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篇號11608083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18號星期天,在家沒事,女兒女婿自駕車 ,和我們一行五個人去無錫太湖渤公島玩,從我們家到無錫太湖渤公島,距離也就五,六十公里路,一個多小時就趕到了,可是到了無錫停車成了問題,我們轉(zhuǎn)了一圈,沿著環(huán)湖路都停滿車,好不容易找到停車場, 停好車。我們就開始沿著湖邊一路游玩,我們沿著渤公島湖邊的道路星期天人很多,沿著大堤走,享受著太湖的美景,有一個小時左右走到張渤雕塑像,過去就到了蠡湖大堤,蠡湖大堤那邊就是漁夫島,往南就是黿頭渚公園了,往北走就是著名的無錫梅園。我們順著蠡湖大堤往東南方向走,過了幾座橋,到停車場時已經(jīng)1點半了。吃中飯的時間已經(jīng)過了,趕快找地方吃飯去。</p><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18日</p> <p class="ql-block">渤公島是無錫市最大的人工島嶼,綠化面積約40公頃,是蠡湖36公里環(huán)湖觀光帶的其中主題公園之一。渤公島是為紀念治水先賢張渤而取名,是一座集調(diào)水、自然、生態(tài)、人文為一體的生態(tài)島。</p> <p class="ql-block">渤公島是結(jié)合水利工程建造的最大人工島嶼,集自然風(fēng)光與人文景觀于一體,以紀念治水先賢張渤,并設(shè)有蠡湖史館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公島又稱渤公島生態(tài)公園,位于環(huán)湖路大渲橋南側(cè)與黿頭渚公園接壤處,是結(jié)合退漁還湖工程在原犢山大壩東側(cè)圍筑而成,西與管社山相望,南端與充山對峙,占地面積約37公頃,南北長約1700米,犢山路貫通南北,北由渤公橋與梁湖路相接,南由犢山橋連接黿頭渚。</p> <p class="ql-block">渤公島生態(tài)公園,集水利工程、自然風(fēng)光、人文景觀融于一體,是蠡湖36公里環(huán)湖觀光帶繼蠡湖公園后又一免費開放的主題公園,為紀念治水先賢張渤而取名。</p> <p class="ql-block">在渤公島生態(tài)公園內(nèi),自然美景與人文景觀得到了很好的融合。香菱灣、荷花港、蘆葦蕩、三友小筑等處風(fēng)光旖旎,“芙蓉亭”、“曲荷堂”、“清蓮橋”、“掬月軒”則是古樸雅致。</p> <p class="ql-block">園中亭、臺、樓、堂、軒、榭等取名,均取材于東漢張渤治水的民間傳說,其中望天亭、觀水亭、流云亭等生動演繹了當(dāng)年張渤觀天象、察水情的治水情景。</p> <p class="ql-block">以張渤女兒取名的“曉風(fēng)樓”、“浞雨樓”、“潤雪樓”,則透現(xiàn)著古老文化的氣息,與承露臺上的張渤化身豬婆龍雕塑像、景墻等一起,組成一個個人文景觀,共同凸現(xiàn)以張渤治水為主題的豐厚的人文生態(tài)底蘊。</p> <p class="ql-block">在公園北端,還建有面積3000多平方米的蠡湖史館,以傳承蠡湖文化,展現(xiàn)蠡湖的歷史沿革、社會變遷及經(jīng)濟發(fā)展進程,將成為科普知識館、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張渤是位疏浚蠡湖的治水英雄。由于蠡湖位置適當(dāng),成為無錫泄洪蓄水的天然水庫。張渤治蠡湖水災(zāi)的決心,感動了上蒼,上蒼就讓他變成一頭“豬婆龍”。他一口吞掉了在蠡湖興風(fēng)作浪、形狀似狗的水怪,渾身上下頓時有了神力,便用嘴巴拱開了“犢山門”,疏通了“浦嶺門”,使蠡湖和太湖流水暢通。</p> <p class="ql-block">原來是一條長1700米的堤壩(犢山大壩),扼蠡湖西部匯入太湖的出口,南端過犢山橋就是深入兩湖之間的無錫最著名的風(fēng)景區(qū)——黿頭渚公園,在渤公島各處都可清晰地望見鹿頂山;北端過渤公橋接梁湖路,過大渲橋可達無錫另一處著名景區(qū)——梅園。</p> <p class="ql-block">堤上建有包括四座節(jié)制閘的梅梁湖泵站,是太湖、蠡湖和梁溪河的多向調(diào)水工程。堤內(nèi)自1950年代后陸續(xù)開辟了3000多畝魚塘。</p> <p class="ql-block">2004年,無錫市結(jié)合退漁還湖工程,在原犢山大壩東側(cè)開始圍筑總面積37公頃的這座生態(tài)公園,到2006年5月1日建成開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