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又是端午節(jié),吃粽子、賽龍舟,互道安康!</p> <p class="ql-block">何為端午?端午明明是五月初五,為什么會寫作中午的午呢?五午兩個字的背后蘊藏著中國人重要的處世哲學(xué)“居安思?!?。</p> <p class="ql-block">午字在甲骨文里寫作的一條線加兩。</p><p class="ql-block">兩個黑點,本意是立竿測影,下方的黑點是桿子的位置,一豎就是桿子的影子,上方那個黑點就是影子最短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周禮》這樣說的,白天參考日中的太陽投影,晚間參考北極星位置來確定日夜時間。</p> <p class="ql-block">立桿測定陽光最烈的時刻就叫午,此時太陽最亮溫度最高。所以午自然就代表了火和熱,我們是北半球居民,無論哪個季節(jié)陽光總在偏南位置,所以午字當(dāng)然也就包含了南方的含義。歷代人們把地理測繪用的南北方向分割線叫做子午線。</p> <p class="ql-block">《史記》說:“午者,陰陽交,故曰午”。既然午是日照的頂點,那么也就衍生出了極點、轉(zhuǎn)折點的含義,你看半夜的子時并沒有太陽,但它是一天中極陰極暗的時刻,所以也就稱為午夜。</p> <p class="ql-block">那么午跟五月初五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這就不得不說到夏至了。我們祖先在近萬年前就進入了農(nóng)耕,開始觀察日月星辰的規(guī)律,并準(zhǔn)確測定了二分二至,也就是夏至,冬至,春分,秋分“四氣”的時間。</p> <p class="ql-block">4200年前的陶寺遺址,已經(jīng)出土了中國最早用來測定日影的圭表實物。</p> <p class="ql-block">一年中日影最短的陽極之日是夏至,那么夏至所在的月份,自然也就應(yīng)該稱為午月了,端午端午意思就是就是午月的開始,端就是開端。</p> <p class="ql-block">那為什么節(jié)日要安排在五月初五呢?它并不是什么重要的節(jié)氣,憑什么能成為中國傳統(tǒng)四大節(jié)日之一,重疊的兩個五難道有什么特殊含義嗎?那是因為五這個字的背后刻著我們?nèi)A夏民族開創(chuàng)農(nóng)耕的偉大歷史。</p> <p class="ql-block">在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中,五寫作上下兩橫中間一個叉,看起來像兩個頂角相對的三角形。五字的兩橫代表兩極,上面一行是天,下面一行是地,中間的X代表了陰陽二氣在天地間交會。</p> <p class="ql-block">《說文解字》上說:五從二,陰陽在天地間交午也。所以五的本意并不是數(shù)字,而是指陰陽交替的自然規(guī)律,它是中國起源最早的漢字之一。</p> <p class="ql-block">9000千年前的義烏上山文化紅陶上就畫著一個太陽,旁邊就是一個五字的圖案。然后是7000年前的柳林溪文化,再往后5500年前的蘇州澄湖文化,4200年前的齊家文化,陶罐上都出現(xiàn)了五。</p> <p class="ql-block">大江南北如此的巧合,因為農(nóng)耕文明必須用盡一切力量測定天時。這個五的符號就是我們祖先做日影觀測的示意圖。</p> <p class="ql-block">近萬年前的中國先人早已摸到了世界的規(guī)律,時序輪轉(zhuǎn),陰陽互換,它寫出了幽明交替的過程,是中心點。</p> <p class="ql-block">五字本身就是最早版本的太極圖</p> <p class="ql-block">五成了中國文化的一個源代碼,東南西北變?yōu)槲宸娇臻g,東南西北中,我們就住中央之國。上古有五帝,吃飯有五谷,味道有五味,聽覺有五音,視覺有五色,身體有五臟,還有五福臨門,五谷豐登,五子登科。</p> <p class="ql-block">五星出東方利中國</p> <p class="ql-block">就這樣午和五就重合了,陽氣最旺的午月也是陰陽交替的五月。五月之初,東方蒼龍七宿正掛南天,天此時萬物風(fēng)茂。</p> <p class="ql-block">五,既然有上下和暢,承前啟后的轉(zhuǎn)折意義,自然也就等于盛極而衰。五月初五,夏至即將到來,隨之陰氣開始從地底上升,稱為“一陰生”,說明越過了頂點就會走向衰落。而幾千年的務(wù)農(nóng)稼穡,早已教會我們居安思危才是恒久之道。端午賽龍舟,能搶救落水之人;端午掛艾草,能抵御蚊蟲侵襲。陰陽輪替,未雨綢繆,過好當(dāng)下。</p> <p class="ql-block">端午良辰,獻續(xù)同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