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在真正走進一個地方之前,請你千萬不要輕易否定當地的風土人情。因為你素來不屑一顧的事情,往往會在你深入了解之后徹底刷新你的三觀。</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題記</span></p> 對于龍舟文化,我素來不甚了了,總是片面地認為那只不過是某些地方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和歡度端午佳節(jié)的一種形式而已,就像我們掛艾草、吃粽子一樣平淡無奇。但當我在眾多短視頻平臺的大肆宣揚中抱著試試看的態(tài)度踏入佛山市南海區(qū)桂城街道的疊滘村,親眼目睹那在狹窄河道中如雷霆萬鈞般的龍舟漂移,才真正領略到一種獨一無二、震撼心靈的龍舟文化。 疊滘龍舟漂移是南海獨有的傳統端午文化,有著500多年的歷史。其賽道蜿蜒曲折,狹窄逼仄,與尋常開闊江面的競渡大相徑庭。龍舟需在S彎、L彎、C彎等彎道中極速漂移,場面驚險刺激。25米長的龍船,要在寬度不足6米的河涌里完成漂移、急剎、原地掉頭等高難度動作,其驚險程度,堪稱水上版的 “速度與激情”。在東勝賽區(qū)的 S 形水道,龍船滿載40余人,卻要在短短560米的賽程中連拐6個彎,尤其是那兩連發(fā)夾彎,稍有不慎,便會撞船翻沉。因此,每一次龍舟過彎,都讓兩岸的觀眾感到驚心動魄,為船上的健兒們捏一把汗。 令人驚嘆的是,參與這場 “水上極限運動” 的并非專業(yè)運動員,而是在當地手里有好幾棟樓、身家?guī)装偃f甚至上千萬的房東??梢院敛豢鋸埖卣f,每一條龍舟上的房東身家加起來,至少都是幾十個億。我羨慕他們生來就是房東,即使躺平擺爛也能風光無限地歡度一生;我更羨慕他們身為房東,卻還能將村集體榮譽擺在首位,不奪佳績誓不罷休。雖然贏得冠軍只有區(qū)區(qū)兩萬元獎金,對他們來說只不過是九牛一毛,甚至一支槳都買不到,但比賽獎金事小,全村榮譽事大。為此,他們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只為在每年端午節(jié)的龍舟賽中一展風采,為全村爭光。“贏了桑拿房,輸了跪祠堂”或許只是當地的一句玩笑話,卻也是千萬房東們的尊嚴之戰(zhàn),為了這項榮譽,他們比收租還拼。平日里,他們或許是忙于生意的商人、打理物業(yè)的房東,但一到龍舟訓練季,便迅速轉換身份,化身為堅毅的龍舟健兒。短視頻中村頭四坊隊舵手、村長龐朝漢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的話語,至今仍在我耳畔回響:“除了發(fā)燒、感冒、下雨、水少之外,都堅持訓練,不怕苦,不怕累?!?這種近乎嚴苛的堅持,背后是對龍舟賽的熱愛,是疊滘精神的生動寫照——不甘人后、勇往直前。當地人常掛在嘴邊的那句 “寧可煲爛,不可扒慢”,更是將這種精神展現得淋漓盡致。哪怕撞得船身破損,也絕不減速,絕不放棄,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沖向終點。 <p class="ql-block"> 在訓練和備賽的過程中,隊員們所付出的艱辛超乎我們的想象。炎炎烈日下,他們在河涌中一遍又一遍地劃動船槳,重復著加速、轉彎、急停的動作,汗水濕透了衣衫,與飛濺的河水融為一體。每一次肌肉的酸痛,每一次呼吸的急促,都是他們?yōu)闃s譽而戰(zhàn)的見證。而支撐他們如此拼搏的,除了對勝利的渴望,更有那深深扎根于心底的家鄉(xiāng)榮譽感。在疊滘,龍船是宗祠文化的象征,每條船代表一個村,龍頭供奉在祠堂,每年要經歷起龍、點睛、祭拜等莊重儀式后,龍船才能下水比賽。能進入村里龍船隊,是全家的榮耀,這份榮耀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疊滘人投身到龍舟事業(yè)中。</p> <p class="ql-block"> 比賽時,現場的氛圍更是達到了沸點。河涌兩岸,里三層外三層地擠滿了觀眾,周邊房屋的樓梯、走廊和屋頂也都站滿了人。雖然大家都知道比賽時間是14:00~17:30,但為了占據有利機位一睹為快,很多人都是凌晨五點左右就開始擺好膠凳霸占頭位的。有些低估了現場火爆程度的觀眾中午十二點左右才趕到,只能在水泄不通的人流中通過別人高高舉起的手機屏幕瞄上兩眼,或是想方設法使用“超能力”謀求機位。無論是提前霸位后寸步不離的,還是僥幸憑借身高優(yōu)勢得以管中窺豹的,也無論是出30塊錢租一張省凳站在上面望穿秋水的,還是花500大洋上到村民樓頂鳥瞰全場的,男女老少,本地的、外地的,都被這一年一度精彩絕倫的賽事所吸引。他們的歡呼聲、吶喊聲、鑼鼓聲交織在一起,響徹整個疊滘水鄉(xiāng)。