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歲月的包袱</p><p class="ql-block">——三代媽媽的印跡</p><p class="ql-block"> 因白內(nèi)障手術(shù)需要三個月的恢復(fù)期,電腦手機(jī)都不能過量使用,這段時間能干嘛呢?開始的兩周就是閉眼靜養(yǎng),躺在那里啥也不能干,眼前是一片模糊,很是無奈又無聊。</p><p class="ql-block"> 過了近兩個月應(yīng)該做點(diǎn)事情了,費(fèi)眼的事情不敢做,那就整理衣柜做點(diǎn)針線活兒吧。這些平時都沒有時間干,正好利用現(xiàn)在的空擋。打開舊時的包袱,那些花花綠綠的布頭在幾十年的歲月流逝中又一次展現(xiàn)在眼前,那些老一輩兒親人留下的記憶頓時把我拉回了幾十年前……最原始的是姥姥裁剪的鞋樣,媽媽給我做衣服留下的布頭;三四十年前自己裁剪衣裙留下的布頭,二十多年前給女兒做衣服留下的布頭,還有我給媽媽做衣服留下的布頭,零零散散都聚集在歲月的包袱里。</p><p class="ql-block"> 歲月的包袱印記留痕,看到這些各色布頭,就想起那些物質(zhì)匱乏的日子,那些緊張忙碌的上班時光,那些即溫馨又苦澀的過去時……這一絲一縷的親情,這一年一月的各色布頭歷歷在目。拆洗多年不動的被褥,掀開墊在里面的舊布是我三十年多前穿破的睡褲,被套里積累的縷縷棉絮是歲月的皺褶,犄角旮旯深藏的灰塵是封塵的時代記憶。</p><p class="ql-block"> 歲月的包袱印記留痕,邊邊角角屢屢深情!那塊黑底白點(diǎn)的布頭是母親的居家睡裙,那塊白底黑點(diǎn)藍(lán)花布頭是我的連衣裙,那綠地黃色小動物圖案的花布頭是女兒上小學(xué)的上衣,那紅色小碎花的布頭是女兒幼兒期的飯單,那白色藍(lán)道道的單面絨是女兒嬰兒期的毛衫……這里記錄了一段段過去的歲月故事,一小塊布頭引起一小段回憶。</p><p class="ql-block"> 歲月的包袱印記留痕, 一件衣服的辛苦縫制也曾掀起小小的時尚風(fēng),由其女兒幼兒期的大紅色女士呢斗篷,娃娃領(lǐng),尖頭帽,捏著花折,鑲嵌白色尼龍花邊,墨綠色里子綢。帽子可以隨意披在背后,風(fēng)大時拉上來戴上又保暖又方便,胸前的斗篷飄帶隨風(fēng)飄舞襯托著像紅蘋果一樣的笑臉,在秋季的黃色落葉里成為一道風(fēng)景。</p><p class="ql-block"> 歲月的包袱留住了時光痕跡,卻留不住我們的青春。嘆息歲月老去,往昔不在。我手里的針線再也不是濤聲依舊,駕輕就熟……我已是哆嗦半天認(rèn)不上針的老嫗 ,需要認(rèn)針器幫助才能干活。那使用了五十多年的針線粄已經(jīng)磨得發(fā)亮,就連纏在上面的藍(lán)、白、粉三色粗線都是四十多年的老貨,還是用不慣現(xiàn)在的棉線。做被子拉不動線,一使勁連棉花都一起拉出來。哎,老了!老觀念,老物件總是舍不得丟掉,連做活的手法都是姥姥傳下來的!</p><p class="ql-block"> 打開歲月的包袱,打開歲月的時光,瀏覽走過的路,眼前一片春光。未來的歲月太寶貴、要珍惜時光,不負(fù)自己不負(fù)人生旅程每一段光陰。</p><p class="ql-block"> 烏蘭花 2016.10. 修改于2025.5.</p> <p class="ql-block">我的姥姥</p> <p class="ql-block"> 姥姥一輩子辛苦勞作,操持家務(wù)。1976年唐山大地震波及天津河北各地,那一年我回到老家聞喜縣,姥姥那時候已經(jīng)80多歲了,還在織布機(jī)前指導(dǎo)孫女如何學(xué)習(xí)織布。</p> <p class="ql-block">我的媽媽</p> <p class="ql-block">1963年夏天,媽媽帶我們幾個在水上公園游玩合影留念。當(dāng)時我們穿的衣服都是媽媽親手縫制的。</p> <p class="ql-block">烏蘭花年輕時</p> <p class="ql-block">烏蘭花退休證照片</p> <p class="ql-block">泡泡紗的小花布,女兒小時候的背帶小短褲</p> <p class="ql-block"> 我的女兒6歲,95年在大館花壇前留影,穿的襯衣和裙子都是我給她剪裁縫制的。</p> <p class="ql-block">女兒11歲,她穿的一身居家服也是我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女兒小時候的衣服都是我給做,從內(nèi)衣到棉衣,包括小鞋子和小帽子。</p> <p class="ql-block">女兒12歲在家穿的睡褲,留下的小布頭。</p> <p class="ql-block">烏蘭花在鄉(xiāng)下農(nóng)村自己做的棉襖罩衣留下的小布頭。</p> <p class="ql-block">這件棉襖罩衣就是上面那個布頭,那時還在河北農(nóng)村工作,這是過年回家探親留下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上世紀(jì)七十年代姥姥在織布機(jī)上辛苦織就的土布,疫情期間我自己剪裁縫制的土布上衣。</p> <p class="ql-block">1972年,我在農(nóng)村下鄉(xiāng)時做的割絨鞋墊,當(dāng)年送給母親的禮物。</p> <p class="ql-block">給母親裁剪縫制的居家連衣裙的布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