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山海禪境—華嚴寺

白樺樹

<p class="ql-block">  華嚴寺位于嶗山東部海濱那羅延山西南麓。三面環(huán)山,東鄰大海,乃嶗山現(xiàn)存唯一佛寺。寺內(nèi)的那羅延窟面積宏大,窟頂有一洞直沖天宇,祥光四射。</p><p class="ql-block"> 華嚴寺原名華嚴庵,亦稱華嚴禪院。明萬歷十一年(公元1583年),明代高僧憨山大師在此居窟修禪2年。明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即墨進士黃宗昌辭官還鄉(xiāng),隱居嶗山,籌資興建華嚴庵,但庵未建成,即毀于兵災。其子浦江令黃坦繼父遺志,助即墨準提庵慈沾和尚重建華嚴庵于現(xiàn)址。其后屢經(jīng)修葺,迄今仍為當年規(guī)模。1931年始改稱華嚴寺。</p><p class="ql-block"> 該寺“文革”期間被毀。1984年重修得以恢復其原貌。整個廟宇占地約4000平方米,建筑面積2000平方米,房舍計120余間,依山勢修建,為“階梯式”院落,分為四進,布局嚴謹,建筑錯落有致,莊嚴而典雅。</p> <p class="ql-block">  前往華嚴寺的山路,路修的極為整齊,樹木花草皆層次分明,明明是明媚的春天,山路兩邊層林盡染的林木卻透著濃濃的秋韻。令人心生憧憬,那神秘的華嚴寺也定會帶給前觀之人非同一般的感受吧?</p> <p class="ql-block">  一路行來,山路兩邊的摩崖石刻一一閃現(xiàn),形態(tài)各異,顏色姝麗,筆體多樣,令人目不暇接,感覺像是走進了石刻的藝術(shù)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  法顯法師(約337年—422年)?,俗姓龔,東晉平陽郡武陽(今山西臨汾)人,是中國歷史上首位經(jīng)陸路抵達印度、海路歸國的求法高僧,比玄奘西行早230年,以62歲高齡西行取經(jīng),歷時14年,游歷30余國,帶回并翻譯大量佛經(jīng),著有《佛國記》,被譽為“5世紀歐亞大陸百科全書”。</p><p class="ql-block"> 東晉隆安三年(399年),62歲的法顯從長安出發(fā),經(jīng)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干沙漠、帕米爾高原進入北印度,后由海路歸國,開創(chuàng)中外文化交流新紀元。?</p> <p class="ql-block">  法顯西行途中穿越“上無飛鳥,下無走獸”的白龍堆沙漠,以枯骨為路標;翻越蔥嶺(帕米爾高原),同伴或亡或退,僅法顯與道整抵達中天竺。??</p><p class="ql-block"> 巡禮佛陀圣跡(如藍毗尼、鹿野苑),在摩揭陀國巴連弗邑學習梵語,抄錄《摩訶僧祇律》等戒律原本。??從斯里蘭卡乘商船遇風暴,漂流至印尼耶婆提,最終于412年在青島嶗山登陸,全程四萬里,同行11人僅其一人歸國。</p><p class="ql-block"> 他撰寫的《佛國記》比玄奘《大唐西域記》早230年,19世紀被譯成英、法、日等多國文字。</p> <p class="ql-block">  進入華嚴寺大門前的小廣場上,佇立著法顯手持禪杖,昂揚威武的雕塑。據(jù)說1600多年前,他就是在此地登陸嶗山的。</p><p class="ql-block"> 傳說,1590年前深秋,嶗山所有的蓮花一夜之間全部綻放,一時間,蓮的清香飄出千里萬里。深秋,本不是蓮花盛開的時節(jié),何以蓮花如此絢麗?長郡太守大驚,蓮花盛開必有大德高僧光臨嶗山?太守急披衣,趕到海邊。果然,五彩霞光中乘風破浪駛來一船,一位身披袈裟、手持禪杖,足踏芒鞋的大師立在船頭,他就是中國西行求法第一人——法顯大師。</p> <p class="ql-block">  普賢菩薩,佛教菩薩名,梵文Samantabhadra的意譯,也曾譯為遍吉菩薩,音譯為三曼多跋陀羅。