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制作和平鴿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美篇昵稱:和平鴿</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美篇編號:75393126</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太谷我們血脈中的第二故鄉(xiāng)</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作者:和平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太谷,這座晉中小城,沒有想到會成為我們?nèi)一隊繅艨M的第二故鄉(xiāng)。</p><p class="ql-block"> 1987年12月下旬,我探親回到十堰,按計劃在家走親訪友了幾天,因妻子面臨生孩子,基于家庭和部隊的實際情況,我?guī)拮?、母親一起到部隊。</p><p class="ql-block"> 我們一路乘坐汽車、火車到了太谷火車站,下車后,我就到候車室公用電話處給部隊打電話,請汽車隊派車來接我們,等了一會,部隊派的車到了,我們坐上車10多分鐘就到了部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guī)拮?、母親到我的宿舍,叫他們休息,我去找軍人服務社負責人申領床上等生活用品,將其帶回到連隊,在我宿舍旁給母親安排一個宿舍,購買米面油鹽等生活物資,就這樣讓妻子、母親過上了軍營生活。</p><p class="ql-block"> 1988年1月初的那個冬日,妻子預產(chǎn)期,部隊安排的吉普車載著我和妻子、我的母親駛向太谷人民醫(yī)院。車窗外寒風凜冽,車內(nèi)卻滿溢著即將初為人父、初為人母的期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一、初遇太谷:軍旅生涯的溫暖錨點</b></p><p class="ql-block"> 部隊距離縣城15公里左右,我們很快就抵達太谷縣城部隊服務社,找到負責人把我們帶到一宿舍,放好隨行生活物品,鎖好門,又前往醫(yī)院,前行不到2公里處就是太谷人民醫(yī)院,抵達醫(yī)院后,妻子輕聲說:“讓司機先回去吧,我們自己能行?!庇谑俏医兴緳C開車回去,我們說謝謝你,開車注意安全,目送并揮手示意司機開車遠去……</p><p class="ql-block"> 我們在辦理住院手續(xù)時,我望著妻子被冬日陽光鍍上金邊的側(cè)臉,忽然理解了我的母親心思重重“愿跟隨我們”的執(zhí)著——那是對使命的堅守,更是對平凡生活的珍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辦好住院手續(xù)后,按照服務員提示,我們一起找到房間、床位。那時候條件差,房內(nèi)沒有電視,6個固定床位,已住滿,這個房間住的只有我們一家是軍人家庭,我穿軍裝很顯眼,身邊人都投來羨慕的目光,有的主動和我們搭訕,母親也和身邊的老太太熱情交談。晚飯后,母親留下陪妻子,我去軍人服務社住。</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凌晨天空飄起了雪花,我回到醫(yī)院大門口見到有人抬著一僵硬身體的人往外走,我頓時忐忑不安,急忙奔跑到妻子住院的房間,看到妻子安然無恙,我懸著的心才放下。到了下午雪越下越大,我留下來,母親去軍人服務社休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二、生命的奇跡:太谷夜色中的初啼</b></p><p class="ql-block"> 深夜悄然來臨,妻子臨產(chǎn),我及時叫來醫(yī)生,將妻子送進產(chǎn)房,大門咣當一聲關閉,我在外聽到妻子痛苦的叫聲,醫(yī)生出來把我叫到辦公室說,分娩中如遇到危險是保大還是保小?</p><p class="ql-block"> 我說能都保為好,醫(yī)生說不行,還要在醫(yī)囑上簽字蓋指紋,只好按保大簽字蓋指紋。</p><p class="ql-block"> 醫(yī)生叫我進產(chǎn)房,說還沒到時候,先回到原房間觀察,這時候妻子還在叫痛,我說軍人的妻子要堅強點!前幾天我在解放軍報上看到,有一名戰(zhàn)士突發(fā)病,到了駐地醫(yī)院經(jīng)急診確診為急性闌尾炎,醫(yī)生在給他做手術時,那位戰(zhàn)士痛的發(fā)出叫聲,醫(yī)生說叫什么,虧你還是“硬骨頭六連”的兵!這位戰(zhàn)士聽后強忍著痛,咬緊牙關一直堅持到做完手術沒吱聲,事后醫(yī)生檢查發(fā)現(xiàn)沒給那位戰(zhàn)士打麻藥,為此,由衷地敬佩起那位戰(zhàn)士!妻子和醫(yī)生聽我說后,都哈哈笑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們回到房間,等到妻子疼痛加重時,被第二次送到產(chǎn)房,緊隨一產(chǎn)婦進入先順利產(chǎn)下一大胖小子。妻子也順利分娩,護士抱著襁褓中的小生命輕聲呼喚:“是個千金!”,有一醫(yī)生打開門叫我進去,我進門看到一醫(yī)生輕輕的用雙手托抱女兒,放到電子秤上秤體重顯示6斤,腳上沾上紅色印泥,在白紙上蓋腳印,那一刻,太谷的夜色仿佛被染上了蜜糖般的溫柔。</p><p class="ql-block"> 我們都記住了這一時刻,陽歷1988年1月13日,陰歷1987年11月24日,晚上10點56分。醫(yī)生抱女兒到嬰兒室,我們回到原床位。