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圖 文/張云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23日下午,我有幸走進興化學校的大門,走進興平市女子詩詞社社長師亞紅老師的課堂,和八年級詩詞興趣班的同學們一起,認真聆聽了一節(jié)別開生面的講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對于再回學校課堂的向往,源于一種心結(jié),一種情懷。我出生在興平,長在興平,學習工作都在這方熱土上。多少年來,無數(shù)次路過曾經(jīng)的小學、初中或高中,但沒有一次走進去過。總覺得以前學習成績不突出,怕見熟悉的代課老師;后來也是覺得自己人生已過大半,卻乎一事無成,愧對母校,就更無顏進去了。但每次經(jīng)過曾經(jīng)的母校,總有一股股熱流從記憶中涌出,那些點點滴滴的畫面,就像烙印一般,從不因時間的流失而磨淺半分。多想再走進教室,身臨其境,好好感受一次酣暢淋漓的心靈慰藉。校園,今天我來了……</p> <p class="ql-block"> 興化學校的大門并不氣派,是一個大約兩間寬的教室樓下面的通道,可再往里走,卻別有洞天。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偌大的操場。綠色的人工草坪,紅白線平行環(huán)繞的跑道,周圍樹蔭環(huán)抱,上體育課的師生們,龍騰虎躍,意氣風發(fā)。一股股青春的氣息迎面撲來,我不自覺地挺直了腰板。</p> <p class="ql-block"> 詩詞興趣班的教室在教學樓的五樓八年級7班的教室里。據(jù)了解,八年級詩詞興趣班現(xiàn)有學生43名。師亞紅老師已經(jīng)在興化學校代課三年了,有數(shù)百位學生走進課堂,感受到她的教學風采,聆聽古詩詞之美。她以社會文化人的責任和擔當,用更廣闊的視角,使社會、學校和家庭共建的方式,為孩子們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把中華古詩詞的文脈,像種子一樣牢牢根植于少年們的心田。興化學校也聘請了興平詩詞學會劉紀會會長和師亞紅社長為指導老師,在學校創(chuàng)辦了《晨風》校報,其中的編委主任是羅林莽老師。副主任梁洋洋老師,我看到過她很多的報道,她還是咸陽市第十一批突出貢獻專家。在這種治學理念的引領(lǐng)下,小詩人的風采已嶄露頭角。校報上佳作層出不窮。</p> <p class="ql-block"> 興平這座歷史名城曾是周、秦、漢、唐四個王朝的京畿之地,在此發(fā)生了多少重大的歷史事件,同時也流傳了無數(shù)詩詞歌賦。如今,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漢唐子孫們,有許多人依舊筆耕不輟,傳承著古詩詞的韻腳,講述著新時代的故事。興平詩詞學會于2017年9月,成立了少兒詩詞社。興化學校的李嬋娟老師作為少兒詩詞社的社長與楊凱等老師,在師亞紅老師的學術(shù)指導下,也推選了157首小朋友的優(yōu)秀詩作,發(fā)表在了興平詩詞學會編撰的《槐里風華錄》上。雖然他們的筆力還有些幼稚,但不乏豐富的想象和躍動的活力。在熱烈的初夏,如清韻一曲,如芙蓉幾莖,展示著槐里獨特的詩情畫意……</p> <p class="ql-block">當我走進教室的一刻,同學們好奇又友好地和我打招呼,我忙解釋說:我是來和大家一起上課的。有位同學爽朗地笑說:不會吧,您是位老師吧?我正要否認時,上課鈴聲響起,同學們各自回到自己的座位。這時,年輕帥氣的楊凱老師走進教室,他在強調(diào)了紀律后,師亞紅老師便開始帶領(lǐng)同學們,正式走進了唐詩宋詞平仄相間的韻律中。 師老師首先帶領(lǐng)同學們復習上節(jié)課內(nèi)容。有幾位同學勇敢走上講臺,把幾首詩原文及注解整整齊齊地寫在黑板上。有《送友人》、《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十六字令》等等,內(nèi)容豐富且適合這個年齡段的文章,可見師老師備課之用心。接著師老師點名幾位同學把自己對其中一首詩的理解簡述給大家??粗麄冏孕艔娜莸募軇?,我不禁暗暗佩服他們。記得我上初中那會兒,見到老師就像是老鼠見到了貓,上下學路上,遠遠看見老師就順著墻根往過溜。課堂上更是怕老師提問,特別是我們農(nóng)村學校,老師們上課都是地道的陜西方言,漢字發(fā)音很難標準,但考試卷上還必須寫正確,否則,老師的粉筆頭或者教科書就像小彈子或者飛盤一樣,任憑你頭低得有多深,都會毫無偏差地落在你的小腦袋瓜子上。回到家更不敢對父母抱怨,即是偶爾訴苦,家長會感激地說:打得好,把你交給這先生,我放心。于是我們的告狀就成了對老師的贊許。心靈得不到撫慰的我們,再無怨言,乖乖聽話,好好學習??粗F(xiàn)在老師啟發(fā)式教育、學生們從容應(yīng)答的互動模式,我感動不已。心里想著,這樣教育出來的學生,以后走上社會,走上工作崗位,至少不像我,當眾說話發(fā)言到現(xiàn)在還是緊張到面紅耳赤,語無倫次。時代變了,我國應(yīng)試教育縱然有其不盡人意、有待改進的地方,但學生的個性得到了釋放,自信心得到了肯定和鼓勵。我真心羨慕他們。</p> <p class="ql-block">“同學們,咱們今天學習宋詞,蘇東坡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睅熇蠋煹闹v課聲把我的思緒拉回了現(xiàn)實,我隨著同學們一起,從詞牌、韻律、再到寫作背景、起承轉(zhuǎn)合等,如沐春風般地陶醉其中……</p> <p class="ql-block">時間過得真快,一個半小時不知不覺就過去了。我們依然沉浸在東坡居士“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苯^美的詩句和豁達精神魅力之中。下課時,師老師邀請我上臺,給同學們講講有關(guān)朗誦的一些基本知識。我被同學們熱情的掌聲所鼓舞,也勇敢一回走上了講臺。我給同學們分享了朗誦的“內(nèi)三外四”即:情景再現(xiàn),對象感,內(nèi)在語;重音、停連,語氣、節(jié)奏等知識要點。并用張若虛孤篇蓋全唐的名作《春江花月夜》作例,以深情朗誦結(jié)束本次的心靈回歸之旅!</p> <p class="ql-block"> 走出校門,我頻頻回首。校園:這個啟智開蒙的地方,停留著一群群正在求知若渴的新學生們,也存留著一屆屆老同學們心中永遠的記憶。 特別在“六一”兒童節(jié)來臨之際,對于校園情節(jié),你我大抵都一樣吧!</p>