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六十年代中旬我在西街幼兒園約上了兩~三年學。幼兒園在西街和昆山路交界處,那時進了校門左手是操場,右手是門房兼辦公室,辦公室的另一門通向教室。學校是兩層樓的紅磚洋房,樓上樓下都有教室,我記得中小班在樓下,大班在樓上,樓梯在中間,上了樓梯兩邊是寬敞明亮的內(nèi)陽臺,那里是吃飯的地方,靠墻掛著小方毛巾和搪瓷小杯子,陽臺另一面和窗對應的是教室,樓梯兩側(cè)各有2~3個教室。我在大一班,教室在最西端,聽說東端的教室里是全托的小朋友,那里有浴室,但我從沒去過樓梯的另一側(cè)。教室里有許多小椅子,“上課”時小朋友圍著老師坐一圈,教室的一角放著午睡用的墊子和小朋友自己帶去的被子毯子。</p><p class="ql-block">學校里似乎沒有廣播和哨子,每個老師有一對小鈴,集合小朋友時就敲小鈴,小鈴用得最多的地方是在操場, 但我對操場記憶很少,只記得隔壁是海一小學,我大班時已是文革,我們在那里做過忠字操。</p><p class="ql-block">(在老師中)我只記得大班時的班主任袁老師,她中年人中等身高,留著挨肩的短長發(fā),我記憶中她常穿一件合身的絨線/羊毛開衫,在那個年代,為了保護珍貴的絨線衫,很少有人絨線衫外不穿外衣,我雖然很小不懂穿不穿外衣的緣由,但是袁老師的打扮留給我很深的印象,我認為她很美麗。那時幼兒園老師很盡責,上門家訪,袁老師來過我家。</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現(xiàn)在的)西街幼兒園正門</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p> <p class="ql-block">我想之所以我能記得幼兒園是因為那些事情在我腦里的白紙上劃了顯著的一筆,我們小時候很少出門,接觸到的環(huán)境事物極為有限,西街幼兒園向我展現(xiàn)了新的世界,它讓我既新奇又生畏,在學校里我時常懷有緊張的心情,我最怕的是吃飯,有許多我不能接受的食物,而且不敢說,吃飯?zhí)籼拊谶^去是明顯會討人批評的。</p><p class="ql-block">在幼兒園里我是個膽小靦腆的孩子,不像有些孩子那樣一玩就熟且有許多朋友,但我在那里交了一個友誼維持長久的朋友。沈人珠雖然和我同齡但她個子很高,而且受哥哥姐姐的影響她比較成熟,更重要的是她是個非常善良的孩子,她對小朋友們友好、不計較是否吃虧,我全家都喜歡她,有時放學后她和我一起回來到我家玩,然后自己穿過另一條馬路回家,讓我很佩服。可惜的是人珠不到40歲就離開了這個世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現(xiàn)在的)西街幼兒園海寧路側(cè)面</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p> <p class="ql-block">我到網(wǎng)上看了看,原來西街幼兒園有100多年的歷史,它的前身是一所法國人于1893年建的名為善導的天主教幼兒園,1958年改名為西街,1995年成為藝術幼兒園。去年回家時我經(jīng)過那里,看到幼兒園的大門氣派亮堂很現(xiàn)代化,前面部分比過去高多了,但是我更喜歡的是它的背部,還是過去的樓房,像一個樸素典雅的淑女靜靜地站在那里。</p><p class="ql-block">西街幼兒園,祝你一切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