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呢 稱:天下任我行</p><p class="ql-block">美篇號:16785669</p> <p class="ql-block">2025年六一兒童節(jié),當“老小孩”的戲稱在老友間流轉(zhuǎn),我望著窗外追鬧的孩童,記憶倏然被一幀幀泛黃畫面勾回——1962年的《沒頭腦和不高興》。這部僅有20分鐘的短片,竟似一面穿越時空的魔鏡,映照著幾代人從童真到滄桑的生命軌跡。</p> <p class="ql-block">沒頭腦的書包永遠缺橡皮,作業(yè)本總少半頁;不高興的嘴角永遠向下撇,仿佛掛著個無形的問號。這對“問題小孩”以最笨拙的姿態(tài),封存了人類童年最本真的模樣:沒頭腦的丟三落四,是探索世界時的全情投入——顧著看螞蟻搬家就忘了書包,盯著云影變幻便丟了鉛筆;不高興的執(zhí)拗別扭,是初識規(guī)則時的勇敢質(zhì)疑:憑什么老虎一定要被武松打死?太陽為何不能從西邊升起?當沒頭腦蓋出無電梯的千層樓,當不高興扮的老虎追著武松跑成“喜劇馬拉松”,銀幕前的笑聲里,我們未曾察覺這荒誕鬧劇中,竟涌動著未被規(guī)訓(xùn)的生命原力。那些曾被長輩嘮叨的“缺點”,原是未經(jīng)修剪的枝椏,終將在成人世界的水泥地上,倔強長成刺破平庸的喬木。</p> <p class="ql-block">影片最精妙的隱喻,是讓孩童在“變大人”的魔法里提前遍歷人生。沒頭腦設(shè)計的摩天樓化為“攀爬者的史詩級挑戰(zhàn)”,不高興的老虎讓武俠戲淪為荒誕喜劇,成人世界的規(guī)則在孩童視角下碎成齏粉。人到中年再觀,忽驚覺這哪里是兒戲?分明是對“成長”的犀利解構(gòu):當我們終于學(xué)會畫標準的圓,是否丟了畫橢圓時的奇思?當“不高興”蛻變?yōu)椤半S便吧”,那些曾讓我們咬牙堅持的棱角,早已在妥協(xié)中磨成光滑的鵝卵石。及至暮年回望,方悟得最高級的智慧,是如沒頭腦般永葆對世界的新鮮感,又如不高興般在原則問題上絕不“隨便”——與自身缺陷和解,卻不與靈魂本真告別。</p> <p class="ql-block">在算法定義喜好、效率至上的今日,這部“粗糙”的老動畫仍能直擊我們的心底。因為它以最簡樸的線條,勾勒出生命最深邃的命題:我們該如何與不完美的自我共處?當“精致窮”成為流行病,沒頭腦的“糊涂”恰是一種反消費主義的清醒——少些對完美的執(zhí)念,多些對過程的享受;當“情緒穩(wěn)定”被奉為圭臬,不高興的“別扭”何嘗不是一種精神排毒——允許自己偶爾叛逆,接納生命的不按常理出牌。每個年齡層都在片中照見自身:青年笑其癡,中年嘆其勇,老年方懂其真——人生最動人的段落,并非按劇本演出的“正確”,而是如沒頭腦的高樓,帶著漏洞卻盛滿故事;如不高興的老虎,守著倔強卻活得熱烈。</p> <p class="ql-block">六一的陽光落在鬢角白發(fā)上,倏然憶起片尾那句童聲誓言:“我們長大了,要做聰明又高興的人!”如今才明白,真正的聰明非杜絕失誤,而是學(xué)會與之和解;真正的高興非永遠順遂,而是在挫折中仍能笑出眼淚。恰似片中那對活寶,攜著滿身“毛病”跌撞長大,卻在時光深處凝成照亮生命的星光——原來所謂成長,從來不是蛻變?yōu)榱硪粋€完美之人,而是成為更從容的“沒頭腦”,更通透的“不高興”。愿我們歷經(jīng)滄桑,仍能在兒童節(jié)這天,對著鏡中“老小孩”道一句:謝謝你,從未弄丟心底的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