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盧塞恩(Lucerne)位于瑞士中部,羅伊斯河出口與四森林州湖的匯合處。人口約 81,592 人(截至 2017 年),它以其保存完好的中世紀建筑而聞名,坐落在盧塞恩湖的白雪皚皚的山脈中。盧塞恩屬于瑞士德語區(qū),德語譯為“琉森(Luzern),</b><b style="font-size:18px;">1300多年前的盧塞恩(琉森)還是盧塞恩湖畔(Lake Lucerne)的一個小漁村。后來,為了給過往的船只導航而修建了一個燈塔,因此得名“琉森”,拉丁文便是“燈”的意思。</b></p> <p class="ql-block"><b>盧塞恩市中心本身并不很大,主要景點都散布在步行可及范圍內??ㄅ鍫枠蚝桶私撬潜R塞恩的地標,也是最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瑞士明信片上的建筑物。獅子紀念碑訴述了瑞士人忠貞堅毅的榮光。歲月的悠長給這座城市留下了光輝和歷史。</b></p> <p class="ql-block"><b>盧塞恩是一座給無數(shù)偉大藝術家?guī)盱`感的美麗小城。大仲馬曾經(jīng)說過:“盧塞恩是世界上最美的蚌殼中的珍珠”。 早在19世紀,歌德(Goethe)、維多利亞女王(Queen Victoria)和瓦格納(Wagner)就曾深深沉醉于這里的美景。這座文化名城,歷史上,有許多藝術家、作家在此得到了不盡的靈感。馬克.吐溫的《浪跡海外》、列夫.托爾斯泰的《琉森游記》、朱自清的《歐洲印象》、克勞迪奧.阿巴多指揮的夏季音樂會、奧黛麗.赫本的故居和平之邸等,都記錄了無數(shù)的傳奇。</b></p> <p class="ql-block"><b>金色山口線快車兩小時后抵達盧塞恩。這是琉森火車站。琉森火車站是瑞士的重要鐵路網(wǎng)絡樞紐,由著名設計師Santiago Calatrava設計,由瑞士國營鐵路公司管理。國內和國際列車均經(jīng)停該火車站,這里也是“金色山口快車和“天使之鄉(xiāng)快車”這兩條景觀列車的起始點。車站位于琉森湖畔,站前廣場是公交車樞紐,廣場一側是公共游船碼頭。碼頭一側的大橋連接了新城區(qū)和老城區(qū)。</b></p> <p class="ql-block"><b>火車站前的廣場拱門是1896年興建的老火車站的大門,頂上的雕塑時光之神(Zeitgeist)出自瑞士著名雕塑家Richard Kissling之手。在火車出行新生蓬勃的年代,時光之神被恰如其分地安置在追逐時間的起點-火車站前,火車追逐著時間,時間催促著火車,意味悠長??赡馨谋R塞恩過分美麗,讓火神也起了妒忌心。1971年又是一場大火,讓盧塞恩火車站只留下精致的拱門給整個城市留念?,F(xiàn)代化的車站在廢墟之后重又拔地而起,繼續(xù)著追趕時間的腳步。水與火,生與息,在盧塞恩輪替上演,推動著這塊土地一點一點地向未來深處演變,既有懷舊也孕育新生。</b></p> <p class="ql-block"><b>火車站對面的盧塞恩文化和會議中心(Kultur- und Kongresszentrum Luzern),簡稱 KKL(德文縮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琉森湖:</b><b>琉森湖在瑞士歷史上有著特殊的意義。傳說中瑞士的國父威廉·泰爾就出生在盧塞恩湖,并在這一帶抗擊暴政、奪取自由。瑞士最初的3個州烏里州、施維茨州、翁特瓦爾登州就在這個湖區(qū),1291年這三個州聯(lián)合起來宣布獨立。1332年,盧塞恩作為第一個城市州,加入了聯(lián)盟。所以,盧塞恩湖區(qū)是瑞士聯(lián)邦的發(fā)源地,被稱為“瑞士的心臟“。