船上的隊員們在鼓手有力的鼓點節(jié)奏下,整齊劃一地劃動船槳,每一次劃槳都仿佛帶著千鈞之力,讓龍舟如離弦之箭般在河道中飛馳。舵手則全神貫注,精準地把控著方向,在一個個彎道處,巧妙地指揮著龍船完成漂移,絲滑地摘取拐點的彩旗,那嫻熟的技藝和瀟灑的身影,讓人不禁為之贊嘆。</p> <p class="ql-block"> 也許,你會像我一樣乍一聽說一支龍舟隊從訓練到參賽要花費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而即使贏得了冠軍獎金也只有區(qū)區(qū)兩萬元時,忍不住會嘲笑他們得不償失。然而,當我們深入思考,便會發(fā)現疊滘龍舟賽的意義遠不止于一場精彩的體育賽事。它是一種文化傳承的載體,將疊滘數百年的歷史與傳統,通過龍舟這一獨特的形式代代相傳。正如當地一位致力于研究龍舟文化的老人——《疊滘鄉(xiāng)志》作者孔樹所說的,只為傳承,不談利益,若談利益,無事可成。是啊!在現代社會快速發(fā)展的今天,許多傳統文化面臨著被遺忘、被淡化的困境,但疊滘龍舟賽卻逆勢而上,愈發(fā)火爆,這不正是傳承的魅力嗎?每年端午節(jié)前,長達一個月的疊滘龍船 “夜訓” 便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圍觀,甚至還有明星藝人前來助興,知名商家爭相贊助,酒店飯店連日爆滿,比賽當天更是人山人海,觀賽機位一票難求。社交媒體上,相關的視頻持續(xù)刷屏,播放量數以億計。這種現象背后,是人們對傳統文化的深深眷戀和對民族精神的認同與追尋。</p> 疊滘龍舟賽所展現出的團結協作、拼搏進取的精神,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的。在賽場上,40多名隊員如同一個緊密的整體,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了共同的目標全力以赴。這種團隊精神,無論是在企業(yè)發(fā)展、社會建設,還是國家進步的征程中,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它讓我們明白,只有團結一心,勇往直前,才能在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時,乘風破浪,駛向成功的彼岸。 此外,疊滘龍舟賽還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fā)展。隨著賽事知名度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游客慕名而來,為疊滘帶來了人氣和商機。周邊的餐飲、住宿、旅游紀念品等相關產業(yè)蓬勃發(fā)展,村民們的生活也因此得到了改善。這種以傳統文化為依托,實現文商旅體融合發(fā)展的模式,為其他地區(qū)提供了寶貴的借鑒經驗。 <p class="ql-block"> 回顧這次在疊滘的經歷,那一幕幕激動人心的畫面依然在腦海中不斷浮現。疊滘龍舟賽,以其獨特的魅力,讓我深刻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強大生命力,也讓我對團結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它就像一面旗幟,引領著疊滘人在時代的浪潮中奮勇前行,同時也激勵著我們發(fā)揚拼搏進取精神,書寫屬于自己的精彩篇章。</p> <p class="ql-block"> 有錢的房東尚且為集體榮譽拼盡全力,我們這些泛泛之輩又有什么理由輕言放棄?衷心祝愿疊滘龍舟賽這顆璀璨的文化明珠能夠繼續(xù)閃耀,吸引更多人關注,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也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以傳承優(yōu)秀傳統文化為己任,為建設文化強國貢獻自己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注:由于本人低估了村級龍舟賽事的火爆程度,當天中午十二點左右才打車到達觀賽點,導致擠不進兩岸前三排拍攝不了精彩畫面,再加上本人勢單力薄沒有“超能力”,故只能從網上下載幾個有代表性的現場視頻分享給大家,讓大家深切感受現場氣氛,共同見證文化傳承。若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小編刪除。謝謝!</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