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原東北農(nóng)林學院現(xiàn)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主樓始建于1952年,是一棟在哈爾濱城市建設史上具有分水嶺式意義的磚混結(jié)構(gòu)建筑,為典型的蘇聯(lián)社會主義民族建筑風格。整棟建筑平面呈飛機俯視圖形,因此被稱作“飛機樓”。擁有4層樓體,總建筑面積2萬余平方米,集教學、辦公、演出等多功能于一體,是學校標志性建筑。大禮堂位于主樓內(nèi),觀眾席共4層,總座位數(shù)1145個。禮堂的舞臺長20米,寬17.6米,高18米,可用以大型芭蕾舞、話劇、交響樂等表演。其設計出自著名建筑設計師米哈伊爾·安德列維奇·巴吉赤之手。提起這位設計師,老哈爾濱人都知道。巴吉赤被稱作“碑塔之王”,設計了防洪紀念塔、馬迭爾賓館、哈爾濱青年宮等一大批哈埠知名建筑。去年,飛機大樓修繕工程竣工。這座哈爾濱I類歷史建筑重現(xiàn)昔日榮光,今年成為冰城文旅新地標和網(wǎng)紅打卡處。</h3> <h3>2025年6月1日下午5時左右,氣溫23度,天氣晴朗。想去看看闊別已久的飛機大樓新模樣。兒童的節(jié)日,70老翁也跟著湊湊熱鬧,一睹外邊的千變?nèi)f化的精彩世界.</h3> <h3>大禮堂正面舞臺,當年是想建成轉(zhuǎn)臺的,后來刪減了,原來有一個大樂池,后臺設施齊全,燈光,音響、帷幕、換衣間、休息室、衛(wèi)生間應有盡有,力求100年不落后。</h3> <h3>從舞臺上看觀眾席,很像莫斯科大劇院。</h3> <h3>我從農(nóng)林街南門進入,是學生宿舍和快遞服務中心,前行不遠右轉(zhuǎn)就是飛機大樓后身,大禮堂。禮堂兩邊的樹木還在,只是后邊的生物館和化學館被拆掉重新建了個樓。</h3> <h3>大禮堂入口一層有4個,樓里二層有2個。三層四層也各有2個。</h3> <h3>原來家屬區(qū)3號樓和飛機大樓側(cè)翼僅一道之隔,道路兩側(cè)是林蔭路,都是當年父輩們和學生栽種的,至今還留下許多。</h3> <h3>看到一層右側(cè)的兩個窗戶,當年是工會辦公室兼電視室。有時晚間放電視,我們幾個孩子就跳上窗臺往屋里看。一個阿姨從這個門出來了,我們還來不及跳下。阿姨說小朋友們別著急,慢慢下來,你們?nèi)绻怀吵臭[鬧,就可以上屋里看電視,還有椅子,這樣我們就進屋看電視了,當時的電視臺不是天天放電視的,有時間限制。我第一次看電視就是在這里。大禮堂道是常去,幾乎每周都有電影,還看了莊則棟、徐寅生、張燮林等的乒乓球表演賽。那個阿姨叫什么名字我忘記了,只知道是大右派鄭大林的夫人,巧的是我家住308 ,她家住309,文革期間的一個早上,聽到家門口吵吵嚷嚷的。我出門一看,來了許多人,剛剛把鄭大林夫婦分別用擔架抬出來,他們都穿著毛衣毛褲,很安詳,當時結(jié)論是對抗無產(chǎn)階級專政,畏罪自殺,自絕于人民,自絕于黨。</h3> <h3>原來飛機大樓右前方的小樹林,很多樹木不見了,留下的一些都很粗壯了。變成了李時珍廣場的一部分,建了許多歷史醫(yī)圣像,還有一個長廊介紹校史和遮雨。</h3> <h3>斜陽夕照,很多人在這里散步,在椅子上休息。</h3> <h3>從前這里都是密密麻麻的樹木,榆樹、柳樹、山丁子、山里紅、臭李子、毛桃、核桃樹、玫瑰樹等等,丁香樹在小道的兩邊。</h3> <h3>新建的小亭子和雕塑。</h3> <h3>應屆畢業(yè)生乘著天好,來照畢業(yè)照。</h3> <h3>主樓前的松樹還是原來的,榆樹墻沒有了,增加了噴泉池。</h3> <h3>女大學生們高高興興的在飛機大樓前拍照。</h3> <h3>這個地下室門也很值得回憶。當年是兩扇玻璃木門,用鐵鏈子穿鎖。兩扇門間有空隙。地下室是圖書館兼乒乓球室。沒有人的時候,我們幾個孩子就擠進去,打乒乓球,看看書。</h3> <h3>進大樓里邊基本上是原樣。</h3> <h3>出了門在看左邊前方,原來的果樹都沒有了,建了個有一條小水溝的花園。</h3> <h3>這是原來的學生宿舍和土地規(guī)劃樓,樓后有個游泳池,這個游冰池是25米長,12.5米寬,3分錢一場,一場一個半小時,我們在那里學會了游泳,大多數(shù)通過了過江考試,其實考試很簡單一群人在水里待半小時不著池邊即可,我當時也通過了考試。</h3> <h3>這條路。原來是通往生物館、階梯教室,小農(nóng)場,衛(wèi)生所、幼兒園、學生宿舍和子弟小學的。再往前就是農(nóng)機樓、雞場、馬場等。</h3> <h3>原來的階梯教室變成了大樓。</h3> <h3>原來這里是果園和體育場,過了體育場就是畜牧獸醫(yī)系的兩個樓和獸醫(yī)院,和王兆屯火車站隔道相望。冬天還澆冰場和冰球場,常有外國大學生冰球隊來訪。我們家屬子弟可以拿父母的工作證借冰刀鞋,不用花錢的,這樣東農(nóng)的孩子幾乎都會滑冰,還有些老大哥會打冰球參加冰球隊。</h3> <h3>飛機大樓左前方是花園了,還修了水渠、小橋,棧道,花房。</h3> <h3>飛機大樓正前方有李時珍像,圓形花壇,行車路。邊上還有些老樹。</h3> <h3>人工雕琢的很不錯,成了打卡拍照網(wǎng)紅點。</h3> <h3>兩個花房,開放時間寫的清清楚楚。</h3> <h3>觀景臺</h3> <h3>花房里的花草樹木。</h3> <h3>要畢業(yè)的大學生們,到校門外的標牌石前拍照留念。</h3> <h3>老夫也自拍一張</h3> <h3>這兩個學生很喜歡拍照,對我的黑卡7很感興趣,讓他們兩個把玩一番。我說見到你們快快樂樂的我也很高興,你們知道什么是知青嗎?他們異口同聲說知道。我說我當年在農(nóng)場開拖拉機,1977年通過兩次考試,上了大學。他們是2020屆 入學的,相差43年。文革后第一屆大學生和剛畢業(yè)的大學生合影留念。</h3> <h3>希望這些孩子們永遠高高興興、快快樂樂,享受父輩改革開放的成果................</h3> <h3>此時無聲勝有聲........</h3> <h3>華燈高照,該回家了......</h3> <h3>2個小時左右的游玩,回味無窮..........................請大家繼續(xù)欣賞手機拍的小視頻</h3> <h3>長話短說,正是:原東農(nóng)故地重游<br><br>故地重臨緒似潮,<br>昔年別去歲華迢。<br>飛樓易主空留夢,<br>猶見宗師樹影搖。<br>張新植 2025年6月1日晚10時</h3> <h3>兒童節(jié)再加個尾聲,這首歌新學的,不熟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