</b></p> <p class="ql-block"><b>琉森湖也被稱為“四森林州湖”,是瑞士中部最核心的湖泊?!八纳种荨敝笟v史上環(huán)湖結盟的 烏里州(Uri)、施維茨州(Schwyz)、下瓦爾登州(Unterwalden)、盧塞恩州(Luzern),因此這里也是 瑞士聯(lián)邦(1291年)的誕生地。</b></p> <p class="ql-block"><b>琉森湖橋上遠眺繁華的 Haldeenstrasse 街,尖尖的雙塔是琉森有名的霍夫教堂。</b></p> <p class="ql-block"><b>一湖連四州:盧塞恩州、施維茨州、烏里州、瓦爾登州,阿爾卑斯山脈環(huán)抱湖水,可謂湖光山色,美不勝收。</b></p> <p class="ql-block"><b>天鵝悠閑自得,對人視若無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獅子紀念碑(<i>Lion Monument)</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這個小街心公園的路口可以說是</b><b>世界上最哀傷的街口,因為在這個公園的轉角處靜臥著一只瀕死的獅子。</b></p><p class="ql-block"><b>在近代金融和手表蜚聲國際之前,多山的瑞士根本不是富足之地。這個時候的瑞士,只能向歐洲輸出另一種拳頭產(chǎn)品——雇傭兵。瑞士雇傭兵向以忠誠勇敢深受歐洲各國王室的看重。</b></p><p class="ql-block"><b>?垂死雄獅紀念碑(或稱獅子紀念碑(Lion Monument)就是為了紀念這樣一群生于微末,卻以忠勇冠世的無名者。這塊世界上最悲傷的巖石,靜靜矗立在貌似街心公園的一小方角落里。</b></p> <p class="ql-block"><b>瀕死的琉森獅子紀念碑是世界上最有名的雕像之一,1821年由丹麥雕塑家雕刻在天然巖石上,這頭長10米、高3米多的雄獅,痛苦地倒在地上,折斷的長矛插在肩頭,旁邊有一個帶有瑞士國徽的盾牌,這座雕像是為了紀念1792年8月10日,為保護巴黎杜樂麗宮 (Tuileries) 中的路易十六家族的安全,全部戰(zhàn)死的786名瑞士雇傭兵。當年,瑞士是一個貧窮落后的國家,男子迫于生計,紛紛到歐洲各國當雇傭兵,瑞士雇傭兵忠于雇主,英勇善戰(zhàn),但榮譽和金錢掩蓋不了雇傭兵制度的殘酷。 后來,美國作家馬克?吐溫來到琉森,將“瀕死的琉森獅子”譽為“世界上最悲壯和最感人的雕像”。</b></p> <p class="ql-block"><b>垂死雄獅蜷縮在石窟之中,虬結的肌肉仿佛顫抖著盡最后的力氣,要再次站起來一樣。致命斷矛深深沒入肋間,帶來每一呼吸的痛,整個石窟充滿寒意。但即使這痛入骨髓的傷,依然不能讓雄獅的利爪離開鳶尾花盾牌半分。獅子顰皺的眉頭,眼神無限留戀地落在眼前綴有瑞士十字的盾牌上。</b></p> <p class="ql-block"><b>巖石是凝固的,卻仿佛在倒數(shù)生命的流逝,這塊被馬克·吐溫稱之為“世界上最悲傷的巖石”,在這個小小街心公園中,用無能為力的惋惜,襯托起全力以赴的榮光,讓前來這里瞻仰它的人們除了悲憫以外,更多的是肅然起敬!</b></p> <p class="ql-block"><b>獅子石洞上面的拉丁文“HELVETIORUM FIDEI AC VIRTUTI”,意思是“忠誠、勇敢的瑞士”。</b></p> <p class="ql-block"><b>令人動容的故事總能帶給人回念時的無限感慨。曾經(jīng)貧窮的瑞士現(xiàn)如今成為高度文明發(fā)達的國度,而且自一戰(zhàn)開始,瑞士一直保持中立國身份,整個瑞士境內從沒承受過戰(zhàn)爭的創(chuàng)傷,這也是為什么瑞士會一直保留下來美輪美奐的自然景觀和歷史悠久的建筑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3.