普賢菩薩是中國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象征著理德、行德,與象征著智德、正德的文殊菩薩相對應,同為釋迦牟尼佛的左、右脅侍。此外,毗盧遮那如來、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被尊稱為“華嚴三圣”。</p> <p class="ql-block">  塔院始建于康熙年間,院內(nèi)三座塔。中間高塔是華嚴寺首任方丈慈沾大和尚的藏骨處。左右兩座石塔為善觀、善和住持的圓寂塔。塔院以西為塔林,現(xiàn)存歷代住持石塔十余座。大同塔遺址一處。</p> <p class="ql-block"> 明代高僧憨山和尚手書中堂一幅:</p><p class="ql-block"> 獨立高臺眺大荒,飛來空翠灑衣裳。</p><p class="ql-block"> 一林爽氣生天籟,無數(shù)昏鴉送夕陽。</p><p class="ql-block"> 厭俗久應辭濁世,濯纓今已在滄浪。</p><p class="ql-block"> 何當?shù)妹搲m埃去,披拂云霞坐石床。”</p> <p class="ql-block">  據(jù)說,這個洞原來沒有孔,那羅延佛在成佛前帶著徒弟在此洞修煉,當他修煉成佛后,憑著巨大的法力將洞頂沖開一個圓孔升天而去 ,才留下這幺個通天的圓洞。在梵語中,“那羅延”是“金剛堅牢”的意思。此窟由花崗構(gòu)成,與梵文的那羅延名實相符,僧侶們稱此窟為“世界第二大窟”。 據(jù)《憨山大師年譜疏》記載,明代高僧憨山在五臺山修行時,從《華嚴經(jīng)》上看到有關(guān)那羅延窟的記載,遂不遠千里來到嶗山,在那羅延窟坐禪修行兩年余,原來想在窟旁建寺,后因地域限制,不宜擴展,更覺得建筑材料運輸、施工等多方面都有困難,才易地太清宮處建海印寺,引起一場長達16年的僧道之爭官司。因為此窟的結(jié)構(gòu)獨特,并載入宗教典籍, 所以被譽為“嶗山著名十二景”之一——“那羅延窟”。</p> <p class="ql-block">  那羅延”,梵語意思是“堅硬牢固”。相傳,英俊瀟灑的“那羅延王”力大無比,他就是在這座石窟中打坐修煉,而后憑藉神功拔地而起,沖開堅硬的花崗巖石層,成佛升天。僧侶們對此膜頂崇拜。視此窟為圣地,稱之“神窟仙宅”、“世界第二大窟”。</p> <p class="ql-block">  那羅延窟,一朵開在九天云外的蓮花?!澳橇_延窟”在《華嚴經(jīng)》里這樣描繪:“東海有處,名那羅延窟,是菩薩聚居處?!?lt;/p> <p class="ql-block">  2025年4.28日來到青島嶗山風景區(qū)。四十年前曾來過嶗山,印象深刻。幾十年來縈繞在腦海中的回憶始終是那潺潺溪流、飛流瀑布,沿途的摩崖石刻,沿海行駛的環(huán)山路以及蒼翠欲滴的林蔭。本以為是舊地重游,失了些許的新鮮感,沒想到來到售票窗口時,工作人員問我走哪條線?我竟然回答不出。此時方知嶗山至少有三條線,(因以前來此,自己并沒有親自買票)環(huán)顧左右見多選擇太清線,便也隨大溜,選擇游太清線。事實證明,這條線確是首游。</p><p class="ql-block"> 太清線游嚴格說不包括華嚴寺景區(qū),也許源自一種佛緣的牽引,無意識間誤打誤撞進入華嚴寺地界。走在華嚴路上,路邊壯麗多彩的景物令人心生向往,及至游覽了整個景區(qū)后,更是萬分慶幸自己沒有錯過此一佛教圣地的觀光。這里的寺院規(guī)模不是很大,但卻處處透著精致、奇異。在中國廣袤大地上,佛教寺院不可勝數(shù),像華嚴寺一般清幽雅致、背山臨海的恐怕是第一個吧?!華嚴寺最有名的應數(shù)山西大同市的華嚴寺,比嶗山的早了近六百多年,其厚重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遠勝于嶗山華嚴寺。但就地理環(huán)境的特殊性以及與歷史名僧法顯的淵源,特別是景區(qū)周圍典雅清幽的設計與建造,卻是其他寺院所難以企及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