</p><p class="ql-block"> 從此,我和我的妻子、母親開始承載著新的希望與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大早,我接母親回來路上買了一大包喜糖分發(fā)給醫(yī)生護士、同房間的人,醫(yī)生抱來了我們的女兒,都上前觀望祝福,喜氣充滿了房間!</p><p class="ql-block"> 5天后出院,部隊派車來接我們,回到連隊后,母親擔負起照顧妻子的重擔,我投入到連隊日常訓練、學習中,休閑時,有的戰(zhàn)友抱著小女兒逗樂,連隊官兵們給予真摯祝福和關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三、太谷的印記:從八路軍抗日、解放軍為民服務到軍民魚水情深</b></p><p class="ql-block"> 我從軍11年,其中在太谷軍旅生活了5年。</p><p class="ql-block"> 我1978年2月參軍,1979年2月17至3月16日參加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1981年7月從石家莊陸軍學校畢業(yè)到太谷某部隊連隊任排長,先后任參謀、1983年8月至1985年1月到西安政治學校學習,畢業(yè)回部隊任副連長、連長等職,1986年12月至1987年2月抽調(diào)到分部新訓營任3連連長,其中還參加過到外地接兵、格斗教學、消防教學等,止1988年7月我轉(zhuǎn)業(yè),我實際在太谷軍營生活5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太谷軍旅生活的5年中,我了解到左權將軍在太谷抗戰(zhàn)期間積極參與指揮八路軍在太谷及其周邊地區(qū)的戰(zhàn)斗和建設工作。</p><p class="ql-block"> 太谷是中國革命老區(qū)之一,不少革命先烈的遺骨留在太谷烈士陵園中,這里有說不完的革命人和故事!</p><p class="ql-block"> 在為駐地太谷人民服務上,我們部隊繼承和發(fā)揚了前輩八路軍的優(yōu)良作風和精神,只要是人民有需要我們部隊就會竭力而為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例如;我在當連長期間,在1987年的夏季,我們連消防班2次到太谷造紙廠和另一失火點救火救援。在1988年元宵節(jié)時,我們連隊救援隊到太谷縣城郊區(qū)某地一水塘救援,救援官兵們從破冰處下水沉水探尋,歷經(jīng)50多分鐘,救起了2個小學生和1個救學生的老師。</p><p class="ql-block"> 在太谷軍旅生活的5年中:我多次游覽過縣城,體驗過太谷的春、夏、秋、冬氣候、元宵節(jié)的風土人情;品嘗過太谷餅的滋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知曉一些太谷的基本情況:</p><p class="ql-block">? 太谷縣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和晉商發(fā)源地之一,歷代名人輩出,涵蓋政治、軍事、文學、藝術、商業(yè)、武術等多個領域?。</p><p class="ql-block"> 根據(jù)權威資料整理,其代表性人物包括民國行政院長孔祥熙、唐代詩人白居易、晉商巨賈曹三喜、形意拳宗師車永宏等。??</p><p class="ql-block"> 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太谷校區(qū)有著百年發(fā)展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這些人物從不同維度展現(xiàn)了太谷的歷史地位,尤其在政治、文化和商業(yè)領域的貢獻最為突出。集中體現(xiàn)了太谷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p><p class="ql-block"> 現(xiàn)太谷是一個集歷史文化、自然風光、美食佳肴于一體的旅游勝地。</p><p class="ql-block"> 這些歷史的回響,讓太谷之于我們,不僅是地理坐標,更是精神原鄉(xiāng)。</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四、歸途與牽掛:第二故鄉(xiāng)的永恒羈絆</b></p><p class="ql-block"> 1988年2月,我們的女兒滿月后,基于個人實際和部隊最后精簡的情況,我一是向部隊組織上遞交了轉(zhuǎn)業(yè)申請書,二是申請?zhí)接H假,批準后我們一家4個人,帶著太谷的月光與醫(yī)院的消毒水氣息返回十堰。但女兒的胎發(fā)、妻子產(chǎn)后窗前凝望太谷方向的背影,早已將這座小城刻進家族記憶。是我們血脈中的第二故鄉(xiāng)!</p><p class="ql-block"> 探親回部隊后,部隊批準我轉(zhuǎn)業(yè),1988年7月我辦好轉(zhuǎn)業(yè)手續(xù),光榮地、不舍地離開了部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轉(zhuǎn)業(yè)到地方工作后,2007年8月我們和同事們一起到太原大同內(nèi)蒙旅行,路過太谷火車站時,我和妻子異常興奮,扒到窗戶處瞪大眼睛看窗外,伴隨著火車運行的咣當咣當聲,往事歷歷在目……</p><p class="ql-block"> 如今,每逢春日桃花開滿太谷街頭,我總會想起那個冬夜的吉普車與產(chǎn)房外的長廊。太谷沒有留下我們的戶籍,卻用一場生命的相遇、一段軍旅的淬煉,讓我們懂得:故鄉(xiāng)的定義,從來不止于出生與血緣,更在于那些讓我們成長、讓我們牽掛、讓我們以赤子之心反哺的土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