卡佩爾廊橋及八角亭:</b><b>卡佩爾的德語意思是“小教堂”,因橋頭不遠處建有一座圣彼得教堂,故而得名“教堂橋”(即卡佩爾橋)??ㄅ鍫柪葮驒M跨于羅伊斯河兩岸,架起了新城區(qū)和老城區(qū)之間的隔岸通道。</b></p> <p class="ql-block"><b>卡佩爾廊橋始建于1333年,橋身全長204米,寬約3.2米,是一座完整的帶屋頂?shù)哪窘Y構建筑。屋頂呈金字形的三角框架結構建筑,兩邊的屋檐各向外延伸出一米多的距離,屋頂橫梁和支架均采用了粗壯墩厚的木料加以建筑,里面屋頂上,再以結實的條木橫豎搭配鋪設均勻,外面屋頂采用結實優(yōu)質的木料做成,而后蓋上紅瓦,使之牢不可破,風雨無侵。瑞士山多木材豐富,橋兩邊支撐屋頂?shù)闹?,均是墩厚結實粗壯優(yōu)質的方木柱子。圍欄是墩厚結實的木料制成,橋身地板是墩厚結實的木地板打造而成,屋檐與圍欄間相距有一米多的距離,橋底以排列均勻的鋼筋水泥柱支撐著。整座橋梁空間寬大,視野開闊,堅固耐用,美觀大氣。是歐洲最古老最漂亮的木結構橋梁。</b></p> <p class="ql-block"><b>卡佩爾橋上有兩個小的轉彎,在橋身中間的折彎處,建有一座石頭的八角形水塔,塔高34米,建在水中的礁石上。此塔建于1300年前后,戰(zhàn)爭斯間,水塔曾經(jīng)用作瞭望哨所,以及存放戰(zhàn)利品和財物的倉庫,除此以外,也曾經(jīng)做過監(jiān)獄和刑訊室,如今八角水塔成了軍械協(xié)會的會館和古軍械展示廳。</b></p> <p class="ql-block"><b>卡貝爾廊橋依附水塔而建,一個矗立,一個橫臥,相得益彰,形成了一道亮麗壯美的風景線!不幸的是,卡貝爾廊橋的大半,毀于1993年8月17日的一場大火災,水塔無損。如今的卡貝爾廊橋是火災后重建的,延續(xù)并保存了原有的風貌,卡貝爾廊橋和八角水塔也是盧塞恩(琉森)的重要地標。</b></p> <p class="ql-block"><b>廊橋樸實無華,橋內橫楣上繪有120幅宗教傳說和描述中世紀黑死病的油畫。可惜的是1993年一場大火,給卡佩爾廊橋帶來了滅頂之災,現(xiàn)在的廊橋只是遺跡上重建的新橋。橫楣上600年的真跡早已隨著煙火,回歸到天國,看著鮮亮的新畫,總少了懷古的意義,看點也淡漠了許多。</b></p> <p class="ql-block"><b>木橋廊兩側 全長204米的欄桿上,固定有 160對(約320個)長方形木制花槽,花槽內種滿了紅白相間的天竺葵,夏季密集盛開。所以卡佩爾廊橋(Kapellbrücke,又名“水塔花橋”),兩側的鮮花是盧塞恩的標志性景觀之一。</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如果說琉森湖和皮拉圖斯山是盧塞恩美麗的山水自然畫卷,那么,卡佩爾橋就是一座巧奪天工的藝術珍品,是盧塞恩的一張人文風景名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4.羅伊斯河(Reuss):</b><b>盧塞恩湖流入羅伊斯河,將市鎮(zhèn)隔為新城和舊城兩部分,湖光水色映照城中美景,悠游其間,亦真亦幻。</b><b style="font-size:18px;">站在河畔望著羅伊斯河(Reuss)北岸邊圣?彼得教堂、阿姆?呂恩宮、舊市政廳等巴洛克式建筑一字排開。</b></p> <p class="ql-block"><b>琉森老市政廳是一座意大利文藝復興樣式的騎士宮,是琉森最重要的文藝復興建筑,為了適應瑞士多雨水的天氣,這座建筑加上了瑞士農(nóng)莊式的屋頂,鐘樓也很有特色。每到假日,市政廳面向河流的回廊就會成為熱鬧的集市。