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阪城公園,位于日本大阪市中央?yún)^(qū)大阪城3番11,總面積105.6公頃,被五個地鐵站包圍,不遠處還有京阪本線的天滿橋、京橋兩站,以及JR的大阪城公園站,交通便利,四通八達。</p> <p class="ql-block"> 大阪城公園中央聳立著天守閣,是一個外觀五層,內部八層結構的歷史博物館。公園里不僅有十三處重要文化遺產(chǎn),還分布著見證歷史的歷史遺跡和文化傳承地。</p> <p class="ql-block"> 1931年,利用市民的捐款重建天守閣更名為“大阪城公園。1983年,大阪城大廳開放。大阪城外觀5層,內部8層,高54.8米,7層以下為資料館,8層為瞭望臺,并且有一些紀念品出售。城墻四周建有護城河,附近有庭園和亭臺樓閣。</p> <p class="ql-block"> 園內有大阪城國際文化運動館(大阪城館)、多用途運動場的太陽廣場、面包店“R Baker”、咖啡店“星巴克咖啡”等設施、同時設有介紹公園里盛開的正值觀賞時節(jié)的花和樹木的“植物陳列柜”等。</p> <p class="ql-block"> 封建內戰(zhàn)時期,領主們在衛(wèi)城里自己府邸的屋頂上造一個小小的望樓,這是天守閣的前身。16世紀中葉,日本因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而統(tǒng)一之后,建筑達到新的水平。</p> <p class="ql-block"> 各個封建領國,依托城里的小高丘,建造衛(wèi)城。在衛(wèi)城中央建造了嶄新的建筑——天守閣。天守閣不僅是軍事堡壘,而且是領國的政治中心,是藩主權利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天守閣最早由豐臣秀吉營建,后經(jīng)德川秀忠重建,現(xiàn)存天守閣是1931年依靠市民的捐款重建,被指定為日本登記文化財產(chǎn)。</p> <p class="ql-block"> 自重建之后,被命名為“大阪城天守閣”,作為歷史博物館使用,收藏著與豐臣秀吉、戰(zhàn)國時代以及大阪城歷史相關的豐富文化財產(chǎn),并在內部的展示室里隨時進行展品更換并對外開放。</p> <p class="ql-block"> 導游介紹;日本人對于島上的考古,是不感興趣的?因為他們所挖出來的文物,都與中國大陸的歷史相關。有趣的是日本人,卻將現(xiàn)代人使用的一些生活用品、工具等方面的物品深埋!等待一百年后或是一千年后挖開,既所謂的“時間膠囊”!</p> <p class="ql-block"> 1970年1月20日上午10點,在日本大阪城公園,一個總重量60噸、被混凝土嚴密包裹的不銹鋼容器,被起重機高高吊離地面,定于5000年后打開。人們把它叫做“時間艙1號”,在其不銹鋼質地的表面上,印著其截面圖和“TIME CAPSULEEXPO'70 NO1”字樣。</p> <p class="ql-block"> 8天后,另一個與“時間艙1號”長得一模一樣的“時間倉2號”,也被埋設在這里。2000年3月15日,“時間艙2號”從“金屬墓”下的上層處被取出;同年4月,“時間艙2號”被開封,并開始清點“艙”中收納的2098件物品的狀況;同年10月26日,“時間艙2號”再次被封存,恢復了真空狀態(tài);同年11月23日,“時間艙2號”重回“時間寶庫”。</p> <p class="ql-block"> 兩個“時間艙”,均由特別堅固的不銹鋼材料制成?!芭摗崩锓謩e用29個箱子存放了2098件物品。這些被收藏的物品,作為二十世紀現(xiàn)代文明的標志性作品,來自社會、文化、藝術、自然、科技等領域,不僅有植物種子和布匹材料,甚至還有一些制造商生產(chǎn)出的能夠代表當時最先進技術的產(chǎn)品。</p> <p class="ql-block"> 人們在地面上為“時間艙”建起一座銀光閃閃的“金屬墓”?!敖饘倌埂狈譃樯舷聝蓪樱皶r間艙1號”被放在最底層,它要等候6970年的人類來開啟。而“時間艙2號”,將在2000年時進行第一次開封,此后每隔100年將開封一次,方便人們查驗被埋入物品的狀態(tài),同時也是為下一個世紀的人們提供試驗參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