物皆是如此,或多或少會有一些缺陷和瑕疵。如果刻意追求完美,無法容忍瑕疵,那么“完美”就會成為一種負累,讓生活失去本真。</p> <p class="ql-block">倉岡天心在《茶之書》中,記載了一個有趣的故事:茶師讓兒子打掃庭院。兒子花了好幾個小時,將庭院打掃的一塵不染。石階打掃了三次,石燈籠也擦拭了很多遍,地上沒有一片落葉。茶師看了不但不高興,反而斥責道:傻瓜,這不是打掃庭園,這是潔癖。說著,他走進庭院,用力地搖動一棵樹,讓金黃色、紅色的樹葉飄落下來。然后對兒子說:打掃庭園不只是要求清潔,也要求美和自然。</p> <p class="ql-block">人生無完滿,缺憾亦是美。講究干凈、討厭臟亂這是優(yōu)點、是美德,但若過分追求干凈,就成了潔癖。生活也是這樣,不要一味地追求完美,卻忘了生活需要真實、自然和快樂。學會容忍瑕疵,不去刻意追求完美,我們才能接納別人,才能被別人接納。遇事瀟灑一點,處世隨性一點,才能活的云淡風清,輕松自在。</p> <p class="ql-block">接納遺憾,是智識上的圓融遺憾,是生命的一部分,接納遺憾,是智識上的圓融。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長成大樹,也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結出果實。不是每一份感情都能完滿,不是每一個家庭都能幸福美滿,不是每一個理想都能實現(xiàn)。面對這些遺憾,最好的做法就是順其自然,處之泰然,不要抓住不放,苦苦糾纏。</p> <p class="ql-block">《后漢書·郭泰傳》里有這樣一個故事:郭泰在太原時,有一天看到路上有一個人背著個瓦罐走路,走著走著,這瓦罐突然掉到地上,摔碎了。但那個行路人看也不看,繼續(xù)走他的路,就像什么事也沒有發(fā)生一樣。郭泰看了覺得很奇怪,就主動上前問他:為什么你的瓦罐摔碎了,看也不看,繼續(xù)走路?那人回答:瓦罐已經(jīng)破了,再看還有什么用呢?郭泰覺得此人談吐不凡,拿得起放得下,是個奇才,于是勸他進學。這個人叫孟敏,孟敏求學十年之后,成了名聞天下的大學者。</p> <p class="ql-block">有一副對聯(lián)寫道:藤杖一條,提得起才放得下;禪門兩扇,看不破便打不開。每個人都有遺憾失敗,這些都是生命里的常態(tài)。不要為了無法挽回的事情苦苦糾纏,把生命浪費在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上。優(yōu)雅的人生,是閱盡世事的坦然,是滄桑飽嘗的睿智,是過盡千帆的淡泊。</p> <p class="ql-block">慢慢走,才能看到最美的風景蔣勛說:只有慢,才能發(fā)現(xiàn)生活的美。無論你再忙,總要為自己留出一點時間做點“慢慢”的事。慢下來,在忙碌庸俗的生活里,找一處空隙,與自己獨處,與這個世界非凡的心靈對話。慢下來,尋找一點美的空間,別讓匆忙,勒死了趣味和修養(yǎng)。生活因慢,而有了別樣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蘇軾被貶黃州之時,已過不惑之年,仕途上的不得志,并沒有讓他頹廢、萎靡。相反,他在黃州享受詩意緩慢的生活,豁達而樂觀。他說: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他說:雪沫乳花浮午盞, 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他說:只恐深夜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他說:慢著火,少著水,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時它自美?;蛟S,終其一生,我們也無法達到蘇軾的境界。但不妨礙我們活在當下,放慢腳步,去感知生活的風雅。</p> <p class="ql-block">詩人說:人心是不待風吹而自落的花。抱著從容恬淡的心態(tài)過日子,一年都顯得漫長無盡;抱著貪婪執(zhí)著的心態(tài)過日子,縱有千年也短暫如一夜之夢。慢慢走,才能看到人生最美的風景。在一去不回頭的光陰里,枯榮過處皆成夢,得失兩忘便是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