市政廳的拱廊現(xiàn)在仍然是農(nóng)貿市場;而另一側面臨谷物市場,從谷物市場一側拍攝市政廳最漂亮。同時,市政廳的樓上就是以前的谷物倉,現(xiàn)在是音樂廳和展覽廳。</b></p> <p class="ql-block"><b> 圣彼得教堂建于18世紀,是很樸素的一個教堂,只是它的鐘樓和塔尖的十字架在提示這是一個教堂。</b></p> <p class="ql-block"><b>北岸的耶穌會教堂是琉森三座著名教堂之一。教堂隔著羅伊爾河與舊市政廳相對,始建于1666—1667年,是瑞士第一座大型巴洛克式宗教建筑。教堂外有兩個醒目又極具代表性的“洋蔥頭”式的拱頂,據(jù)說內部裝飾也很豪華。</b></p> <p class="ql-block"><b>緊貼羅伊斯河北岸的赫滕施泰因街(</b><b style="font-size:18px;">Hertensteinstrasse)是</b><b>濱河餐飲長廊。</b><b style="font-size:18px;">湖景加餐飲讓這條街成為了琉森老城靈魂街區(qū)。</b><b>在這炎熱的夏日沿街排列、半開放式白色露天餐廳鱗次櫛比,人們悠閑的喝著下午茶,感受著中世紀街巷與現(xiàn)代休閑的完美交融! ????</b></p> <p class="ql-block"><b>羅伊斯河畔(Reuss)悠閑的天鵝和野鴨。</b></p> <p class="ql-block"><b>廊橋東側步行橋和南岸的那些風格各異的古老建筑。</b></p> <p class="ql-block"><b>廊橋西側不遠處是橫跨琉森湖的公路橋也稱湖橋。公路橋的西側就是琉森湖。</b></p> <p class="ql-block"><b>琉森湖橋也是琉森湖和羅伊斯河的分界線。湖橋飛架盧塞恩湖和羅伊斯河交界處,一邊是車流絡繹的火車站老拱門,一邊是羅伊斯河兩岸的休閑風貌。在羅伊斯河上共有七座橋,風格迥異的橋梁把琉森分成了新、老兩城區(qū)。橋南端是州政府所在地。這里有政府大樓、州立檔案館、市政廳和議會堂。漫步于依山傍水的小城,隨處可見百年老店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古老建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5.豪夫教堂(Hofkirche):</b><b>霍夫教堂全稱為圣萊奧德伽爾教堂,是琉森最重要的教堂。這座教堂始建于公元735年,建成時是羅馬式建筑。到了14世紀教堂被改成哥特式,1645年的一次火災之后重建,現(xiàn)在所呈現(xiàn)的是文藝復興晚期的建筑風格雙塔哥特式建筑。</b></p> <p class="ql-block"><b>卡貝爾廊橋筆直地往前延伸過去,就連接了豪夫教堂高高的石階,從卡貝爾廊橋一路走過去也就有了更加神圣的味道。這是一座歷史可以上溯到公元8世紀的教堂,經(jīng)歷十幾個世紀的風雨,在不斷的損毀重建和修繕中凝結成了今天的樣子,穹頂天幕壁畫輝煌,一種莊嚴絲絲入扣地傳遞出來。</b></p> <p class="ql-block"><b>卡佩爾街(Kapellgasse)后邊就是霍夫教堂</b></p> <p class="ql-block"><b>霍夫教堂現(xiàn)為盧塞恩最重要的教堂及居民的信仰中心,也是演出教會音樂重要的地方。背對教堂往前看,卡佩爾廊橋筆直地朝這個方向延伸過來,連接了教堂前高高的石階路,就好像是通往教堂的神圣的參拜道。</b></p> <p class="ql-block"><b>教堂內部莊嚴肅穆,禮拜席上有生動細膩的有文藝復興后期式的雕刻圖案。教堂的拱頂是典型的哥特式拱頂,也叫交叉式拱頂。</b></p> <p class="ql-block"><b>教堂最為著名的是17世紀制造的有4950根管風琴一直演奏到今天,至今依然要在每年的琉森夏季音樂節(jié)上使用。</b></p> <p class="ql-block"><b>教堂后花園、修道院和墓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6.盧塞恩老城區(qū):</b><b>琉森老城區(qū)(Old Town)是瑞士琉森(盧塞恩)最具歷史和文化魅力的區(qū)域,以其保存完好的中世紀建筑、鵝卵石街道、彩繪壁畫和浪漫的湖畔風光而聞名。</b></p> <p class="ql-block"><b>盧塞恩的古城區(qū)小巧玲瓏,主要景點都可步行到達。歷史悠久的琉森,中世紀的教堂、塔樓,文藝復興時期的宮廳、邸宅以及百年老店、長街古巷,比比皆是。</b>歲月的悠長給這座城市留下了上古人類歷史的文明。中世紀的教堂、塔樓、文藝復興時期的宮廳、邸宅以及百年老店、長街古巷,比比皆是。</p> <p class="ql-block"><b>步入琉森人引為驕傲的老城區(qū)中心,鵝卵石鋪就的四方廣場、巴洛克風格的噴水池、文藝復興時期的宮廳和邸宅、觸目皆是中世紀彩繪壁畫的長街窄巷……</b></p> <p class="ql-block"><b>天鵝廣場(Schwanenplatz) 是琉森最繁華的商業(yè)中心之一,周邊聚集了眾多高端鐘表店(如寶嘉爾Bucherer)、精品店和巧克力店,同時也是游客聚集的熱門區(qū)域。</b></p> <p class="ql-block"><b>L?derach巧克力店是小朋友們的最愛,直奔主題!</b></p> <p class="ql-block"><b>埋伏在街頭巷尾風格各異的壁畫,令這個中世紀古城更顯得童話色彩,市內古老狹窄的街道和廣場,到處是令人駐足的商店。來到這里,恍若置身于中古世紀。</b></p> <p class="ql-block"><b>從古奇城堡(Gutsch)看老城全景,遠處的琉森湖和連綿起伏的雄偉山峰組成了一幅壯麗的畫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7.意外的收獲:</b><b>從山頂下來意外發(fā)現(xiàn)了這家琴行,小哥哥本來就要換琴了。</b></p> <p class="ql-block"><b>老板娘格拉斯.溫克爾女士和先生非常熱情接待我們,聽了我們的要求后不厭其煩的幫我們一把把的選琴、調試,終于買了一把滿意的大提琴,當然價格也不菲!</b></p> <p class="ql-block"><b>每一把琴都要拍照存檔</b></p> <p class="ql-block"><b>將圖釘??摁在這把琴最終的歸屬地——中國上海</b></p> <p class="ql-block"><b>200多年前,剛寫完《巴黎圣母院》的雨果也來到了盧塞恩,他在羅伊斯河岸吟詠道:“盧塞恩幽雅、靜謐,碧水輕輕地拍著河岸,柔水在我的腳下流淌……”他還說:“這是萬能上帝創(chuàng)造的最卓越事物的最和諧的組合。這是大自然難以描繪的偉大演出。在這里待上一小時,人將成為一尊雕像?!弊鳛辄S金列車的終始站,盧塞恩應該是每個來瑞士的游客必到之處。用湖光山色相互映襯來形容這座美麗城市再貼切不過,雖然我們在城里停留的時間很短,但一望無際的琉森湖、獨特的卡佩爾廊橋、悲傷的獅子紀念碑、高聳入云的霍夫教堂都讓人難以忘懷。一座充滿童話般詩情畫意的城市,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渾然天成為人間最美的世外桃源。琉森,是瑞士聯(lián)邦的國家名片 。“如果有天堂,這里就是天堂的入口”。</b></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